分享

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晚年改回国籍,82岁高龄再婚,一生奉献

 茂林之家 2021-06-06

选择

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晚年改回国籍,82岁高龄再婚,一生奉献

杨振宁当年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大学,父母亲要求他报化学系,后来杨振宁还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报了物理系

也正因为这一选择,中国乃至世界才有了这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杨振宁

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晚年改回国籍,82岁高龄再婚,一生奉献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于合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展示出过人的天赋,学习也非常刻苦。

1938年秋天,以高二学历参加统一招生考试,被西南联大录取。

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论文导师为北京大学吴大猷教授,后考入该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王竹溪教授。

1944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论文导师是王竹溪教授。

1945年,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导师是爱德华·泰勒教授。

毕业后一直留在美国进行物理学研究。

1973年,51岁的杨振宁在物理领域方面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世界级科学家。

虽然身为美籍华人,但是杨振宁心系祖国,总会选择时间回国进行科学交流。

主席接见

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晚年改回国籍,82岁高龄再婚,一生奉献

第四次回国,杨振宁渴望见到一代伟人毛主席,主席的文物韬略,杨振宁倾慕已久。

在国家相关人员安排下,毛主席接见了杨振宁教授,相聊甚欢

主席突然话锋一转,“人们都说我万寿无疆,振宁你怎么认为。”

杨振宁听到这个话题,说道,“人类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守恒定律,不可改变,主席您造福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希望您万寿无疆。”

主席哈哈大笑,“我是搞政治出身,对科学不太研究,但是这些“万寿无疆”说法,肯定是不对的,科学讲究守恒嘛!

杨振宁提到当今世界最前沿的虚子,这种物质已经无法再分解了,问主席什么看法。

主席沉思片刻,“你说这个虚子从无中来,到无中去,那这个“无”就不是我们通常说的那个“无”,而是一种具体的物质,虚子是物质就会不断分裂,无止境,如果一下子分完了,科学家还研究什么嘛。”

杨振宁茅塞顿开,颇受鼓舞,很赞成主席的看法,表示回去一定好好研究这个课题。

临别之时,主席虽然步履艰辛,但还是坚持把杨振宁送到门口,可见主席是爱惜科学家的。

贡献

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晚年改回国籍,82岁高龄再婚,一生奉献

杨振宁年轻时加入美国国籍,物理学领域的成果,排名世界前五

国际上享有很高地位。

虽然早年杨振宁教授一直是美国华裔科学家,但他的内心一直认为根永远在中国,只有这里才是他动力的源泉。

2017年95岁高龄杨振宁教授,改回中国国籍,落叶归根,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引发热议

一部分人对杨老晚年回国的举动义愤填膺,认为数典忘祖之人,祖国不应该待见。

仔细了解杨老对祖国的贡献,我们才会有更多的理性去客观评价。

一.中国了解美国的窗口。

杨振宁在得知没有被限制回国的科学家名单中 ,立即决定每年回国俩次,冲破重重阻挠,回到家乡怀抱。

回国期间,杨老把自己对美国的一系列科研,经济……的经验,见解和国家领导人交流沟通。打开了国人的眼界,了解了彼此的差距,为中国科研经济的腾飞做了参考依据

二.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巨大贡献。

杨老每次回国抓住一切机会在高校做学术报告和演讲。把国际最前沿权威的理论传播年轻人。

利用自己的人脉,帮助推荐了一千多名中国青年学者去国外知名学府或研究机构交流学习,为年轻人们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平台。

三.推动中国科研领域的进程。

自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以来,他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了数十篇SCI论文,令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度向前推进了三十年。自己卖掉美国房子,说动了美国著名金融大亨詹姆斯·西蒙斯给清华大学捐钱,在清华大任职的百万薪酬分文不取全部捐给高等研究所,据不完全统计,捐款20亿。

