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误删掉的小姐姐到底能不能恢复?我花两天时间实测给你看

 网罗灯下黑 2021-06-07

平常在图库网站上看到帅(漂)气(亮)的小姐姐,或者以后也许用得到的图片,我都会顺手保存到本地。        

用过之后还会顺手删掉,或者挑个时间统一清一遍看着不那么顺眼的图。

没错,在这方面我就是个善变的男人

结果前几天吃了个大亏,我不小心手欠把自己存的几张头图给删了。

可不是移到回收站那种小儿科,而是「Shift+Delete」一口气给删干净了。

单张删图或许还有个预览和文件名的提示,好几张一块删的时候就剩下是否永久删除的警告了。

果然人都是大猪蹄子,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但我觉得我的头图还能再抢救一下,毕竟那些个数据恢复软件,不就是专门干这个的嘛。

于是我点开了几个业内有名的数据恢复软件的官网,详细的打听了一下。

出镜率极高的那个 DG 免费版只能支持 64K。


64K?我随手截的图都 70 多 K 了,免费版怎么可能够用。

其他免费版的数据恢复软件,虽然有个 100M、200M 的大小限制,看着够用。

但要是止步于此,我又怎么好意思来分享给大家呢。

要安排就安排靠谱的工具,这也是我一向的底线。

突然想起来之前也问过小伙伴关于数据恢复软件的事,评论里看到最多的就是这个 Recuva。

虽然上面的老哥说的是勉强够用,但有那么多人推荐,这款工具一定不简单。

一个想法诞生了,我何不找几个数据恢复软件,来给大家做个简单的测评。

顺便拯救一下我丢失的小姐姐,额不,丢失的头图?

