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衷中参西录》养阴法的方药配伍规律探析(下)

 繁星1 2021-06-07

导读:张熙纯注重气阴两补:这与其阴阳互根互生理论有必然联系,因气属阳,可助阴液化生。认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人身之气化即天地之气化”,补气类将雨时上升之阳气,滋阴类将雨时之阴云,补气养阴并用,有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使气旺自能生水。如十全育真汤、参麦饮、黄芪膏、清金益气汤等。常用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常用滋阴药有知母、玄参、山药、生地。

图片

九、治泄泻方

方32、薯蓣粥

【组成】生山药轧细过罗一斤

【用法】上药一味,每服用药七八钱,或至一两,和凉水调入锅内,

置炉上,不住以箸搅之,二三沸,即成粥服之。若小儿服,或少调以白糖亦可。

【功用】补脾滋肾止泻。

【主治】治阴虚劳热,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泻,小便不利,一切赢弱虚损之证。

【方解】山药汁本粘稠,作粥则粘稠之力愈强,大有留恋肠胃之功,性本收涩,补脾滋肾,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利小便而止大便。

方33、薯蓣鸡子黄粥

【组成】即前薯蓣粥加鸡子黄三枚。

【用法】将鸡子煮熟,取其黄捏碎,调粥中服之。

【功用】健脾止泻。

【主治】治泄泻久,而肠滑不固者。

【方解】此方治较前方更重之滑泻。因鸡子黄有固涩大肠之功,且可补益脾胃。

方34、薯蓣茉苣粥

【组成】生山药轧细一两生车前子四钱

【用法】上两昧,同煮作粥服之,一日连服三次,小便自利,大便自固。

【功用】滋肾阴,利小便以实大便。

【主治】治阴虚肾燥,小便不利,大便滑泻,兼治虚劳有痰作嗽。

【方解】本方治阴虚肾燥,水道燥涩,水液不入小便,偏渗大肠而致小便不利,大便滑泻证。治宜滋肾阴,利小便以实大便。君以山药能固大便,而阴虚小便不利者服之,又能利小便。臣以车前子能利小便,可为补肾药之佐使,又能助山药以止大便。况二药皆汁浆粘稠,同作粥服之,大能留恋肠胃,是以效也。治虚劳痰嗽者,车前宜减半。车前,能利水,既能利痰,且性兼滋阴,于阴虚有痰者尤宜。而不敢多用,恐水道过利,亦能伤阴分。

【讨论】此滑泻之证的主要病机不是脾虚、湿胜所致,而是阴虚燥

涩,水液不循常道而致。治可利小便以实大便,如车前子、滑石、茯苓等为导引之用,亦可和阴收涩,如生牡蛎、诃子等,止大便后水液自从小便而出。

方35、加味天水散

【组成】生山药一两滑石六钱粉甘草兰钱

【功用】滋阴清热,利尿止泻。

【主治】治暑日泄泻不止,肌肤烧热,心中燥渴,小便不利,或兼

喘促。小儿尤多此证,用此方更佳。

【方解】此久下亡阴,又兼暑热之证。故方中用天水散以清暑热。

滑石清解暑热,利湿通淋为君药。又重用山药之大滋真阴、大固元气,使真阴足,则小便自利;元气固,则泄泻自止,为臣药。而甘草分量,为原方三倍,其至浓之味,与滑石之至淡者相济,又能清阴虚之热,为佐药。三药同用,使滑石不至速于淡渗,又可镇胃安冲,使上逆之热与暑气之热,徐徐下行,自小便出,使喘呕自止。

十、治癫狂方

方36、调气养神汤

【组成】龙眼肉八钱柏子仁五钱生龙骨捣细五钱生牡蛎捣细五钱远志不炙二钱生地黄六钱天门冬四钱甘松二钱生麦芽三钱菖蒲--钱甘草钱半镜面朱砂研细三分用头次煎药汤两次送服磨取铁锈浓水煎药。

【功用】养心解郁,清降肝火。

【主治】精神错乱。

【方解】本方治人思虑过度,伤其神明。或更因思虑过度,暗生内热,其心脏之血消耗日甚,以致心火肝气上冲头部,扰乱神经,致神经失其所司,知觉错乱,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而不至于疯狂过甚者。治宜养神明,滋心血,理肝气,清虚热。方中龙眼肉色赤入心,最能滋补血分,兼能保和心气之耗散,故为君药。生地清虚热滋阴生血;天冬其凉润,能清心宁神,即以开燥痰;柏仁善养肝,兼能镇肝;朱砂镇心安神,兼以清热,为臣药。龙骨、牡蛎可助柏仁敛戢肝火、肝气,使肝气、肝火不挟心火上升,以扰乱神经。远志、菖蒲可开心窍,利痰涎,通神明;生麦芽疏利肝气。不可使气机过降而壅滞。甘松行气开郁;铁锈水可镇安神经,定心平肝,为佐药。诸药合用,则可养心解郁,清降肝火。

