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发性自身免疫模型有哪些?

 生物学渣 2021-06-07

例如:NOD小鼠模型,BB大鼠模型等。这些自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模型尽管与人体状况有一些差异,但是由于人体胰腺样本难以获得,因此它们在了解疾病的某些关键方面(例如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理)方面非常有用。

Table1.jpg

Table 1. Comparative features of spontaneous autoimmunediabetes with human and different animal models.

NOD小鼠

三十多年来,NOD(non-obese diabetic)小鼠一直是研究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主要动物模型。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尿频、多饮、高血糖、尿糖和高胆固醇血症。NOD小鼠对酮症酸中毒具有抗性,在无胰岛素注射的情况下,糖尿病建立后仍可存活约2–4周。
与人类疾病相似,NOD小鼠β细胞功能逐步丧失,NOD小鼠会发展自身抗体,并在I型糖尿病发病前表现出外周血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增加,靶向β细胞抗原也相似。
NOD小鼠发病年龄和发病率有着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雌鼠发病年龄早且发病率高。NOD小鼠3-5周龄时开始出现胰岛T细胞浸润,到12周龄时整个胰腺中均存在胰岛炎。
NOD雌性和雄性小鼠的高血糖分别于大约12周和15周龄开始[2-3]。在20周鼠龄时,90%的同龄雌鼠会得糖尿病,而只有50%的NOD雄鼠患有糖尿病。

BB大鼠

BB(Bio-breeding)大鼠来自远交系Wistar大鼠,诞生了两个亚系,近交系 BBDP/Wor和远交系 BBdp。BB大鼠作为T细胞依赖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模型,其特征包括胰岛自身抗体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是研究胰岛移植耐受性诱导的首选模型。

BB大鼠在青春期开始出现体重减轻、多尿、高血糖和胰岛素减少症,而且淋巴细胞明显减少[2,4]。与NOD小鼠不同, BB大鼠酮症酸中毒非常严重,像在人类中一样,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BB大鼠在8-16周龄发生高血糖症,其中3月龄前90%会发展成为糖尿病,且性别间无差异[4]。在糖尿病建立之前的2-3周内发生胰岛炎。

KDP大鼠

KDP(Komeda diabetes-prone)大鼠是LETL (long-evans tokushima lean)大鼠的一个亚系,其胰腺β细胞被自身免疫破坏,快速发展为糖尿病,发病无性别差异,没有明显的T细胞减少。大多数动物表现出中度至重度的淋巴细胞浸入胰岛(胰岛炎),其中约80%的动物在220日龄内患上糖尿病。KDP大鼠也是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模型[5]。

Lewis-IDDM大鼠

Lewis-IDDM大鼠由 LEW大鼠MHC单倍型自发突变而来,具有MHC单倍型LEW.1AR1。

Lewis-IDDM大鼠胰岛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发生胰腺炎的部位β细胞快速凋亡。明显的糖尿病征出现在8-9周龄,以高血糖和糖尿、酮尿、多尿为特征。最初,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20%,之后进一步近亲繁殖,雌雄发病率均增至60%左右[5]。

与NOD小鼠和BB-rat相反,LEW-IDDM大鼠没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发作后也能很好地存活,因此可用于研究糖尿病并发症[3-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