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说掘井事简单,深究细研不寻常

 青诗白话 2021-06-07

2007年5月,我在中央党校中直分校学习时,曾与所在小组学员一道赴江西瑞金革命老区考察,并参观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带领沙洲坝村民挖的“红井”。回京后,遂写了《毛主席当年为什么挖“红井”》一文,发表在2008年3月30日的《大众科技报》上。
在这篇文章中,我对毛主席当年为什么挖“红井”,做了认真的考证。1933年,毛泽东在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时,曾居住在沙洲坝,这位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在长沙和北京等大城市接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伟人,一定亲眼目睹了许多红军战士和村民因常年饮用不洁的水塘里的水而拉肚子、闹蛔虫的惨景——这可是损害红军战斗力和老百姓后勤保障力的大事啊!我认为,这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毛主席遂带领红军和乡亲们挖了这口“红井”,沙洲坝村民从此喝上了干净、卫生的井水,不再受痢疾等疾病的困扰,由此对毛主席感激乃至膜拜。
2017年5月,我调到中国科技馆,开始从事科普工作,遂对毛主席挖“红井”从科普角度做了更深入的思考。我将原文修改后,以《伟人科普身垂范》为题发表在2019年8月23日《科普时报》上。文章进一步阐述道:“毛主席不光是为沙洲坝人民挖了一口'红井’,而是革除了当地村民们的一种生活陋习,倡导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开启了中国乡村饮食卫生科普的先河。”
感到欣慰的是,我的这篇文章已经引起重视,并在两个重要场合得到引用。

2021年5月2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席中国科协牵头举办的“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览,展览第一部分介绍党早期开展的科普工作时,专门讲了毛主席当年带领红军为沙洲坝村民挖“红井”的故事。讲解词写道:“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迁到了江西瑞金的沙洲坝。因当地水质不好,民众没有清洁的水喝常常患病。毛泽东同志了解情况后,亲自带领红军修建了一口水井。从此,沙洲坝人民喝上了干净的清泉。为了感谢红军,当地民众在井台边竖立了纪念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2021年5月29日,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做题为“贯彻新发展理念  服务新发展格局  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报告开头部分简要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科技事业的辉煌历程,写道“追溯至党的革命初期,中华苏维埃政府就对培养科技人才并充分发挥作用给予高度重视,在面临军事'围剿’、经济封锁等艰苦条件下,仍面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科技知识,瑞金红井不仅让百姓喝上甘甜之水,倡导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让我们饮水思源,铭记科技为民的初心。”
感谢“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览组织者纠正我文章中的一个时间错误。我把毛主席居住沙洲坝的时间误写为“1934年4月”,实际应为“1933年4月”。

附录:伟人科普身垂范
          毛主席当年为什么挖“红井”

您对章感兴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