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宏村晚清商界明星汪定贵及其后裔

 zhaoniupai 2021-06-06

  eBay、闲鱼和转转之类APP,一大批“文物”让人目不暇接,即使不买,光是看看也是不错的,就像妇娘伯爱逛服装店。我总改不了“买书不看”的老毛病,时间一长都忘记自己买过啥书。照牛排今天用转转扫描二楼角落的旧书堆,无意中翻出一本去年初在孔网买的《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西递》,由于最近去过宏村,如获至宝!有些东西百度也未必搜的周全,如今男女老少都习惯从抖音快手里获取各类信息,那些无人问津的白菜价印刷品还是有它无可替代的优势的。

  宏村承志堂被人们誉为“民间故宫”,其建筑格局气势恢弘,内部设置齐全,是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创意很能代表皖南徽商豪宅的建筑特色。汪定贵被称为“徽商明星”。我先辈亦为徽商世家,因与汪定贵家系同宗同支祠,先辈之间多有来往,我收藏的家谱上也有定贵家及后裔的一些记载。

  自从我的《徽州豪商汪定贵发迹秘闻》、《承志堂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发表以后,汪定贵的后裔们看后,大多认为文章基本符合历史事实。2003年,定贵先生的外孙卢跃荣先生曾到我家,我向他出示了家谱中有关定贵先生及其后裔的一些记载。2004年4月3日晚,我在宏村又与定贵先生的一些后裔晤面、聚谈。现将我所了解的汪定贵先生经商简历和后裔情况简述如下:

  【经商秘诀重在信誉

  清代商人汪定贵,字廷魁,生于清道光年间,享年九十一岁。他是宏村汪氏上四房支祠后裔,九十二世祖。祖父汪正源,字养泉,号在山,小商人,三十九岁早逝;父亲汪必梯,字步阶,系养泉长子,早年在九江等地经商,享年四十五岁。

  定贵童年时在南湖书院念书,自小能吃苦,少年老成。本县清末名土卢琪先生曾撰文道:“廷魁仁兄,继志学古,惊鸣石鼓。”石鼓即石鼓山,宋有石鼓书院。意思是说定贵自小攻读古文,在宏际二河颇有名气。

  汪定贵经商初期,先后曾到上海、(江西)九江店号里做学生。此处学生即指学徒之意。徽商的老规矩,经商做学生,必须先在规模较小的店堂里磨炼一番。最好也不要在自家父辈开的店里做。在别人店里做学徒,烧锅煮饭,上门下门,受千般辛苦,就晓得银钱来之不易,将来当家主持自有把握。生意学成六七分,然后再入大店,自此世务明白,见识渐远,才能超群。汪定贵到上海系其舅父开的一个纸扎店,规模并不大。定贵去做学生,其父亲还入了三分之一的股份。他后来谈起这段经历,说那样的环境真能磨炼人。他认为当学徒要做到耳聪、记性、血性、和颜,这是初入商家的八字诀。做学生首先要立品。此品指品行。如何立品呢?行要行品,立有立品,坐有坐品,食有食品,睡有睡品。五品都有讲究,必须端正方成体统。

  汪定贵在上海纸扎店里做了一段时间,初学了一些店家规矩,又到九江一糖号做学生。他处事谨慎,办事稳重,后来做了管账先生。他细细思考,像现在这般只做伙计并非长久之计,但目前缺少资金,只有潜心研究经商之道,广交朋友,日后才能扯旗独闯。后来他向老板婉言辞职,又到九江开了源顺店号,开始他商贾生涯的又一次飞跃。由于经营方式灵活,善于握算,果然没几年,定贵渐渐成了九江的富贾,积蓄了大量资本。

  积累了一定资金,他就开始在家乡建承志堂。为了建好承志堂,遍访黟县富宅,工匠选聘当地名手,连草图也几经修改。在建宅过程中,具体施工分工仔细,特别是对整幢建筑的设计到内部的装修,考虑得十分周全。工程完毕,果然不同凡响。

  清末是汪定贵盐商事业的鼎盛时期,同治时期,他先在扬州设一源顺盐号,后又在汉口设一源顺盐号,九江仍为糖号,生意越做越大,还在家乡渔亭设一盐店,在上海松江购置店堂。所以后人称他“亿则屡中,佥曰良贾”。一时家声大振,富甲一方。照牛排考古www.ZhaoNiuPai.com/KaoGu


清末安徽黟县盐商汪定贵的豪宅:承志堂,建于1855年前后

  汪定贵经营盐业、糖业迅速崛起,有什么诀窍呢?

