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险!伯克霍尔德菌

 范爹 2021-06-06
危险!伯克霍尔德菌

作者:杨旭辉(重庆市东南医院)

周宗(上海中冶医院)

审稿:吴洪巧(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

案例分享

同事的表弟,25岁,因“糖尿病3年,发热伴胸痛2 天收治入院。患者一直在海南打工,在本次入院1个月前,左手臂在养猪场被刺伤后长久未愈合并化脓,引起左腋窝淋巴结炎,并发热、咳嗽、咳痰,最高体温39.5℃,持续高热不退,在当地医院治疗。因左腋窝淋巴结溃烂,予以切除,并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出院。

患者2 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痰少)、口干,左侧胸痛,深吸气时明显,临床初步诊断为糖尿病伴肺部感染、腋窝软组织感染,收入呼吸内科。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考虑严重感染,先后予以头孢吡肟及口服莫西沙星、万古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经验性治疗。窦道脓液、血培养、骨髓培养分离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头孢他啶敏感,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美罗培南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病情仍未见好转,并逐步出现脓毒败血症、多发转移性脓肿(颅内、肝、脾、左侧颌面),5天后患者突发心肌梗死,考虑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形成菌栓,抢救无效死亡。

25岁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那让我们认识危险的伯克霍尔德菌。

伯克霍尔德菌是啥?

伯克霍尔德菌属 ( Burkholderia)有 60多个种 ,其中与人类或动物疾病有关的主要包括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B.cepacia)、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B.pseudomllei)、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 (B.gladioli)、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mallei),其中临床上最多见的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7个基因型。

图片

血平板上的形态       

感染

伯克霍尔德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水、植物、动物体内,在医院环境中也常常存在。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引起医院感染较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菌血症、尿路感染、化脓性关节炎、腹膜炎等,还可引起肺囊性纤维化病和慢性肉芽肿患者的感染。

  •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也可引起囊性纤维化患者、慢性肉芽肿患者和免疫损伤性患者感染。

  •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所致的类鼻疽病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因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高致病性、强抵抗力、易传播、易培养等特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其列为B类生物恐怖因子/菌。

急性患者可有高热、衰竭等全身症状;

  • 病菌引起脓毒症、网状内皮组织如肝、肺、脾和淋巴及皮肤、软组织、关节和骨的脓肿;

  • 该菌属于兼性胞内寄生菌,可在吞噬细胞内存活,其引起的慢性感染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相似;

  • 病菌进入血流,可形成菌血症及内脏脓肿,最后常因脓毒症死亡。

慢性患者全身症状不定,可有皮肤及皮下溃疡,常类似空洞肺结核表现,其潜伏期可达数年。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除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外,也可导致社区获得性感染,包括肺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甚至继发败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往往需抗感染、血透、免疫增强等综合治疗才能治愈。

传播

该菌可通过污染的自来水、体温表、导管、湿化瓶、介入性治疗、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基础疾病严重、入住危重病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深静脉置管、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

ICU患者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易感人群,尤其是那些年龄大、免疫功能低下、病情重、住院时间长、长时间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患者。

在机械通气时间长的患者中,由于频繁吸痰、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可将细菌带入下呼吸道,气管套管气囊周围分泌物淤积下漏,更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及反复感染,是感染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则主要以人接触含菌的水和土壤,经破损的皮肤而感染。食入、鼻孔滴入或吸入病菌污染物也可致病。但一般不会发生节肢动物源性感染。

预防

在医院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可在原有基础疾病及使用大剂量抗生素的患者中产生细菌移生。

近年来,由于介入性治疗的增多,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各种基础疾病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易传播性等因素,各种医院感染呈明显增加趋势,且屡有医院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暴发流行的报道,应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 。

医院内,加强隔离、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做好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工作。如怀疑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及时送检呼吸道标本,特别是痰标本。对已感染的患者,应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治疗

伯克霍尔德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治疗首选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美罗培南或环丙沙星,次选米诺环素、氯霉素,某些菌种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需要联合治疗。

而针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由于该菌通常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天然耐药。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多西环素敏感。另外,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在细胞内的浓度不足,治疗常常是失败的,因此不推荐采用喹诺酮类治疗类鼻疽病。最新研究推荐采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为基础,再联合上述敏感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本文由SIFIC科普团队检验与微生物小组提供分享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责自负;本文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知]

图文编辑:小小牧童

审稿:陈文森 卢先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