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邺社 | 采风龙尾岗

 聚力阅读 2021-06-07

总第1390期

图|诸友

版权©️归原作者


邺社采风小序

箫韵(杨平喜)

5月26日,邺社邀同好十余人赴马家乡龙尾岗村采风。驻村第一书记卫艳波亲自驾车远程迎迓。

龙尾岗村位于马家乡西南方向。村小地偏,田薄人稀。过去是出了名的穷困村。国家实施脱贫攻坚,帮扶解困政策以后,该村得到几茬对口单位帮扶,逐渐从濒于没落的边缘起死回生,恢复了一些稼桑农事的元气。特别是2020年卫艳波接任该村第一书记后,团结村支委一班人,动员了全村干部群众一起绘制了“脱贫,求变,再生”的宏伟规划,集中和调动了全村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明白人的智慧和资源,坚定果决的开始了一场“为摘掉贫帽子,送走穷瘟神,再造龙尾村,迎接新明天”的神圣之战。在以卫书记为首的村党支部一班人坚强带领下,龙尾岗村人不舍昼夜,不分长幼,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在卫书记原来工作单位及乡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不到两年时间,村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的龙尾岗村路平房新,莺歌燕舞。原来因穷出走的农户闻风回归。原来因无水荒芜的田畴重绽新绿。原来空旷的农户大院现在又升腾起开心的欢声笑语。一个死寂的深山小村活了!一个因为穷无人问津的龙尾岗新村现在已经涅槃重生,它们以开放的方式向大山以外的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观光游玩。聆听它们娓娓道来的前世今生动人故事。

采风过程中,诗人们和村民们促膝而谈,家长里短。共赞国家好政策,追古抚今话不完。64年就是村支委,后来一直当支书,去年才卸任的李宝太老人带领大家浏览了村里的古建筑遗存。让我们探究了几近湮灭的碑碣残文;带我们重走了陡险荒芜的四十二盘古道。在明清时代的村庙老树旁,在民国时期的石碾风箱前,在悬崖望台之上,邺社好友负手临风,极目重山迭岭,感慨百年之变迁,社会之沧桑。不由得情绪万千,诗从中来。

时虽然骄阳似火,汗透薄恤。全体采风成员个个精神矍铄,兴致勃勃。僻处寻奇,幽地觅古,乐此不疲。

游览罢龙尾岗村在返家路上,我们顺道又参观了马家乡第一奇景“雪花洞”。

进城后,诸贤雅集“陈升茶庄”。漫谈观感,呷茶小憩。

一天内容,丰富多彩。红尘陌上,欢喜人间。入世认真,出世随缘。君子陶陶,永以为好。融融泄泄,弟兄绾角。生活如此颜色,足矣!暮霭初降,大家满意而归。一路吟哦,半袋诗稿。秉依约契,凑趣说笑。勉为小序。

文/箫韵(杨平喜)

龙尾岗村漫题

瞻榆望杏时敦耕,邀伴远村和律声。

山路白云花待客,谷溪青嶂寺来莺。

古盘俯仰千阶陡,幽壑绵延百纵横。

感慨深山藏璞玉,扶摇龙尾奔新程。

龙尾岗村口占(三首)

新村白云住人家,谷野青葱笼碧沙。

四十二盘瞧涧底,高山沟壑向东斜。

石屋炊烟旧庙亭,闲来做客念诗经。

山前与叟聊农事,一席诙谐很动听。

龙尾逍遥密杏青,马家宝树魏新星。

初心践行应如此,故事还长君细听。

赴雪花洞途中(四首)

浅壑横岭云指点,晴光变化纵岚烟。

山风奔啸无人顾,脱帽飘零只等闲。

电掣风追十八盘,雪花洞处祭先贤。

当时雪花今无迹,抚掌徘徊自黯然。

峭壁悬崖万丈峰,一条栈道挂半空。

枭凄鹰厉白云掠,西阳古道几老翁。

山中小路陡弯弯,杂草繁花都自然。

青石洞崖常不语,红尘往事记其间。


文/寸言(谢斯坦)

偶感三首

碧水惠滋龙尾村,玉环缠绕青龙身。

但听龙头一声唤,金甲满山云雾吞。

敢叫苍龙重抖擞,钢钎汗水脱清贫。

满目青山挂红果,村头老叟乐津津。

鲁阳挥戈弃杖林,千载苍龙舞尾频。

巧绘天梯一条路,村南争聘住仙宾。

题照

心系故山遗忘寢,宁抛肝胆布衣身。

深入龙穴苦考探,精心策划早脱貧。

一掬暖意宛如春,小步含羞叩柴门。

独有此方风光好,粗茶淡饭系我心。

文/拙讷人(樊育军)