  其一,运用盐政利弊,调整经营策略。

  汪定贵潜心研究盐政,运用多年来的社交关系和经营之道,别出心裁地开拓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他又运用徽商特别是宏村同乡在商界的关系,从中取得盐业经营权。所以能达左右逢源、出神人花的境界。

  其二,强化“五谊”关系,增强竞争能力。

  汪定贵深知为了发展商贾事业,不但要有不少生意场上的同伴,更重要的是寻找政治保护伞。他曾经说,他是“五谊”并重,广结良缘。这“五谊”是“族谊、戚谊、世谊、乡谊、友谊”。汪定贵依靠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五谊”关系,织成了一张硕大的“关系网”,许多难解之题,往往能化险为夷,一路坦途。

  其三,善用体恤人才,分工严格明确。

  汪定贵商贾生涯浪迹四方,与他知人善用、体恤下情是分不开的。他的商务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有奖有罚。但杂活家务另聘佣人,决不混杂。故能敦睦关系,保持内部相对安定。

  其四,讲究职业信誉,崇尚以诚待人。

  汪定贵讲究诚信,不论在家在商均是一言九鼎,毫不含糊。所以他在同行处或回乡采购土特产,先提货后付款是常有的事。

  定贵先生先后娶妻三房,原配王转意,西递人,享年三十一岁;填房胡招男,西递人,享年三十二岁;再续娶李佳翠,现宏村镇蜀里人,享年七十岁。定贵长年在外经商,妻子在家既要养育儿女,又要周持家庭,徽州商妇心酸痛苦自不堪言,前二任妻子相继英年逝世,第三位妻子七十岁患闭气病去世。汪定贵事业上能飞黄腾达,与三任妻子含辛茹苦是分不开的。定贵都是在妻子病故后才续弦的,并没有什么妾。

  定贵八旬以后,商务主要由儿孙主持,重大事务仍然亲自过问。八十五岁后大多时间游乐林下,潜心于佛教之道,并与当地乡绅主持宏村汪氏宗祠事务。九十一岁在宏村家中无疾而终。

  治丧期间,各地政界、商界送挽联的不少。仅以九江为例——当时九江警备司令陈雷题挽联为:“哲人其萎”。九江商会常委熊渭题挽联:“商界明星”。曾任山东盐大使的卢琪先生还写了一首悼念诗追叙汪定贵的一生。

  清末民初已是徽商走向衰弱时期,汪定贵能从一个小伙计成为徽州豪商尤为不易。他的颇具远识的经营之道,许多方面可以说至今仍有可借鉴之处,学习老徽商的优秀从商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驾驭现在的市场经济,还是颇有启迪的。

承志堂前厅横梁上的“唐肃宗宴官图”木雕

  【定贵后裔,各创其业

  近年来,由于宏村承志堂对外开放,长年累月游人如织。人们都说:到皖南一定要来宏村,到宏村没到承志堂等于没看全宏村。看到富丽堂皇的承志堂,不少游客也很关注汪定贵后裔的现状。这些年来,笔者见到不少汪定贵后裔,也基本了解其现状。现简略叙述如下:

  汪定贵共六子二女,长子兴增,字起荣;次子兴基、字起业;三子兴塽,字起发。早年基本跟随父亲从事商业,但去世都较早。四子兴垲,字关九,系医学院毕业,后在九江行医,曾担任当年九江市医学会副会长,抗日战争后回宏村,仍从医,并曾给新四军、游击队员看过病,1948年去世。五子兴尧,字关满,新中国成立前某教会大学毕业,在汉口开钱庄,已故。六子兴聚,字雁宾,早年继承父业,后又在九江开雁记源顺店,经营南北货,并开过肥皂厂,因战事等原因,生意已不如从前。后回宏村,1946年又去芜湖从商,曾开过长馀钱庄。1986年病故。长女兴爱实际排行老四,嫁四都黄村,后长期居住江西景德镇,已故。次女宜爱在兄弟姐妹中年龄最小,嫁宏村镇卢村,早年居住在北京,现居住在本市。各家都已子孙满堂。

  定贵的孙辈(含外孙辈),现基本都系六十岁以上老人了,可以说他们都是有一定思想觉悟、文化知识的人,新中国成立后自力更生各谋其业,有的在工作岗位上有一定建树。在职时分别在科技金融、行政、企业、商业等领域工作。他们继承了徽商的创业精神,积极为社会服务,现主要居住地分别在北京、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等省市。例如有一孙长期从事科技工作,现已退休。有一孙早在1949年5月就入伍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49年11月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一期毕业,曾步行五千里,参加进军大西南剿匪战斗。1950年入团,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得到晋升,后转业到地方担任某县文化部门领导职务,现已离休。有一孙曾任开滦煤矿工段长,因带学生实习,不幸失事,而献出年轻的生命。

  汪定贵家族的曾孙辈大多生长在红旗下,大多已工作;玄孙辈有的也已工作,有的尚在求学阶段。子孙中文化层次都比较高,有的大学毕业,有的自学成才,在岗位上基本都系工作骨干。智慧的力量是长存的,徽商创业的精神也是永续的。

汪双武先生签名钤印本《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西递》

本文节选自2005年版《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西递》,作者:汪双武。作者简介:1948年出生,黟县宏村人,黄山市徽学研究会会员,当过教师,现为黟县县委机关干部。1999-2000年,参加了西递·宏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为申报文本撰稿人之一。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建筑学报》、台湾《大地》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2000年9月著《中国皖南古村落——宏村》一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