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到男朋友摩尔庄园的床上躺着很多妹妹,我们分手了” | 一周热点

 秃头研究所 2021-06-07

🕸️

在这座通宵达旦喧闹的城市里,不知疲倦的人类奔走于每一条隐蔽的街巷,或急或缓地穿梭着相互告解、慰藉彼此的痛苦和喜悦。

他们的精神从不倦怠,享受着每一场欣喜若狂的聚会与令人雀跃的交往。躺在宿舍昏昏欲睡的学生、坐在早餐前喝下第一杯咖啡的白领,以及站在幼稚园门口眺望正在里面号啕大哭的孩子家长…所有人被一个漫长的镜头拉扯着进入画面,形成渺小又渺小的一簇簇光点,时而大笑着流泪,时而悲慨地痛骂。

撰写新闻报道的记者时刻紧盯着屏幕,来回切换手中都鼠标适应不同平台的信息传播;论坛里浏览的光标不断滚动,自媒体写作者正企图从中找到今天选题的灵感,相信我,没人会比他们更希望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用来搞定难缠的老板;一对年轻男女拿着手机激烈地、毫不客气地争吵着,退出镜头看去,有无数通过光线连接对感情正濒临破产。

无助的受害者被告知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求助,于是注册账号、发布微博、反复哭诉,却迟迟等不来众人的围观;大骂资本谋财害命、压榨员工的996、001事件已经过去,看不见奋斗终点的青年人选择放弃,高举双手呐喊「躺平」宣言;被下架的影视剧一面踩了资本垄断的猫尾巴,一面又陷于版权翻译的灰色地带难以自保。

在这里,每天有近3亿人打开社交媒体;在这里,众人高声疾呼、众人唾弃痛骂、众人相谈甚欢;在这里,社会正在见证无数历史的错落发展。

在这里,是互联网的新鲜过时、聚散无常。

 @ TuTouSuo | 一周热点总结 

过去七天冲浪选手们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早晨起来还没等拥抱太阳,就先拥抱一下《摩尔庄园》里的各个亲朋好友,并开始进行健康养身的垂钓运动,盼望着美好的一天自己可以早日「脱非入欧」,成为朋友圈中的「人上人」。在家里不愿意干的家务可以在《摩尔庄园》里干个痛快,成为了热心肠的、擅于帮助他人的好伙伴,比如递一封信、捎个口信等等,跑了大半个城市,就为让他人省省脚力。

好不容易从快乐且辛苦、痛并快乐着的庄园中劳作结束得以抽身,转头又开始吃上了线上视频各个总裁、副总裁语出惊人、相互贬损,你骂一句我回一嘴的瓜,好不一个坐山观虎斗的逍遥姿态。

而当夜幕终于降临,青年人们把酒言欢,谈的不是上海的房价、北京的教育,更不是深圳日夜兼程的奋斗。恰恰相反,他们厌弃孜孜不倦的人生,信奉「躺平主义精神」,遵从内心该吃吃该喝喝的活在当下。在拒绝房贷、车贷、儿女贷的同时,也拒绝进入内卷培育鸡娃。与其在百里挑一的求职、高昂的房租以及不断的攀比中漫长地煎熬,不如「就地躺平,享受快意人生」。

青年人卷不动了,他们想躺躺,然后歇歇。


🏝 TAKE A BRESTH

🚦. KEEEEEEEEP GOING


 # 社交导向的《摩尔庄园》

 # 化身认同的亲社会倾向    

《摩尔庄园》是一款由传统网络页游重制的手机游戏。类似于前两年格外火爆的SWICH游戏《动物森林》,《摩尔庄园》以玩家虚拟角色、形象的方式创造出完全不同于现实空间的虚拟世界,允许玩家在游戏中种地、钓鱼、装扮房屋、结社交友,甚至是进行放屁运动。从虚构社会的角度而言,《摩尔庄园》实际上是真正利用游戏网络构建出属于玩家自己的「赛博空间」。

以《动物森林》为首的养成系生活休闲类轻度游戏从玩法到盈利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通过各种任务消磨玩家时间和精力的同时,以相比于快反馈、强爽感的重度游戏而言更加缓慢的家园建成、关系建立完成玩家的心理满足——情感投射、社会交往以及亲密陪伴。因此,从《摩尔庄园》内测版开始,诸多资本便持观望态度,甚至许多商业评论媒体也对其是否能在情怀之外拓宽市场,真正留着用户抱有疑问。

不过,《摩尔庄园》的「核心竞争力」远不仅来自「社交休闲系手游」的内容模式。据艾媒报告显示,90年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已经成为当前网络付费意愿最强的群体。可以说,谁抓住了「Z世代」的心,谁就能抓住内容付费红利,在数字经济的蛋糕里分一杯羹。