雪花洞

神州锦绣美无涯,四至八方腾物华。

莫谓天工曾负我,石花胜雪更奇葩。

龙尾岗写怀

旧村新貌壮歌喉,生活舒怡惠政庥,

欲问民心何未足。克期龙尾接龙头。

注:龙头指自来水龙头。





七律 ·龙尾岗感怀

群音(李修升)

日朗风和赤帜扬,麦熟龙岗杏金黄。

勤劳致富农家乐,惠政繁荣国运昌。

处处欢声迎党庆,人人醉墨谱佳章。

齐心开创新时代,华夏城乡奔小康。







文/山樵(刘立民)
辛丑榴月,余随邺社一行釆风于太行龙岗村。目睹新农村建设可喜变化,受益良多,感慨万千。余撷观感点滴集山间英絮一组陋作,以求教与诸师友指正为盼。 

山间撷英

山杏

落花青小历辛酸,串串馨黄紧抱团。

帮抚脱贫结硕果,杏甜时节万家欢。

山民

走访柴门问稔禾,树荫翁媪笑声多。

民生富裕人长寿,村里如今少疾疴。

山妹

龙岗山野毓仙台,杏熟榴红花正开。

半掩柴扉幽静处,豁然飞出凤凰来。

山碾

推转千年迹已陈,石回碾碎几艰辛。

脚圆多少农家梦, 盛世康庄不返贫。

山驴

难忘险径走崖坡,孑立墻根孤寂寞。

公路蜿蜒村遍通,汽车奔跑汝闲着。

山庙

循史尊宗立庙门,断碑残碣记村痕。

问天谁是救施主,当拜山神谢党恩。

山台

天地乡间大舞台,群欢聚会盛筵开。

自编自演传文化,不学明星不义才。

山行

扶遥远上访农家,龙尾生威出彩霞。

旧地村容改旧貌,新农建设换新葩。

勤栽果木夸山杏,谋发旅图探雪花。

袖带清风溶市景,回车安泰漫思茶。

洹上。2021年5月30日


龙尾岗寄情

匡人(郭震)

沟深村小一隅偏,春阳未忘普光丹。

千年古刹虽无语,几老争相夸变迁。

脱贫小康千般好,尚憾未绝吃水难。

何时家家清流满,重贺再登龙尾山。

脱贫采风

孙自芳

杏树飞黄龙尾岗,青山廓外草幽香。

僻壤旧颜焕新貌,庭花浓郁尽沐阳。

苍鹭展翅飞向远,四季农林瓜果乡,

邺社采风有来日,登高眺望更辉煌。

龙尾岗有记

风雨薇(徐静)

青碧花椒山杏香,一河云影邺风长。

村头絮语多农事,谁撷欢声龙尾岗。

隔岸山高苍鹭旋,一条古道屐痕牵。

山中村落柴门静,浮世红尘自在篇。

文/布衣(王希社)


种一枚祈愿

五月,

寻一路榴花红

走进西山

走进龙尾岗

立于龙尾之巅

听涛

洹水汤汤东去

尽情欢唱

四十二盘古道

最靓丽的风景线

诉说着过往

闪曜着光亮

苍山迤逦

茂林以海

梯田是庄稼人

精编的工艺

任心收藏

早熟的冬小麦

腾起金色波澜

杏儿压弯技头

诱人的味道

在翠微间流淌

老人们聚在树荫下

谈天论地

拉着家常

喜乐  写在眉稍

写在脸庞

深望着这片热土

我在心海

种下一枚祈愿

期待明天

长出一口甜水井

圆山人

一个千年梦想

2021年5月26日

龙尾岗记

小满未满,榴花已红。应仲翁先生及广润堂主之约,与邺社诸诗友,赴西山龙尾岗采风。

是日,蓝天如洗,白云若絮。驱车西行六十余里,抵达龙尾岗。游攀拔赏,临风四顾:巍巍太行西来,汤汤洹水东去。百余里浅山丘陵,迤逦而浪腾;四十二盘山古道,蜿蜒若蛇行。山乡胜概,气象万千。

嗟乎,斯山若龙,盘旋腾骧。居其首者,谓之龙头岭;附其尾者,谓之龙尾岗。乃吉祥之寓意也。龙尾岗高居丘陂,其下之涧谷为洹水之源,汇涓滴之流绕村而过。倘若将四山起伏之野喻为大海波涛,而龙尾岗就是大海之航船,正扬帆破浪……