【讨论】本方病机为阴虚阳浮,主要病位在心,致神气浮越;亦有病机为阴虚阳浮,主要病位在肝,致气血上逆证。比较本方与镇肝熄风汤。

表5、调气养神汤,镇肝熄风汤的比较情况

从上表可见,两方虽总病机皆为阴虚阳亢,立法也有相似之处,但在用药方面,则根据各自的病理特点而选药。本方偏养心安神,张氏常用本方加减治疗神志疾病,如不寐、惊悸等。

十一、治温病方

方37、滋阴宣解汤

【组成】滑石一两山药一两甘草三钱连翘三钱蝉蜕三钱生杭芍四钱

【功用】清热利尿,养阴止泻,辛凉透表。

【主治】治温病,太阳表邪未解,且已入太阳腑、太阴经,表现为发热,小便赤涩,燥渴多饮而致滑泻等症。

【方解】本方治太阳经腑,阳明经腑同病者。邪偏入里,须以治里为主,辅以治表。立法为清热利尿,养阴止泻,辛凉透表。方中滑石性近石膏,既能清阳明之热,又能清膀胱之热,为君药。重用山药能大滋真阴,大固元气,利小便,止滑泻;芍药养阴利尿,且与甘草苦干化合而滋阴液,为臣药。佐以连翘、蝉蜕之善达表者,以解未罢之太阳,使膀胱之蓄热,不能为外感所束。佐使以甘草与滑石同用天一生水,能清阴虚之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尿,养阴止泻,辛凉透表之效。

方38、滋阴清燥汤

【组成】滑石一两山药一两甘草三钱生杭芍四钱

I功用】清热利尿,养阴止泻。

【主治l治温病,证同前,表邪已解者。

【方解l此证表邪已解,里热未清,故于滋阴宣解汤中,去连翘、蝉蜕。

【讨论】以上两方皆由加昧天水散演化而来。滋阴宣解汤有外感风热不解的病机,所以方中加疏散风热药,以散表邪,加芍药以敛阴生津,小便自利。

方39、滋阴固下汤

【组成】生山药两半怀熟地两半野台参八钱滑石五钱生杭芍五钱甘草二钱酸石榴一个连皮捣烂

【用法】上药七味,以水五盅,先煎酸石榴十余沸,去滓再入诸药,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之。若无酸石榴,可用牡蛎煅研一两代之。

【加减】汗多者,加萸肉去净核六钱。

【功用】滋阴润燥止渴,清热固摄止泻。

【主治】治温病,外感之火已消,而仍渴、泻者,其人或喘逆,或兼咳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

【方解】本方证病机为温病后期,盛火己消,余热未尽,致阴虚燥渴,及由饮水过多失于运化,或苦寒攻破过度引起的滑泻。主要表现为渴、泻。治宜滋阴润燥止渴,清热固摄止泻。方中山药养阴生津,固摄止泻,为君。熟地助山药滋养真阴:滑石清热利尿,可利小便以实大便;党参健脾生津止泻,助生化之机,为臣药。芍药养阴,与滑石相配可利小便以实大便;石榴味酸微凉,即善治大便滑泻,又治肺劳喘嗽,为佐药。佐以甘草与滑石同用天一生水,与芍药同用苦甘化阴,又善调脾胃易固大便。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润燥止渴,清热固摄止泻之效。【讨论】治此症滑泻的药物有,生牡蛎、自扁豆、芦根等,其法则为利湿止泻不伤阴,不助火。

方40、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组成】生石膏捣细三两知母一两人参六钱生山药六钱粉甘草三钱【用法】上五味,用水五盅,煎取清汁三盅,先温服一盅,病愈者,停后服。若未全愈者,过两点钟,再服一盅。若服一剂,病尤在者,可仍煎一剂,服之如前。使药力昼夜相继,以病愈为度。然每次服药,必先细问病人。若腹中微觉凉,或欲大便者,即停药勿服。候两三点钟,若仍发热未大便者,可少少与服之。若已大便,即非溏泻而热犹在者,亦可少少服之。

【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治寒温实热己入阳明之府,燥渴嗜饮凉水,脉象细数者。

【方解】本方治阳明气分热盛证之体虚者,可由汗吐下后,或素有内伤,或元气素虚,其脉或虚数或数微。治宜清热,益气,生津。张氏认为以山药代粳米;方愈稳妥,见效愈速。粳米不过调和胃气,而山药兼能固摄下焦元气,使元气素虚者,不至因服石膏、知母而致滑泻。且山药多汁,最善滋阴,白虎汤得此,既去实火又清虚热。

【讨论】如温病下后热不解,多为阴分素虚之人,则以生地代知母,

山药收涩,地黄粘润,实有固下之力,而于脉虚者尤宜。如真阴太虚,须重用滋阴之药以辅之,可加熟地、枸杞、阿胶等。如产后温病,可用玄参代知母,因玄参性凉而不寒,又善滋阴,兼有补性,用于产后较知母更为适合。