2008年,面向儿童的《摩尔庄园》诞生,依托于4399游戏平台创造出当时注册用户1000万的姣好成绩。2014年,《摩尔庄园》停服,2016年,其背后的淘米科技也黯然从纽交所退市。

承载着当代年轻人童真、幼稚回忆的《摩尔庄园》同Z世代难以割舍的咬字含糊不清的那个酷酷男孩一起,被一种叫做「情怀」的附加价值所抬高身价。

开服第一天,一百万用户涌入游戏,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回曾经的记忆。

所以,如果要分析《摩尔庄园》为何能够刷屏朋友圈,第一个要点必然无法逃脱用户为情怀买单、向过去自己委身的精神满足。

 @ 不愿成为「社交遗孤」的用户 

学界向来将生长于网络时代的群体称为「网络原住民」,相对的,认为那些可能因媒介更迭而无法快速适应,仍然保有大众媒体思想的用户定义为「网络移民」。一代媒介的转换必然带来曾经一代人的「数字落伍」,这意味着代际与代际间的社交资源不断转移,被遗落和淘汰的一方将持续削减传播能力,直至与他者相互区隔。

这是一条思考路径,用以解释违和「摩尔庄园」「动物森林」这类游戏会越来越风靡于朋友圈的原因——大部分的人都会害怕失去交往的话语资本,成为「社交遗孤」。

听起来十分匪夷所思:“谁会因为害怕和朋友说不上话而去玩一个游戏”?就芝加哥学派乔治·米德的研究来看,任何人的传播都必然是以「社会性关系」为基础,通过和他人的交流获得对自我的认知,并不断地调整自我和他者的交往模式,做出一些适时的反应,期望达成必要的协调。同时,《摩尔庄园》在还原既有社会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社交资源,例如更高等级的头衔、一只十分难得的白鲸,都可以成为朋友圈中展示的内容。

更何况还能在游戏里恋爱、交友、捡垃圾、工地搬砖,继续当一个快乐的打工人。游戏里的数字化身虽然同现实世界里的你一样凄凄惨惨戚戚,永远处在忙碌又忙碌的社会边缘,但却能够遇到同样同病相怜的人儿,不觉得无聊、空虚、寂寞的生活都多姿多彩起来了吗!再往下说一层,在游戏里出现的各种助人为乐的、充满利他主义性质「亲社会行为」也足够让这类养成游戏充满“炉火旁打滚回忆青春”的人类大同社会梦想了,就连因偷窃而被关起来乞求的人都显得格外可爱。

何乐不为。

孤独的个体在孤独的网络里遇到了一群同样孤独的人,这才是《摩尔森林》真正的情怀和温暖所在。

 # 躺平的年轻人 

 # 一只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 

半个月前,我写下关于「犬儒主义」的阐释,认为这不过是当代青年将住在木桶里的第欧根尼奉行的自然行事逻辑的一种挪用,强调「清醒地冷眼旁观」。但今日所谈的「躺平」,一边与「清楚地知道却拒绝抗争」的现代犬儒主义思想并行不悖,一边又颇像古希腊的犬儒主义哲学,强调将钱财、名誉、声望等所有一切抛之脑后,遵循道德的自然传统精神,不在乎肉体的享乐,只关心精神的富足和追求。

躺平,意味着放弃竞争,对财富和声誉避而远之,是青年人不再寄希望于在充满内卷的社会里谋得一席之地,反而崇尚活在当下、活进舒适圈的思维逻辑。在知乎上,躺平主义和奥威尔的动物宣言一样,拥有若干条戒律和最终追求:“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维持最低生存标准,拒绝成为他人赚钱的机器和被剥削的奴隶。”

面对巨大的工作竞争压力,内卷的社会在没有进步的同时过度内耗,消减了年轻人一部分生活热情之外,一线城市、超一线城市的购房、租房、通勤压力更是让曾经崇尚北上广深的年轻人感到担忧。

既然传统意义上拥有财富和名望的成功无法复制,社会内卷趋势无法改变,倒不如直接「躺平」,用自嘲的、承认失败的「丧文化」态度面对翻涌而至的无数社会压力。

鸵鸟将头埋进沙子,躺平主义者可以用消极的态度积极地回应这个世界的阶层不公、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甚至可以尝试去创造日本已然盛行的「低欲望社会」—— 反正永远买不到房,不如过上最低标准的生活。

但是躺平主义、犬儒主义真的能够改变青年人的生活现状吗?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不置可否。若将躺平主义当作人生信条加以执行,恐怕会陷入尼采担忧的「上帝崇拜」中去——为了倦怠、懒惰而号称自己信奉「禁欲主义」。「躺平」也很容易造成一种惯性思维:当前所有的不幸均来自于社会外部因素。因为号召「躺平」,所以我允许自己抛弃理想、退回舒适圈;躲避金钱、资本对我的宰制,让我可以游戏人生、逍遥自在。

