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游从骑马变成骑驴,这首诗既是自嘲,也是无奈

 读书工 2021-06-06

我们知道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他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失地。他是赐进士出身,不但担任过朝野官员,还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笔从戎,在南郑幕府任职。

可以说陆游是能文能武,特别是他在南郑和成都幕府里从戎,下马起草军令,上马驰骋沙场,应该是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军官形象。但是人们又为什么说他骑驴呢?

我们从陆游的诗歌里找到了依据。陆游自幼就天资聪颖,十二岁时已经能诗会文,因此他后来的一些人生经历和感受,都能够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一次的骑驴实际上就是他用诗歌记载的。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在古代官阶比较高的官员都是骑马坐车,只有落魄寒碜的布衣文人常是骑驴。大诗人李白赐金放还后骑过驴,杜甫在长安求职时更是经常骑驴。他的诗歌“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就是证明。

我们非常熟悉的“推敲”的故事,就是和骑驴有关。苦吟诗人贾岛骑在驴背上做着推敲的手势,思考“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不巧撞上了京兆尹韩愈,二人由此成为了莫逆之交。

像贾岛这样的布衣文人,既缺乏政治地位,经济上又非常拮据,所以他们没有马,只用得起驴子。而且驴子还营养不良,特别地瘦弱,称为蹇驴。甚至有人连驴子也养不起,只有到用的时候去租赁。

陆游《剑门道上遇微雨》这首诗就是记载了他当时骑驴的情形。宋孝宗乾道八年,也就是1172年,陆游在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里进行收复长安的军事行动,结果被朝廷的投降派阻挠。

他们把宣抚使王炎调回到南宋的都城临安,把陆游调到成都府任安抚司参议官,这样就等于解除了王炎和陆游这次抗金的行动。陆游得到了一个闲职,于是骑着毛驴往成都去上任。

诗的开头说“衣上征尘杂酒痕”,陆游从南郑往成都赶,一路上风尘仆仆,当然身上都沾满了灰尘。衣服上的“酒痕”也是斑斑点点,因为诗人本来就是想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现在理想无法实现,他只有借酒消愁。

这一路走来,路途遥远,又加上心情遭受沉重的打击,可以说是“无处不销魂”。人就像是丧魂落魄的样子,无精打采,忧郁而悲伤,沿途的风景也无心欣赏。

而且到了剑门这个地方,天空阴云密布,还下起了蒙蒙细雨。陆游骑着驴子踽踽独行,想到自己的身份和一身装束打扮,还有自己的坐骑,真是不伦不类,不禁觉得好笑。

你看我陆游本应是骑着高头大马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现在却是骑着一头驴子走在雨中的剑门道上。此时的我是不是像郑棨一样,成了一个标准的诗人了。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这既是一种无奈和自嘲,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感叹,同时也是对南宋朝廷软弱无力、苟且偷安现象的讽刺。

北方人民身陷水深火热之中,时刻盼望着王师归来,而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陆游遭到排挤,杀敌报国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他只能把自己的生命耗费在诗歌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所以陆游说自己活脱脱就是一个诗人了。当然这个诗意也是化用了《唐诗纪事》中的一个典故。有人问郑棨最近是否有诗作,郑棨回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的驴子背上,这里怎么会有诗情呢?

意思是作诗也要有环境,触景生情才有灵感和创作冲动。骑在驴背上慢慢地走,便于思考。天降大雪那是大自然的绝美,灞桥更是古人送别之处。此情此景,才有好的诗歌产生。

诗人陆游的一生坎坷不得志,他不只是这次在剑门道上骑驴,而且后来他回到故乡山阴,在那里闲居养老,也是经常骑着毛驴行走在山阴道上的。

陆游诗里的这次骑驴是一件怪事,连诗人自己都感到惊讶不解。更多的时候,陆游是骑马的,他是赐进士出身,担任过县吏和礼部郎中等职务。特别是在王炎幕府里从事军旅事务,那骑马更是常事。

所以读陆游的诗歌,里面有不少骑马的描写,如“谁令骑马客京华”,“少年骑马入咸阳”,“骑马每行秋栈路”等。至于他晚年写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连做梦都在沙场上骑马征战,那更是为人所熟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