方4l、宁嗽定喘汤

【组成】生怀山药两半甘蔗自然汁一两酸石榴自然汁六钱生鸡子黄四个

【用法】先将山药煎取清汁一大碗,再将余三味调入碗中,分三次温饮下,约两点钟服一次。

【功用】养阴润肺,化痰止嗽。

【主治】治伤寒温病,阳明大热已退,其人或素虚或年老,至此益形怯弱,或喘或嗽或痰涎壅盛,气息似甚不足者。

【方解】本方治温热己解,阴虚劳嗽。治宜养阴润肺,化痰止嗽。方中山药大滋真阴为君药。甘蔗汁甘凉养阴生津润肺。石榴汁味酸微凉,可保和肺气,为治气虚不摄肺劳喘嗽之要药,味酸收敛可固摄元气。鸡子黄养阴涵阳,使气不上冲,喘嗽自平,共为臣药。

【讨论】本方立法属《温病条辨》中之沃法。适用于温病阳明大热已退,但阳明阴津伤损之证,属肺胃阴虚证。治疗时无须太过滋肝肾及下焦真阴,而须用甘寒柔润之物,救助胃阴,如五汁饮、益胃汤、牛乳饮、雪梨浆等。张氏所用甘寒柔润之品有,柿霜、梨汁、甘蔗浆、石榴汁等,这些药物清代医家叶天士亦常应用。

方42、敛阴泻肝汤

【组成】生杭芍两半天花粉一两射干四钱浙贝母四钱捣碎酸石榴一个连皮捣烂

【用法】同煎汤一盅半,分两次温服下。

【功用】清热利咽,养阴止汗。

【主治】伤寒病,厥阴化热之喉痹证。

【方解】《伤寒论·厥阴篇》“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白止,而反汗出,咽中痛,其喉为痹。”让纠此为寒邪入厥阴后化热,耗伤阴液,热遂上窜结于咽中作痛。方中君以天花粉清热散结,利咽生津。芍药敛阴止汗而止阴液耗伤为臣药。石榴味酸微凉,敛降浮火,且助芍药敛阴;射干、贝母助天花粉散结利咽,为佐药。诸药相合,则可养阴止汗,清热利咽。

【讨论】张氏认为厥阴之所以蕴有实热,是因汗出过多耗其阴液所至,汗止则阴复,则热症自愈,方中芍药、石榴为治本之药,余药为治标之药。少阴咽痛、厥阴咽痛,皆为阴伤结滞,本为伤寒病应固护阳气,所以治时多用甘润而不甚苦寒的药物。滋腻苦寒的药物多伤阴伤阳。

方43、坎离互根汤

【组成】生石膏捣细三两知母八钱玄参八钱野台参五钱生怀山药五钱甘草二钱鸡子黄三枚鲜茅根切碎四两

【用法】先将茅根煎数沸,视茅根皆沉水底,取其汤以之代水,煎方中前六味,取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每服一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

【功用】清热滋阴。

【主治】伤寒少阴热化证,肺炎性鼠疫。

【方解】本方治少阴病,热势较盛,真阴亏耗之证。治宜清热滋阴。

方中君石膏、臣知母以清热生津。台参补气生津,使石膏的药力可到达全身;玄参滋肾阴,润肺燥,为臣药。茅根与玄参相配清肺润肺,流通肺窍。山药、鸡子黄同用大滋肾中真阴而清肝热,疏理肝气,开气血下行之道,以利于肝阳平降潜镇,共为佐药。使以甘草甘缓护胃。

【讨论】张氏认为方中龙骨、牡蛎、山萸皆为敛降收摄之品,龙骨能消瘢瘕,可助经脉之流通,牡蛎开关节老痰,山萸逐寒湿痹,可利九窍。此三药就此证来讲不会加重中风经络闭塞之证。

方47、建瓴汤

【组成】生怀山药一两怀牛膝一两 生赭石轧细八钱 生龙骨捣细六钱 生牡蛎捣细六钱 生怀地黄六钱 生杭芍四钱 柏子仁四钱

【功用】镇肝熄风,滋肾养肝。’

【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明目胀,失眠烦躁,脉弦硬而长。

【方解】张氏多用此方治疗应用镇肝熄风汤急救后的患者,或肝阳上亢未至气血逆乱者。治宣镇肝熄风,滋肾养肝。方中牛膝引血下行为君药。赭石、龙骨、牡蛎镇肝潜阳;山药大滋肾阴,地黄滋真阴,清虚热,共为臣药。芍药养肝阴,敛肝阳;柏子仁得金气,降肝火,敛肝阴,为佐药。诸药相合,则可镇肝熄风,滋肾养肝。