昔之僻壤,水恶山穷;新农村建设,是地旧貌新颜:梯田层层,麦浪滚滚;杏林飘香,芬芳醉人。核桃树,青果满枝头;落花生,嫩叶铺沃土。岭上花椒,动也撩心;谷底香椿,静也养眼。入户走访,倍感亲切。老支书畅谈村史,众乡亲盛赞党恩。村头树荫下,三五老人纳凉,谈天说地,喜上眉稍;远处云树滴翠,微风轻摇,虫喁鸟唱,此起彼伏。山野漫步,感慨良多。

村边有民宅,圈养一牲畜,膘肥体壮。群侪围而观之。驴乎?骡也?众议纷纭,莫衷一是。斯畜抑有灵性,竟大叫数声,众皆笑矣。一老媪年近耄耋,笑曰:"此乃驴也,身有孕耳"。入柴门,瓦舍闭户,寂不见人,满院落叶,青苔无痕。何也?老媪曰:"此家人外出打工,已逾半载矣。"据悉,全村七十七户人家,青壮者,多外出创业务工,留守者仅有五十余人。

人奔小康,乐亨盛世。去岁全村脱贫,家家生活无忧。唯吃水不易,需由他处用专车运入。

将辞山,目送运水车远去,佇立于龙尾岗之巅,恍惚中,一口深井,吐出汩汩清泉……

陈升号

品茶

陈升茶语

箫韵(杨平喜)

普洱甘甜妙趣生,天南琥珀入银盅。

若仙玉女拈花手,茶语匠心人至诚。

琥珀沁香浃齿牙,檀台宴客赏新茶。

玉壶金斗陈一味,幸会群仙共酌霞。

品陈升一号·醉茶

寸言(谢斯坦)

王母仙汤嫩似脂,琼浆晶透娇若荑。

柔声曼妙绕梁栋,听醉拙讷魂已迷。

陈升专营店品茶

拙讷人(樊育军)

纤手调来琥珀汤,醇香留齿更悠长。

醉人谁道世唯酒,驮路陈升媲杜康。

七律·陈升号茗赋

群音(李修升)

三春妙蕴聚芽尖,贵采清明节令前。

原是滇峰云上客,号称老树雨中仙。

绵甘净爽骚人爱,厚味馨芬玉女怜。

悟道闲观人百态,浮生美自沸汤煎。

山茶

山樵(刘立民)

远离滇境作飞鸿,飘落紫薇东道中。

雅坐陈升一号馆,高朋啜茗慰由衷。

与邺社诸君陈升号品茶

匡人(郭震)

手巧若流云,杯透琥珀光。

室内香溢远,屋外紫藤长。

身着陈升号,腹藏锦绣章。

莹莹金汤汁,捧与骚客嚐。

风雨薇(徐静)

静水白瓷烟色轻,红香普洱抱秦筝。

时光闲煮春风叶,濯得红尘百味清。

青春的水满茶(节选)

仲翁(刘臻仲)

水满,在黎语中是“至高无上”或“无与伦比”的意思。古老的五指山野生茶树不负黎胞们给予的这个诗意的命名。

水满茶的确无与伦比,它以其独特优越的生长环境,成就了自己骄人的品质。

高矗海天的五指山,一年四季都云腾雾绕,在亘古的热带雨林中,呈现出最原始的野性生态:被多种寄生藤蔓纠缠的古木参天,虬枝交结的巨冠遮天蔽日,早在恐龙时代就有的桫椤,现在依然婆娑于此;雨量充沛,溪流环绕,气候温润,冬暖夏凉,为奇花瑶草与各种野生植物疯狂地生长提供了条件,于是,茂密的植被覆盖着大山的每一寸肌肤;这里负氧离子极高,吮一口空气如饮甘霖,可谓天然氧吧。云滋雾绕出好茶,茂密的热带雨林为水满茶树遮挡强烈的海阳日照和台风的侵袭,终年缭绕的高山云雾的滋润加之丰厚的腐殖质提供的各种养分,使它不仅晶莹剔透而且饱含多种安基酸等有益健康的成分,水满茶就生长在这野逸天纵的独特而优越的生态环境之中。

当春天的使者递来请柬,踏着海浪的节拍走进水满茶园,立马会感受到浓郁的青春气息。黎家茶妺身着奇特的民族服饰,像辛勤的蜜蜂一样灵巧地穿梭于翡翠般清亮的茶树间,纤纤素手撩拨着春色的浪漫,窈窕的细腰扭动着柔和的风情,美丽的笑靥羞涩着太阳的辉光,背蒌里飞出的歌声甜蜜着山谷中野性的气息;海风吹过来一阵阵醉人的芬芳,芬芳陶醉了枝头的小鸟,小鸟啁啾着甜美的日子;芬芳陶醉了山脚的小溪,小溪流淌着恬静的岁月。

水满乡的黎苗兄弟用勤劳和智慧描绘着家山,新辟的万亩茶园,参差着碧绿的青绦,摇曳着嫩绿的新芽,收获着青春的希望。啊,水满茶园,这个梦幻一般迷人的世界!

