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濮水新声 2021-06-06

昨天看到@wxdshida 《陕西煤业的前景还光明吗?》,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文章的结论是“在巨大的行业变革面前,我们真的没必要一定涉足这样不确定性的企业。毕竟,我的投资理念是长期成长来支撑的。如果我买了陕西煤业,一想到40年后煤炭行业凋零的惨状,我一定会夜夜无法安枕,这不符合我的投资风格。”因为我自己少量持有陕西煤业和浙能电力,外加工作的关系,关于火电/煤炭行业的前景,我有一些长期不间断的思考。他对于煤炭行业长期消亡的判断,以及不值得长期投资的观点,我是赞同的。但把问题进一步展开,这里面仍有很多说道的地方,仍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与wxdshida观点不同的地方是1、火电/煤炭行业消亡的速度比他预料的要快;2、当下的煤炭龙头具备至少10年的投资价值。

一、火力发电的退出时间一定会大大早于2060年。原因有两点:1、长期变革的进程往往比人们预想的快得多。有句很著名的话,放在很多场景都适用:“人们往往高估XXX的短期影响,但是大大低估它长期的影响。”这里的XX可以指一个新技术、新事物、新趋势等。既然人们普遍认定未来的能源一定是低碳的,火力发电的退出是必然的,那么这种进程将不会用40年才完成。低碳已成趋势,资本的涌入将使新能源的技术不断的进步,并进一步加快新能源的普及。2、最终促使火力发电退出的绝不是因为环保,而是因为成本。目前陆上风电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平价上网:一般指发电侧平价,指光伏或风电即使按照当地传统能源的上网电价收购也能实现合理利润。当地传统能源电价一般为当地的脱硫标杆煤电价。)光伏发电成本更低,且进一步降本空间仍然很大,未来成本将低于1毛/度。而传统火电技术进步限于停顿,成本难以进一步降低。因此在成本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进而逐渐退出市场,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二、逐渐消亡行业的命运。既然火电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年内逐渐消亡,那主要产品作为火电燃料的煤炭行业岂不要凉?简单来说,是。但行业的消亡并不意味着公司的消亡。主要有以下几个逻辑:

1、短期来看,龙头企业经营优于行业平价水平。在电煤达到顶峰之前(一说是2025年),煤炭龙头企业在较高的煤炭价格水平下,将获取丰厚的利润。在电煤消费拐头向下之后,龙头煤炭企业在行业内卷下,也有望凭借成本优势、规模优势,通过挤占市场份额的形式,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的稳定。进一步的,为了迎战新能源的成本降低的挑战,煤电一体化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延缓火电的生存期。只是这只对具备煤电一体化优势的企业才有意义。

2、长期看企业转型。能源行业的变革没有IT、互联网行业变革那么剧烈,二三十年的时间足够煤炭龙头企业未雨绸缪。陕煤2020年年报P9写道:“在做优做强主业的同时,公司合理利用资本运作平台,按照国家 30/60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方向,优化产业投资地图,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等行业优质资产,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说,对于行业转型,陕煤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事实上,陕煤也是这么做的。众所周知的,陕煤投资隆基股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所了解的,陕煤投资碳纤维企业江苏恒神也将进入收获期。只不过这笔投资是陕煤集团投的(通过旗下的山西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除此之外的,可转型的方向还有煤化工,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运营等。

3、高现金流企业具备转型的腾挪空间。在这一点上高速公路的上市公司也具备相似的命运和特点。一个利润丰厚、现金流充沛的公司,转型为投资型企业是很容易的。只要不犯傻,想维持规模和利润也是可能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也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我也希望投资的企业具备长期稳定经营的特质。但具备这一特质的行业并不多,三傻的银行、保险、地产毫无疑问是的。因此我80%以上的仓位在兴业银行中国平安、万科、金螳螂民生银行上。另有少量的浙能电力陕西煤业。我持有陕西煤业的逻辑很简单,短期煤价上涨所带来的潜在的业绩高增长和长期稳定的高股息率。我相信这个投资在10年内问题不大。如有你从一开始就要买入20年内不打算卖出的公司,那它确实不是你的选择。



作者:耐心平和
链接:https://xueqiu.com/4844624264/181945406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