【讨论】张氏治疗中风属脑充血证的规律,一为救急以镇肝敛降为主,稍缓滋阴镇肝并用;二为服药必至脉象平和,毫无弦硬之意,方可停药;三为服至脉象平和,脑部不处于充血状态时,方可加桃仁、红花、地龙等活血通经药,及黄芪、人参补升之药。四为未至气血逆乱时用建瓴汤治疗,较单纯的肝阳上亢时用镇肝熄风汤治疗,伴有阳虚时用熄风汤治疗,张氏更常用建瓴汤与镇肝熄风汤。治疗此病张氏常用其它平肝潜阳药有石决明、珍珠母、龙齿;滋养肝肾药有枸杞、龙眼肉、沙参、黑芝麻、鹿角胶;活血通经药有丹参、三七、土鳖虫、当归、丝瓜络、乳.香、没药、制马钱子;通大便药有大黄、苏子;清热药有石膏、龙胆草、天花粉。

十四、治女科方

方48、玉烛汤

【组成】生黄芪五钱生地黄六钱玄参四钱醋炒三钱柴胡一钱五分甘草一钱五分

【功用】补气行气,养血滋阴。

【主治】治妇女寒热往来,或先寒后热,经水短少。

【方解】本方治妇女气虚气郁,阴血虚少证。治宜补气行气,养血滋阴。方中黄芪补气温煦;地黄滋补阴血,清虚热,为君药。当归补血调血,知母、玄参清热滋阴,共为臣药。柴胡、香附疏肝理气,使气之抑遏者皆畅发,为佐药。甘草与玄参和用甘苦化阴,且可调和诸药为佐使之用。如以阴虚为主,则将黄芪减半,地黄改用一两。

【讨论】气虚则温煦不足,而作寒,气郁时则郁而化热,而作热,热则气机稍可通畅,气机通畅汗出而热解,所以表现为寒热往来。张氏还提及肝虚极,内风将动,而致的寒热往来,主张重用山萸肉敛肝,敛元气,即来复汤用山萸肉之意。

方49、理冲汤

【组成】生黄芪三钱党参二钱于术二钱生山药五钱天花粉四钱知母四钱三棱三钱莪术三钱生鸡内金黄者三钱

【加减】闷者,减于术。气弱者,减三棱、莪术各一钱。泻者,以白芍代知母,于术改用四钱。热者,加生地、天冬各数钱。凉者,知母、花粉减半,或不用。凉甚者,加肉桂、附子各二钱。

【功用】补气健脾,化瘀消瘕,养阴清热。

【主治】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瘾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消。亦治室女月闭血枯。并治男子劳瘵,切脏腑瘕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

【方解】本方治瘾瘕、经闭属瘀血者。瘾瘕之证必耗损人体气血,治宜补破并用。方中黄芪补气,以助气化为君药。党参、于术补气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山药补气养阴,共为臣药。三棱、莪术化瘀消瘢,鸡内金善消瘸瘕,且有健脾之力。知母、天花粉可滋阴生津,且可佐制补气药之热,使寒热平调,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则可补气健脾,化瘀消瘕,养阴清热。

【讨论】本方与资生汤立法有相似之处,皆为健补脾胃,化瘀消滞。

三棱、莪术、水蛭、鸡内金皆为张氏喜用消瘾药。消瘾之力由小到大的顺序为,鸡内金、三棱、莪术、水蛭。张氏治疗}i毂瘕的特点为攻补兼施,可使消瘸药不因其猛烈而伤人,三棱、莪术与补药配伍,于十全育真汤中已论述其配伍意义。张氏还常用桃仁、牛膝等活血药,治疗本证。

方50、安冲汤

【组成】白术炒六钱生黄芪六钱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大生地六钱生杭芍三钱海螵蛸捣细四钱茜草三钱川I续断四钱

【功用】补气养血清热,安冲收敛摄血。

【主治】治妇女经水行时多而且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

【方解】本证由情志因素、小产、冲任不固、血虚有热等引起,病机为气虚血热而致漏下。方中白术、黄芪补气摄血共为君药。龙骨、牡蛎收敛止血:生地清虚热,使血中虚热得清,自不泛溢,为臣药。芍药养血滋阴;海螵蛸、茜草化瘀止血,可防止留瘀;续断补肝肾,固冲任,为佐药。诸药相合,则可补气养血清热,安冲收敛摄血。

【讨论】本方为止血剂,须注意止血而不留瘀,张氏治血淋、溺血亦遵此原则,故理血汤中亦用海螵蛸、茜草化瘀止血。

方5l、清带汤

【组成】生山药一两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海螵蛸去净甲捣四钱茜草三钱

【功用】补肝肾,固冲任,化滞止带。

【主治】治妇女赤白带下。

【方解】本方治带下病,由冲任不固,兼有瘀滞者。治宜补肝肾,固冲任,化滞止带。方中君以山药补肝肾,固摄止带。龙骨、牡蛎以收敛固脱,为臣药。佐以茜草、海螵蛸以化滞止带。