说干就干,我找到了呼声比较高的数据恢复工具,Recuva、R-Studio 和 Restoration。

第一款工具是大家推荐给我的,我还在知乎上看到有,见到 Recuva 就不用往下看的说法。

第二款则 B 站上呼声很高,有小伙伴说淘宝上买的服务,结果对方就远程安装了个 R-Studio 来恢复的。

第三款比较有年头了,但是不到几百 K 的绿色工具,很难不让我心动,所以来安排一波。

来,我们一起来看这哥仨效果如何。

数据恢复

这次测试我用的是一个 32G 的 U 盘,为了增加难度,里面先存放了 5 张图,删除后又存入了 24G 左右的文件,最后还简单格式化了一下。

这和简单删除比,可以称得上噩梦难度了吧,我们来看看效果如何。

Restoration

先说 Restoration,因为这哥们很不给力的闪退了。

来来回回试了无数遍,没有一次把测试 U 盘给扫描一遍的,就是这么不给力。

所以直接退场,不带商量的。

但也能够理解,数据恢复这一块你说冷门不,其实挺冷门的。

厂商需要跟着系统版本做更新维护,还要改进算法,一年前的风云人物,可能一年后就变得报错不断。

所以绿色老文件的失败并不意外,但连扫描这关都过不了,也太说不过去了。

好在,我寄希望最大的 Recuva 没有再让我失望。

Recuva

打开 Recuva,它极为贴心的给出了向导,可供你选择想要恢复的文件类型以及路径。

没过几秒,被我删除的 5 张图就原封不动的找回了。

而向导中删除路径那里显示了,Recuva 不光是 U 盘,电脑硬盘、移动存储介质(U 盘、SD 卡等等)都可以恢复。


甚至可以具体到某个特定的文件夹,不全盘扫描,节省的时间可不是一时半会。

不用向导,直接进入 Recuva 也可以达到目的,但向导里提供的选项就要你手动选择了。

等扫描进度条阵亡,会显示对应的待恢复文件,你可以切换到高级模式,能看到 Recuva 贴心的把待恢复文件分成了「极好、不佳、很差、无法恢复」四类。

状态极好的文件自然不用说,Recuva 上双击选择,然后恢复就行。

但剩下三类那就纯属赌运气了。

比如后来又测试了一下视频的恢复,指定好文件目录,5 秒扫描,7 秒恢复,不佳状态下的视频也都成功恢复了。

400M+ 的视频文件,完全可以正常播放。

这效果,你说给力不。

而且 Recuva 的向导里还提供了一种「深度搜索」的模式,从里到外扒一遍 U 盘。

这次测试的还只是个 32G 的小 U 盘,深度扫描就折腾了快半个小时,如果是容量极大的硬盘,我建议晚上睡觉前打开,第二天再操作。


所以我前面说如果有得选,不全盘扫描,绝对算得上幸福。

对了,差点忘了说,Recuva 可是自带汉化语言包的,只要安装的时候选择简体中文就行。


大家可别被什么打着汉化版的 Recuva 给忽悠了,一不小心来个什么捆绑弹窗大礼包。

R-Studio

最后是 R-Studio,说实话有惊喜,也有失望。

R-Studio 的界面做的有点复杂,使用流程就是选择磁盘,点击恢复,双击磁盘,选择恢复文件。

和怎么把大象装进冰箱其实是一个道理。

惊喜的当然是它很给力的把那五张图都给找到了。

甚至还找到了几张一年前的图和文档,隔了那么久,还能给安排回来当然是惊喜。

但问题是,R-Studio 这玩意只支持全盘扫描,扫描时长确实没办法把握。

Recuva 几秒搞定的事,R-Studio 愣是扫描了 14 分钟 37 秒。

而且你还没办法拒绝,这就很蛋疼。

等你扫描完,双击磁盘想查看文件的时候,还需要再找删除项,好家伙,又扔进去半小时。

来来回回也太耽误事了,但介于这玩意效果实在太好,我只能说,对于不赶时间的小伙伴,这玩意真香。

如果真觉得它慢,R-Studio 第二行菜单栏「扫描」那里有个简单搜索,32G U 盘扫下来是个 5 分钟,效果差强人意,但对于刚删除的文件恢复,应该够用了。


如果 R-Studio 到此为止,和贴心的 Recuva 比起来还尚有不足,真正操作是,它能创建镜像!

为啥有时候不建议大家自己折腾数据恢复,就怕脆弱的数据被自己不小心折腾没了。

弄个镜像,随你怎么折腾,反正原盘没事,妥妥的小白福利。

除了数据恢复,它还能搞备份啊。

刷机前把手机磁盘做个镜像,万一玩脱了,咱不是还留了一手。

所以总的来说 R-Studio 很香。

讲点原理

不管是误删也好,各种问题导致的数据丢失也罢,真碰到这种情况,最先做的是别慌。

沉住气,停止你的任何其他操作,因为对于很多存储介质,你不动它,文件数据就还留在那里。

嗯,数据恢复这个话题要是不讨论存储介质,那就纯属耍流氓。

除了叠瓦式硬盘,机械硬盘是我们最好操作的那一类。

机械硬盘

我们都知道文件数据都是通过 01 代码写入硬盘的,所谓的彻底删除,不过是把数据在硬盘上的「坐标索引」给删了。

这才给了我们用数据恢复软件操作的空间。

如果你一心急,进行了写入、拷贝这种覆盖硬盘上 01 代码的操作,那就是自己主动添加难度。

当然,也别重启电脑,谁知道重启电脑生成的临时文件会不会覆盖掉你的数据。

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个装有数据恢复工具的 U 盘,来扫描一下对应的盘符。

保存的时候,也千万不要保存到原位置,而是另行保存到别处。

你说为啥,劝大家一句,这个时候就别相信自己是脸白欧洲人了,都把自己当非酋对待。

移动介质

如果是 U 盘、移动硬盘这种移动介质,恢复误删之类的文件,就把数据恢复工具安装到电脑里,老老实实扫描恢复。

为了安全,创建个镜像折腾。

但如果是磕了、摔了这种物理层面导致的数据丢失,建议不要插入电脑,或者插入以后听到异响就赶紧断电。

毕竟一通电带来的连锁反应,没准会让设备雪上加霜。

如果有必要,花钱找专业人士来修才是正道。

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独树一帜,彻底删除文件后,操作系统会给固态来个 Trim 指令。

这个指令会让固态在闲暇之余把上面的数据给清干净,比脸都白的那种。

为了日常的写入速度,抛弃覆写特性的固态,是不能像常规那样恢复数据的。

我查了查,如果想要恢复数据,首要做的还是断电。

让固态执行不了 Trim 指令。

至于恢复嘛,让专业的人,使用专业的设备,关掉 Trim 指令的后台进程,然后再做恢复。

但从头到尾都写这两个字,花钱。

结语

数据恢复软件的坑其实有很多,质量也参差不齐。

不说什么算法水平差距,就内购、捆绑安装、给扫描不给恢复的工具绝对不少。

很多小伙伴估计恢复一次数据,能掉半条命,试错成本太大。

到最后,也没有谁敢打包票说能百分百把数据恢复的,这才是现状。

我又要老生常谈了,再怎么恢复,也比不过冷热备份来的安全。

既然都这么重视数据安全了,备份是一定一定要做的。

千万别事到临头才后悔。

不过今天测试的 Recuva 和 R-Studio 给我的体验真心不错,前者够快够贴心,后者全盘扫描虽然很慢,但效果真的香,何况它能创建镜像,两者搭配着使用才是正解。

用不用先不说,当然,我希望你一直用不上,但是万一碰到这种倒霉情况的话,别忘了黑哥写过这么一篇文章,说不定能帮上你的忙。

所以记得收藏,顺便安排个在看,这两天就算没白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