水满茶是春神的英华,是造物的馈遗,是海雨天风的晶露的。

春风吹拂着它,春雨浇灌着它,含有多种矿物质的山泉水滋养着它,以故,它娇如柔荑,嫩若凝脂,晶似琼瑶。

它娇嫩的叶芽如雏莺之喙,碧绿中透出微黄,这不正是青春的色泽吗?

水满茶也是古老的,早在数百年前的明朝正德年间,黎胞们已将水满茶奉献给了统驭他们的皇宫,“至高无上”的水满茶成为了珍贵的贡品,也成为了融入华夏血脉的茶中极品。

美国一位博物学家至此考察,写了一本叫作《岭南记行》的书,书中说,五指山水满茶“具有世界上原始野生茶树中的独特品质,它色如琥珀,香若兰芝,味同醇醪。”这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经科学检测,绿茶中含有几百种多酚类物质,而茶多酚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症的发生。据杭州一家茶叶检测机构鉴定,水满茶中的多酚含量比龙井茶要高,极品龙井茶的茶多酚含量为35%,而野生水满茶则高达42%,对人体有极好的保健作用。

正是由于它卓越的品质,水满茶俏销四海,香飘九州,享誉大洋彼岸。

人们爱茶,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名贵的饮品,还因为它所蕴含的多方面的艺术元素,从采摘、制作、储存、烹煮、讲茶,都极有讲究,故有茶道一说。

我认识了一个春茶般清纯的讲茶姑娘。她姓赵,是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茶艺班的老师。她说,茶艺班是在海南创建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专为培养茶艺师新开的职业课,而茶艺师是一门大有希望的职业。

在传授茶艺的教室里,我欣赏了她的茶道表演。

在古筝的曼妙音乐中,她亭亭端坐,神态安娴,明眸澄静如一泓秋波,纤纤玉指轻拈茶夹,在铮明的壶中放入春芽,注入开水,顷刻间壶中沸水蒸腾,香烟袅袅;一瓣瓣绿叶伸展开来,如懒洋洋的春鹃舒翅。她熟练地温壶、洗盏、冲茶,于是,剔透的杯盏中荡漾着春的绿,闪烁着嫩的黄……她的动作是那么轻盈,那么雅致,那么恰到好处。

她的身边,围着一群花季少年,这些听她讲茶的少男少女,是她的学员。

漂亮的茶艺师,娴雅而恬静,一边烹茗,一边娓娓地讲述着茶道,她说,茶经云“上者生乱石”,五指山水满绿茶,正是历经风摧雨挫,才孕育了自己的芬芳。亦如我们的人生,经历成败得失,方能看淡尘世浮华,感悟生命真谛,使我们变得坚强。她还用伟人和前贤的教诲来启发自己的学生,她说,“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这是梁启超先生对青年人的期望。“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希望在你们身上。”这是伟人毛泽东主席对青年人的教诲。我们年轻的奉茶人,临案献艺,凝思呈香,将桑梓香茗奉献给华夏同胞,奉献给来自五洲四海的朋友,难道我们不同样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美好吗?这是多么有意义的职业呀!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热潮中,将会有多少豪华的宾馆饭店落成,将会有多少这样宁静闲适的茶室,召唤着我们年轻的茶艺工作者,这不就是我们青春的希望之所在吗!

欣赏她讲茶如品一首古诗,如聆春江夜曲,是那么地令人陶醉。

婉转莺声如春风一般和暖,随着茶香一同流入少年们的心田。

当然,也流入了我这个嗜茶者的心田。

于是,水满茶成了我的新宠。

玉碗中缕缕升腾的香雾,常常缭绕晨昏;令人心仪的芬芳,每每滋润肺腑。轻啜慢品,从一片青春的嫩绿中,体味山川风情和人生的意义。

水满茶,晶莹剔透,美若仙子,一芽一星辰,一叶一新月,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不是吗,在这春花烂漫的时刻,”晴窗细乳慢分茶”,是一种多么轻松的享受啊!观袅袅香雾,品淡淡茶汤,吸一口幽幽的芳馨,即使力尽神疲精神亦会重新抖擞起来……

啊,我爱五指山的水满茶。

2020、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