【讨论】张氏多以本方为基础加减治疗带下病。证偏热者,加生地黄、生杭芍;热甚者,加苦参、黄柏,或兼用防蚀烂药,如金银花、三七、鸭胆子等;证偏凉者,加白术、鹿角胶;凉甚者,加干姜、桂、附、小茴香等。

方52、加味麦门冬汤

【组成】干麦冬带心五钱野台参四钱清半夏三钱生山药四钱生杭芍

三钱丹参三钱甘草二钱生桃仁带皮尖捣二钱大枣三枚掰开

【功用】养阴生津,平冲降逆。

【主治】治妇女倒经。

【方解】倒经之证多由经血上逆而致。冲为血海,居少腹两旁,其脉上隶阳明,下连少阴,少阴肾虚,其气化不能闭藏以收敛冲气,则冲气易于上干。阳明胃虚,其气化不能下行以镇安冲气,则冲气易于上干。冲中之气既上于,冲中之血自随之上逆,此倒经之由来。方中麦冬养阴清热生津液为君药。臣以党参与大枣健脾补气生津养血;半夏降胃安冲,使气机下行,为臣药。山药补肾敛冲;芍药、丹参、桃仁开其下行之路,使血下行而毫无碍滞,为佐药。佐使以大枣、甘草调和脾胃。

【讨论】麦门冬汤治肺胃火逆上气证,而本方治疗冲脉经火上逆证,二证皆须养阴降逆火,所以陈修园用麦门冬汤治疗妇女倒经,张锡纯又加减其用药以更适合治疗倒经。张氏治血逆则加芍药、丹参、桃仁以开血下行之路,治气逆则加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以开气下行之路。

方53、滋阴清胃汤

【组成】玄参两半当归三钱生杭芍四钱甘草钱半茅根二钱

【功用】清热,养血,滋阴。

【主治】治产后温病,阳明腑实,表里俱热者。

【方解】本方治产后之阳明经证,稍轻者。此为产后阴虚生内热,略为外感拘束即成温病,治宜清热,养血,滋阴。方中玄参既清外感实热,又清产后虚热为君药。当归、芍药养血和血为臣药。茅根甘凉助玄参清热,且不伤正气为佐药。甘草与芍药同用甘苦化阴,又可调和药性为佐使之用。如热重者,即改为白虎加人参汤,以玄参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

【讨论】张氏强调石膏、玄参虽寒凉,但产后温病亦当用之。且《本

经》谓:“石膏味辛微寒⋯⋯主产乳”:“玄参味苦微寒⋯⋯主女子产乳余疾”,用于产后,并以人参、山药辅之,可与产妇无碍。不可畏其寒凉,而致延误病情。

方54、滋乳汤

【组成【生黄芪一两当归五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穿山甲移捣二钱六路通大者三枚捣王不留行炒四钱

【用法】用丝瓜瓤作引,无者不用亦可。若用猪前蹄两个煮汤,用

以煎药更佳。

【功用】补气养血,滋阴清热,通经下乳。

【主治】治少乳,其乳少由于气血虚或经络瘀者,服之皆有效验。

【方解】本方治产后气血亏虚,阴虚内热之少乳证。治宣补气养血,滋阴清热,通经下乳。方中黄芪补气,以助生化之机,为君药。当归补血和血为臣药。知母、玄参滋阴清热;山甲、六路通、王不留行通经下乳,为佐药。

方55、资生通脉汤

【组成】白术炒三钱生怀山药~两生鸡内金黄色的二钱龙眼肉六钱山萸肉去净核四钱枸杞果四钱玄参三钱生杭芍三钱桃仁二钱红花钱半甘草

【加减】灼热不退者,加生地黄六钱或至一两。咳嗽者,加川贝母三钱,米壳二钱。泄泻者,去玄参,加熟地黄一两,云苓片二钱,或更酌将白术加重。

【功用】健脾滋肾,通经活血。

【主治】治室女月闭血枯,饮食减少,灼热咳嗽。

【方解】本方治由忧思过度,脾失健运,胃失摄纳,气血生成减少而致闭经证。治宜调其脾胃,使之多进饮食,以为生血之本。方中用山药补脾养阴为君药。白术补气健脾;龙眼、山萸肉、枸杞补肝肾,益精血,为臣药。血虚者多灼热,玄参、芍药滋阴退热。鸡内金健脾胃,使补而不滞。桃仁、红花活血脉,通经络,为佐药。佐使以甘草其为补脾胃之正药,且与山萸肉、芍药同用酸甘化阴。

【讨论】本方系从资生汤加减而来,加重补肝肾,通经络的力量。本证轻者,张氏常用山药四两,煮浓汁,送服鸡内金三钱。认为鸡内金生用,为通月信最要之药。与理冲汤比较本方治本偏补肝肾,理冲汤则偏补气;治标本方偏通经活血,理冲汤偏化瘀消瘾。