这是「躺平」讨论中的极与极:退让的犬儒反抗和逃避现实之间如何判断和划分。「躺得好」,可以塑造一场轰轰烈烈的亚文化抗争运动,「躺得不好」,就变成自我说服、自甘平庸和无能的充分藉口。

现存的问题矛盾自然会存在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躺平主义来自于社会结构危机,可以说是历史必然的产物,与其说支持或反对,毋宁说将现实问题放置于亟待解决的明面上,充分认知到当下青年一代所面临的就业、买房、后代养育等各个方面的生活重担;并且,提防自身通过「躺平」为借口,拒绝成长、拒绝奋斗、拒绝超越的意志。

这会比专家、学者一众说教「躺平不好」来得更具有实际意义。

 # 中国视听大会 

 # 高傲的鹅在高傲地发言 

大厂们打起来了,隔岸观火、拍手称快的我们却感觉被冒犯了。

彼时,地处四川盆地、充满热辣气息的成都正上演着一场像是精心设好的「鸿门宴」。大鹅、小优、猕猴桃还有小抖、小手等一众军师率领着虾兵蟹将前来赴宴。他们整装待发,满面红光,彼此笑容满面、觥筹交错,殊不知背地里早已暗藏杀机,就等发言时唇枪舌剑、短兵相接。

还不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吃瓜群众吸收好小鸣先生的血泪哭诉与大鹅张口就来「看短视频等于/吃/猪/食」的高傲而又狂妄的惊人言论,鹅兄又快速下场,亲自捣碎了吃瓜群众手里的瓜瓢,还不忘说上一句:

看什么看,再看把你人人的内容老窝给你一锅端了。

果然,在大鹅阴阳了一通「不知道你们从哪看的美剧,我们都没买」之后,人人视频下架了。

这场鸿门宴,已然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那就真的别怪咱们看客们拔刀抽剑,封喉取命了。

 @ 过于高傲的大鹅带着资本的白眼 

还原一下鹅兄高层的三句话:

“在这背后,审核和播出的监管层面有很大压力,因为个性化分发太厉害了,你喜欢猪食看到的就全是猪食,没别的了。”

“就好像傻子一样在看那些特别洗脑的短视频”

“这两天朋友圈很多人都在发一个美剧叫《东城梦魇》,其实我就好奇,发朋友圈的人是都在家里装了HBO的有线电视吗,还是通过带中文翻译、中文字幕的某些视频网站的内容来看的呢?”

摒除掉那部分被冒犯的情绪,鹅兄实际上是提出了当下对于短视频内容行业规范、个性化算法分发的负面影响以及海外影视剧内容版权的问题作出了必要的提醒,也反映出一些恳切的问题来。

抖音被说缺乏内容营养、信息同质化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从网络治理着力出发的短视频内容监管,建立青少年防沉迷模式均是抖音、快手「两点出击」。

而内容版权最近也是闹得不可开交。「二创视频」名义上讲确实有侵犯内容版权的嫌疑,但实质上却是对资本垄断资源格外不利,等于是动了头部视频网站的利益。

这俩一合计,都是踩在资本这只敏感猫咪尾巴上的鞋印。

于是鹅一出头,给这些个全干翻了。

分析大鹅这位高层的话语表达特别有意思,他像是个认知失调的小孩,一面因为鹅打不过小抖,觉得这件事不应该是这样的,心里开始了一些不平衡,就开始通过贬低、侮辱的方式说「看短视频的都是吃猪食」;一面又因大家不愿意追随他,跑去喜欢其他的小朋友,于是就贬低那些人是没有版权的盗窃者。这一来一回,真是要沿用之前那位姐妹的「privilege文学」:

讲到这里,我的高傲已尽数体现。

行吧,既然你的话语文本里隐藏着这样一层精英主义的论调,将资本的价值立场展露得淋漓尽致。那就休怪我受众解读的时候生出一肚子窝火气来。

按照文化研究学派的学术思想,所有的公众在接收大众传媒信息时都会拥有一整套的解码系统,他们会识别出文本中所暗藏的权力关系,并竭力以解构、拒绝或接受、协商妥协的方式加以接受理解。

显然,大鹅引发众怒的原因要不是因为这位高层过于随意、开诚布公的坦言,没有做好必要的话术引导,将符号背后的价值立场、传播权力隐藏妥当;要不,这就是他根本不屑于掩饰的、居高临下的想法。

很精英,很资本。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非常长的一周热点,感谢你能够耐心阅读到这里。也欢迎与我一同讨论关于「躺平主义」的相关内容,很想知道你们的想法。



- 晚 安 -

🥂






🍃



🎮



🥬



🧸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