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今天要讲的这位“女神”, 简直是小说里才有的开挂人生: 年仅24岁, 拿下英国牛津大学博士, 年仅25岁,放弃天价年薪回国, 当上了中国一流大学教授! 同时,她还是世界级科刊《Nature》上, 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 履历惊人的她, 这辉煌人生是如何炼成的? 她,就是刘明侦 1990年, 她出生于重庆一个普通家庭, 打小学习成绩优秀, 众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上高中时, 她在一本英语词汇书的扉页上, 写下了自己的目标: “努力奋斗上剑桥!” 剑桥大学,当年在很多学子眼里 是一个可望而不可求的梦。 而她志在千里, 成就辉煌求学履历。 18岁那年, 刘明侦因分数不够遗憾错过心仪的剑桥, 就读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但这样的打击, 对她来说是压力更是动力。 三年后, 她以全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傲视群雄”, 终于敲开了去往剑桥读硕士的大门, 曾经遥不可及的梦, 真的被她化为路在脚下的现实! 22岁, 刘明侦获得剑桥硕士学位, 24岁, 她就拿到了牛津大学博士。 更让世人惊艳的是, 2013年,还在读博士的刘明侦, 在世界顶尖刊《nature》上,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 其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 独创性研究成果, 有利于解决困扰该领域发展瓶颈问题。 那年她只有23岁, 是登上《nature》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 当时Nature主编赞扬她道: “这篇论文刚投来的时候, 我就一口气拜读完了, 确实是引领风骚! 想必她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 是花了不少精力才做出如此成果的。 何况这位中国才女还那么年轻, 真的很了不起!” 在如此年纪,就取得这样的成就, 当初一个人来到异国打拼, 闯进英国学术界奋斗的小姑娘, 已经拥有了足够骄傲的成绩, 和那些看不起她中国人身份的人叫板。 她自己也说: “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 从不被重视到一点点被接受,被承认, 这样的转变, 正是留学生涯的魅力所在。” 因如此出色的成就和独到的贡献, 国外多的是想留下她的机构和大学, 比如剑桥大学, 据说给她开出了百万英镑年薪, 挽留她回剑桥, 百万英镑,折合人民币近一千万, 天价啊; 与此同时,国内电子科技大学, 也向她抛来了橄榄枝, 但相比剑桥这样的世界名校而言, 就显得没那么优渥和光辉....... 她的朋友问:“你选择什么?” 刘明侦毫未犹豫: “这还用问吗?肯定回国。”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言一出,行必践。 2015年10月, 跨越万里之遥,她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年仅25岁, 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正教授! 前段时间,年仅26岁, 被中科大聘为特任教授的陈杲, 引起网络狂赞和热议, 而刘明侦成为教授时, 还比陈杲小一岁。 网友说:“同样25岁, 我研究生还未艰难毕业......” “我一直以为25岁的教授, 只会存在于小说里.....” 点击图片查看陈杲的故事 陈杲 而一直以来, 人们总觉得“90后”是“垮掉”的一代, 刚回国那会, 众人对同样是“90后”的刘明侦, 并未报以太多期待, 总觉得她太年轻了, 又是一个女性, 如何扛得起科研重担? 而她,用自己的能力, 证明了所谓“垮掉的一代”, 是错误的! 刘明侦在电子科技大学带头进行的研究, 正是她的专业: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应用, 这项研究极为重要, 一旦落地, 将会成为新能源界的一座里程碑。 而刘明侦是中国这个领域, 被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 因为她读博期间发表的那篇相关论文, 是这一研究领域中, 全世界份量最重的三篇论文之一。 为了将所学光能发电技术, 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刘明侦牵头成立了, “应用化学研究中心” 帮助并推动电子科技大学, 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ESI, 是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 这是一项极其出色的教学科研成就。 她还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 2017年, 她牵头的项目, 成为电子科技大学, 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 2018年, 刘明侦成为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 这一年,她只有28岁。 一直以来围绕她的标签: 最美学霸,最年轻科学家。 如今又是最年轻副院长, 外界对此质论纷纷, 年纪轻轻,凭什么坐上这样的位置? 甚至有些人“恶毒”揣测, 她的家庭一定非富即贵, 靠“走后门”才能有今天; 有人说她全是凭运气, 有人说她有背景,有人说她术业不精。 对此,刘明侦一概无视, 她自己“老气横秋”笑着说: “我都这把年纪了,被说就说吧。” 在采访中,她把自己的成就, 归功于时代, “感谢自己遇上了好的时代”。 诚然,这确实是一个好时代, 但个人的努力, 才是一切辉煌成功的根本。 刘明侦光辉履历、所得荣誉的背后, 是她一个小姑娘, 在异国他乡,在质疑声中, 日以夜继的奋斗! 在英国时,她孤身一人, 自己在实验室打拼, 为了抢时间, 着迷了般每天在实验室里十几个小时, 饿了会随手拿起将道具当鸡蛋吃, 到了嘴边才知道那不是鸡蛋。 回国后, 电子科技大学根本没有适合她的实验室, 建立一个超净间的实验室谈何容易。 当时人手紧缺, 只有她和另外两个同事,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她来主导布置, 筹建实验室那段时间, 刘明侦经常半夜12点到1点才下班, 而这, 也只是我们看不到的其中一部分。 试问,如果不是靠自己的努力, 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 能给她硕士和博士证书吗? 试问, 作为世界顶尖科刊《nature》, 如果不是有真才实学, 是那么好忽悠的吗? ![]() 她能有今天的人前的不菲成就, 和光环缠身, 都在不为人知的、 独自一人的默默努力。 如今, 她研究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发展十分的迅猛, 而且世界上, 研究这个课题的科学家非常多, 因此她一直不断的实验, 加倍的努力跟时间赛跑, 才能够做出比别人更好的成绩。 而就在2021年5月底, 刘明侦再次上了热搜, 根据消息, 刘明侦跻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名单。 有人又说凭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 岁月短暂, 当有人在迷茫,有人在感慨, 刘明侦在夜以继日埋头苦读; 当有人在蹉跎,有人在抱怨, 刘明侦在实验室科研到凌晨, 她一直前行,孜孜不倦, 这就是为何她能从千万人中, 脱颖而出的原因。 命是弱者的借口, 运是强者的谦词。 她曾带着梦想奔赴“剑桥”“牛津”, 却怀着一腔赤诚回国, 拒绝了国外的天价年薪, 又用沉默的行动, 回答外界的吹捧和质疑。 这样怀着报国志向的海归精英, 这样勤奋努力的“女神学霸”, 她值得我们所有人为她点赞! 祝福刘明侦! 期待你的未来, 绽放更夺目的光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