十五、治咽喉方

方56、咀华清喉丹

【组成】大生地黄切片一两硼砂研细饯半

【用法】将生地黄一片,裹硼砂少许,徐徐嚼细咽之,半日许宜将

药服完。

【功用】清热润燥,消肿止痛。

【主治】治咽喉肿痛。

【方解】本方治咽喉火热较明显的肿痛证。生地黄之性能滋阴清火,无论虚热实热服之皆宜。硼砂能润肺,清热化痰,消肿止痛。二药并用,功力甚大。而又细细嚼服者,因其病在上,煎汤顿服,恐其力趋下。而病转不愈。且细细嚼服,则药之津液常清润患处。

【讨论】方中生地虽嚼服,但用量较大,对于脾胃虚寒者、上热下寒者不宜。 

图片

第三部分讨论

一、张锡纯对阴的认识

张锡纯认为:“人身之阴,所盖甚广,凡周身之湿处是也。”这是阴的物质形态,包括津、血、阴精等人体濡养成分。由此可见张氏认为阴的范围很广,虽然津、血有明确的物质形态、生理功能、病机规律及治疗药物,但仍属于阴的范畴。所以张氏所讲的阴虚,包括津液不足、阴血虚少、阴精需损。生津润燥药,养血药,滋补阴精药,张氏皆认为有养阴作用。阴的状态是与阳互根互生的,指出“阴阳互相维系,上焦之阳藏于心血,中焦之阳藏于胃液,下焦之阳藏于肾水,凡心血,胃液,肾水皆阴也。充类言之,阳无阴则飞跃,阴无阳则凝滞。阳盛于阴则热,阴盛于阳则冷。由斯知阴阳偏盛则人病,阴阳平均则人安,阴阳维系则人生,阴阳相离则人死。”以上思想皆根于《内经》,而有填充。他还认同朱丹溪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否定贵阳抑阴论。

二、张锡纯养阴法的总结

1、治病重视养阴:张氏治疗疾病时主张:“医者当调阴阳,使之归于和平,或滋阴以化阳,或泻阳以保阴。”因张氏重视人体阴的不足,且认为病固有伤阳之证,但伤阴之证更占多数,所以治疗疾病稍偏重养阴。伤阴证时宜保其真阴为先务,即使为伤阳证,亦少佐以滋阴药。认为“上焦阴分不虚,而后可受参、芪,下焦阴分不虚而后可受桂、附也。”尤其重视滋养脾阴,赞同陈修园之“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的观点。张氏主张:“治阴虚者,当以滋脾阴为主,脾阴足,自能灌溉诸脏腑也。”如资生汤、滋培汤、玉液汤、理冲汤、加味麦门冬汤等皆从脾论治,且于阴虚时,多用山药,因其养脾阴见长。

2、注重气阴两补:这与其阴阳互根互生理论有必然联系,因气属阳,可助阴液化生。认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人身之气化即天地之气化”,补气类将雨时上升之阳气,滋阴类将雨时之阴云,补气养阴并用,有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使气旺自能生水。如十全育真汤、参麦饮、黄芪膏、清金益气汤等。常用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常用滋阴药有知母、玄参、山药、生地。

3、巩固阴阳维系的状态:注重“阴平”的功能,使阴气恢复涵摄阳气,固摄精微的功能。认为:“阳之上脱,皆因真阴虚损,不能潜藏元阳,阳气始无所系恋而上奔。”故治疗时潜阳与滋阴并用,使阴阳固结,阳不上脱,阴不下脱。如阴虚阳气浮越时,常于养阴的同时配伍平肝潜阳药,如镇肝熄风汤中代赭石;引气血下行药,如建瓴汤中之怀牛膝、薯蓣纳气汤之牛蒡子、清降汤之半夏等;收敛固摄药,如参赭镇气汤之龙骨牡蛎、来复汤之山萸肉、膏淋汤之芡实等。如既济汤、熄风汤中之附子与芍药,相配能收敛浮越之阳气归于阴中。

4、阴血虚衰多佐以活血法:认为:“气血亏损,流通于周身者必然迟缓,血即因之而瘀,其瘀多在经络。”此为因虚生瘀,治宜通经活血,如十全育真汤之丹参;资生通脉汤之桃仁、红花;气淋汤之乳香、没药。另一种因瘀生虚类疾病,其瘀血在脏腑,治宜破血之药,如理冲汤之三棱、莪术。

5、张锡纯补益重用山药:山药味甘性平微涩,入肺、脾、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本品平淡而不滋腻,补益而不太过,张氏重用山药的原因,应在于此。笔者认为张氏所处年代多战乱饥荒,人民多脾胃不足,所以山药针对后天脾胃治疗,培补后天,以助化源,则多见效,此结果与金元时期医家李杲重视脾胃治疗有相似之处。但山药性味较平和,用于真阴亏损时力量较轻。