四.为中国提出很多珍贵的建议。

在科研领域对政府提出过不少珍贵建议。在这些建议中,最知名也最具争议的便是关于高能粒子加速器的建设。早在1972年,就有人提出在国内建造高能粒子加速器。

当时与会的许多科学家都认同了这一想法。然而杨振宁却一反常态地反对建造粒粒子加速器,

尤其是后来中国的顶级数学家丘成桐公开表示支持建造粒子加速器,两位顶级科学家的针锋相对将这一争论推向高潮

杨振宁认为一些粒子已被发现,稀少的粒子需要高昂价格的设备,美国都望而却步。70年代中国经济基础薄弱,应从大局出发,不能因一点而牵制整体。

最后力排众议,国家推后粒子加速器的建设,直到1984年才正式启动,而且经济投入缩减到80%。

杨振宁作为一名在世界有举足轻重的物理科学家。

他的一生成绩是令人敬佩,他的事迹是值得赞扬。

杜致礼

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晚年改回国籍,82岁高龄再婚,一生奉献

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出身名门,其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将军

从小杜致礼跟随母亲长大,既有大家闺秀气质,又从小学会母亲勤劳贤惠良好品质。

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时,杜致礼认识了她的数学老师杨振宁。

那时候,杨振宁也只比她大五岁,在西南联大是一名普通数学老师。

时隔5年,1949年圣诞节前不久,22岁的杜致礼在美国上学,因缘巧合,在一家茶餐厅她遇见了杨振宁。

师生在异国他乡重逢分外亲切,而杨振宁再见到杜致礼时候,当年小姑娘已出落的亭亭玉立,气质非凡,眉眼带笑,让杨振宁内心颇为触动,留下好感

异国他乡,两个人都被彼此的优秀吸引,二人相爱了。

虽然,杨振宁家境一般,但杜致礼却执意嫁给这位知识渊博,斯文有礼的年轻人。

1950年8月26日,两人结为了夫妻,身披洁白的婚纱,杜致礼宛若人间的仙子,此时的杨振宁还是一个籍籍无名之人,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杜致礼酷爱音乐文学,杨振宁典型理工男,专心研究物理,二人琴瑟和鸣,相濡以沫。

每次出席大型的科学研讨会议和颁奖典礼,杨振宁都要携同妻子一同前往。

每个成功男人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杜致礼出身军人家庭,严格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她更加体贴入微辅助杨振宁的科学研究。

他们一起携手度过了53年的岁月,杜致礼于2003年10月因病去世。

杨振宁和杜致礼感情是深厚,令人羡慕和敬仰。

再婚

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晚年改回国籍,82岁高龄再婚,一生奉献

妻子的离去,年迈的杨振宁教授仍然倾心于物理学领域研究。

1995年杨振宁到汕头大学参加物理学家大会时与负责接待的翁帆相识,翁帆当时为汕头大学文学院英文系大一学生。

两个人第一次接触,彼此交流非常融洽。

2002年翁帆结束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后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攻读硕士。

2004年2月翁帆寄信到美国给杨振宁,之后几个月两人密切联络,逐渐熟识。

2004年11月5日,杨振宁与翁帆在北京订婚,82岁的杨振宁突然宣布迎娶28岁的翁帆。

以杨振宁的年纪和身份,作出如此“骇人听闻”的决定,直接引发了一场“地震”。

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登记结婚。

2005年1月正式举行婚礼。

这段婚姻一直备受争议,然而岁月验证了两个人的感情,一路走来,翁帆一直默默无闻地为杨老生活起居做着力所能及的照顾。

每次出行二人都相伴而行,真正地感受到大爱的高尚。

二人家居生活极其朴素,陈设简单,与一般平民无异,然而他们却把夫妇二人的存款捐赠给清华近200万美元

感谢翁帆

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晚年改回国籍,82岁高龄再婚,一生奉献

99岁杨振宁在20215月14日出现在清华大学,一如既往由妻子翁帆陪同。

杨老皮肤松弛,身形消瘦,但精神状态很好,自己拄着拐杖,无需搀扶。

翁帆随其左右,45岁的她整齐刘海,素静西装,显得尤其端庄年轻。

曾经这段恋情被很多人不看好,甚至抨击,一路走来,我们见证了二人的美好

杨老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的贡献已经跨越国家,他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为人类做出奉献

真的要感谢翁帆,杨老能在耄耋之年 依然能在科学研究领域上奔波操劳,功勋章上有翁帆的一半

祝福二位幸福,祝愿杨振宁老先生健康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