三、药物使用频率统计

为从总体上把握张锡纯养阴法的用药规律,兹将以上分析的56首方中85味药物进行统计。(方法为药物应用一次即计数一次。)

从以上药物分析可清晰体现张锡纯治疗阴虚证的特点,即重视气阴两补,潜降阳气及活血化瘀。

6、药物使用频率统计表

图片

 四、部分药物配伍特点及部分养阴药应用特点

1、山药、白术、党参配伍意义为:白术以健脾之阳,脾土健壮,自能助胃;山药以滋胃之阴,胃汁充足,自能纳食;党参大补补脾气生津,三药相合使脾脏之阴阳调和,脾气健运,自能运化精微以养五脏。

2、山药与人参、黄芪、沙参、太子参配伍意义为:山药与人参、黄芪配伍可补元气,山药与沙参、太子参配伍可补肺气,又可养肺阴。

3、山药与熟地、生地伍意义为:生山药与熟地皆为浆汁最多之药,可滋脏腑之阴,以溉周身之液,张氏常二药合用以治阴虚较重,周身血脉津液枯涸者。生地苦甘寒,清热力量较强,于阴虚发热较重时,多与山药相配合。

4、山药与牛蒡子、玄参配伍意义为:山药补肺气,养肺阴,收敛固摄;牛蒡子清热利肺,二药并用最善止嗽(醴泉饮)。玄参微寒,味甘胜于苦,即可清热,又可补肺肾之阴,与山药相合为养肺止嗽之要品(滋培汤)。

5、山药与半夏、芍药配伍意义为:山药有粘滞之性,半夏为止呕之要药,二药相合善止呕吐。芍药调和气血,止泻利腹痛,与山药合用,可滋阴固下,使利止而不伤阴。

6、黄芪、知母配伍意义为: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能大滋肺中津液,使阴阳不至偏胜,即肺脏调和,而生水之功益普也。

7、芍药、甘草配伍意义为:张氏认为芍药之味酸苦皆有,取其苦味与甘草相合,有甘苦化阴之妙,故能滋阴分;取其酸味与甘草相合,有甲己化土之妙。故能益脾胃。

8、芍药、附子配伍意义为:芍药味苦微酸,性凉多液,善滋阴养血,退热除烦,能敛上焦浮越之热下行,与附子相配则能收敛元阳,归根于阴。

9、麦冬:张氏认为,此药性凉味甘,气微香,津液浓厚,养肺之阴,兼具开通之力,可引肺气清肃下行,为润肺之要品。

10、柿霜饼:其色白入肺,甘凉滑润,甘能益肺气,凉能清肺热,滑能利痰,润能滋肺燥。

11、石榴:味酸性微凉,能清敛肝火,为治肝虚风动,相火浮越之要药,又可敛降肺气,为治气虚不摄肺劳喘嗽之要药。又善治大便滑泻,小便不禁。

12、甘蔗:味甘性凉,除热润燥,养阴生津润肺。

五、张锡纯配伍用药特点对后世影响

(一)、衷中参西,融会贯通

一方面他接受中医学传统理论,又有长期的医疗实践,从而使他坚定了中医学的信心。这是他衷中的主要基础,另一方面西医传入中国,对于思维敏捷的张氏来说,无疑产生了融合新知的想法,这就是他参西思想产生的条件。正确处理中医学继承与发扬的辩证关系,认真学习西医学解剖与生理的实质内涵,借鉴西医理论阐发中医理论,中药西药合用明显提高疗效。

(二)、遣药制方,多有创新

解释单味药物的功能主治,增加药物的用药剂量,善用生药,注重配伍,讲究药物的加工炮制,善辨药物的优劣真伪,注重药物的煎服疗效,潜心实践,创制新方。

1、解释单味药物的功能主治

张氏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专门论述单味药的功能主治、临床应用、药效观察等内容有88种,药后讲解近10万字。

 山药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

 赭石为救癫扶危之大药;

 黄芪补气升气又善利小便;

 山萸肉救脱为第一要药;

 鸡内金善通经闭。 

石膏虽为石药,但性平和,性微寒而非大寒,其煎汤若清水,服后寒凉之性随汗外达,毫无浆汁留中,故决不伤胃,气轻而能外达皮毛,质重可深入脏腑而逐热下行,故称为“清阳明实热之圣药,无论外感内伤用之皆效”,但必用生石膏。服用方法:(1).多煎徐服;(2).细末嚼咽法;(3).凉水冲服法。

萸肉味酸性温,得木气最厚,收敛之中兼具条畅之性,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既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又可通利九窍,流通血脉.凡肝气不能条达之胁痛、腰痛、肝风内萌,服之皆可奏效,故称为“补肝之妙药”。引用地磁场的概念,是保护元气的收敛药,适用于元气不足与元气将脱。

赭石色红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对冲气、胃气上逆的各种呕呃、喘咳、吐衄均有良效,药性平和,虽降逆气而不伤正气,通燥结而毫不开破,临床皆生用,不必煅。

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是滋补药中的无上之品,性平和,宜生用煮汁饮之,不可炒用。

2、《论白虎汤中粳米不可误用糯米»

稻有两种,粳稻与糯稻是也。粳者硬也,其米性平不黏,善和脾胃,利小便,即寻常做饭之米也。糯者濡也,软也,其米性温而黏,可以暖胃,固涩二便,即可以用之蒸糕熬粥之米也。白虎汤中用粳米者,取其能调和金石重坠之性,俾与脾胃相宜,而又能引热下行自小便出也。若误用糯米,其性之温既与阳明热实之证不宜,且其黏滞之力又能逗留胃腑外感之热,使不消散,其固涩二便之力,尤能阻遏胃腑外感之热,不能自下泻出,是以用之不为无益而反有害也。

愚曾治一北郑仁村郑姓,温热内传,阳明腑实,投以白虎汤原方不愈。再诊视时,检其药渣,见粳米误用糯米。因问病家曰:“我昨日曾谆谆相嘱,将煎药时自加白米半两,何以竟用浆米?(北方谓粳米为白米,糯米为浆米)”病家谓:“此乃药房所给者。彼言浆米方是真粳米。”愚曰:“何来此无稽之言也。为此粳米误用,几至耽误病证,尤幸因检察药渣而得知也。”俾乃用原方加粳米煎之,服后即愈。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5期第2卷

3、增加药物的用药剂量

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智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宜用生者煮汁饮之,不可炒用,以其含蛋白质甚多,炒之则其蛋白质焦枯,服之无效。若做丸散,可轧细蒸熟用之。处方编中一味薯蓣饮,附有用山药治愈之验案数则可参观”。山药治疗病例19例,山药用量达180克、在创制160余方中竟有48方应用山药,其中有27方为君药,用药剂量也较古人为重。

4、善用生药,注重配伍

水蛭解中,指出“水蛭为咸,色黑气腐,善入血分,但破瘀血而不伤新血,特别是味咸为水味,色黑为水色,气腐为水气,纯系水之精华生成,故最宜生用;水蛭甚忌火炙。”

山药配牛蒡子,疏补兼行,补肾健脾,清肺止咳,祛痰降气;人参配代赭石,刚柔相济,升降互用,治疗脾胃气虚,冲气相干,或用于上盛下虚、气血将脱等等。

5、讲究药物的加工炮制

张锡纯自拟炮制马钱子的方法 :“将马钱子先去净毛,水煮两三沸即捞出,用刀将外皮皆刮净,浸热汤中,旦暮各换汤一次,浸足三昼夜,取出。再用香油煎至纯黑色,掰开视其中心微有黄意,火候即到。将马钱子捞出,用温水洗数次,将油洗净,再用砂土,同入锅内炒之。土有油气,换土再炒,以油气尽净为度。”

6、善辨药物的优劣真伪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有多篇辨别药物真伪的载述。如处方用山萸肉救脱时“必须尝其味极酸者,然后用之,方能立见奇效。”

此外,对石膏、僵蚕、蚤休、土鳖虫等药的优劣真伪鉴别书中均有详细论述。

6、注重药物的煎服疗效

知母易沸,应后入,敞开药罐,略煎数沸即成;

白茅根煎至沉水底汤即成,不可过煎等等。

注重药物的煎服疗效风汤治疗小儿急惊风时,应采用铁锈水煎  药,以便增加重镇定惊的作用;

选用馏水石膏饮治疗胸中烦闷时,应采用好醋煎药;

甘遂宜末服,入煎剂服之必吐。

7、潜心实践,创制新方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方论共八卷,载方189首,其中自制方166首。源于实践;效法经方;把握病机为准;选择药物注意配伍。升陷汤,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等。

(三)、提倡食疗,简便廉验

性甚和平,宜多服常用。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诚为至稳至善之方”。

1、药物与食物混合配制药膳

(1).用白面、砂糖配鸡内金、芡实,烙成焦黄薄饼,用来治疗老年人气虚痰盛,胸满胁痛等证;

(2).采用熟枣肉、鸡内金、白术、干姜,混合捣成泥状,制成小饼,起名益脾饼,用来治疗脾胃虚寒,饮食减少,久泄,完谷不化等证。

2、单味与多味配合以提高疗效

(1).如炖鸭肝治疗痢疾。

(2).选取核桃仁与柿霜配合食用,肺肾同补,就可以治疗肺肾两虚的咳嗽喘逆,腰膝酸软,四肢无力等证。

(3)选取山药、苡米捣成粗渣,煮至烂熟,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用来治疗虚劳咳嗽等等。

张锡纯在学术上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自创多首方剂,丰富了药物药性的认识与运用,是中医界著名的医学家,对后世影响巨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