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课堂1110 || 父母的眼光就像一把刻刀,它雕刻了孩子的模样

 xiaotunwh 2021-06-07

有一个小姑娘,父母都是公务员,属于偏理性型父母,两个人看待事物的眼光都比较高。尤其是小姑娘的母亲,属于完美型人格,她不但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孩子,而且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导致这个小姑娘极度不自信。


如果有人尝试着去夸―夸她,她甚至会觉得别人是在侮辱和讽刺她。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她与父母之间的对抗达到了白热化阶段,也就是逆反阶段。由于孩子一直在与父母对抗,所以学习成绩也不好,整个人处于一种半退学的状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后来我让小姑娘的妈妈学着去夸奖孩子,这位妈妈学了一段时间后表示太难了,因为她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她认为孩子本身就是这个样子,不能违心地去夸奖她。小姑娘的爸爸也附和着,认为说这样的话太肉麻了,根本没有办法说出来。


当时小姑娘已经在班级里待不下去了,我们必须马上做出决断。于是我建议这对父母;“如果你们没有办法改变看孩子的眼光,我建议你们可以尝试将孩子送到寄宿制的私立学校去。你俩眼不见心不烦,孩子也是如此。”


后来他们听从建议,把小姑娘转到了―所寄宿制的私立学校。当时孩子的考试成绩是400分左右,凭借这个成绩,要想考入重点高中,至少还差200分。当她开始在私立学校上学后,此时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降低了父母对她的干扰,即父母给她的各种负面评价。

孩子中考结束时,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这个小姑娘考了614分,包括她的父母在内,都不敢相信孩子的学习可以这么好。

我们在与小姑娘交流经验时,小姑娘这样说道:“我之所以在转学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因为我碰到了―位班主任,这位班主任总是能发现我身上一些比较珍贵的东西。这位老师还告诉我,我的爸爸妈妈之所以对我要求很高,想让我越来越优秀,是因为他们心里非常在乎我,他们不只是把我当成贴心小棉袄,更是把我当成了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


这位老师尝试着去改变她,改变她看待爸爸妈妈的眼光,她也从这位老师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她感慨道:“原来我是一个这么漂亮的姑娘,原来我这么优秀,原来老师相信我能做好。”后来小姑娘总结道:“从我转到这个地方、遇到这位老师之后,他告诉我,我的成长要感谢爸爸妈妈。但我也非常感谢这位老师,我命运的改变源于讲故事的人变了。”


我们把孩子生下来,通过基因决定了孩子的生理模样,同样通过我们看待孩子的眼光,决定了孩子的精神模样。


有一句话叫“父母的眼睛里藏着孩子的未来”,但我更想说的是,父母的眼光就像一把刻刀,它雕刻了孩子的模样,并让孩子坚信他就是这样的。然后孩子的一言一行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演化,去证明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所以,父母对于孩子不同的评价、不同的确认,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就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自我定义和成长。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与发展方向,与他的自我定义密不可分。换句话说,就是他怎么看待自己,他就会形成相应的理念,去支配他的所有行为。

以上内容为杨彭嵛老师新书《教育不似你所见》章节节选,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本书立足于教育的初衷,从孩子的“心智结构”“机械趋同心理”“创造力局限”“被动型人格”“优越感目标”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孩子的心理特征,以期教会父母如何读通孩子的情绪,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父母找到孩子叛逆的根源,总结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最终让更多家庭走出教育困境。

希望这本书能成为父母育儿路上的“金钥匙”,帮助父母破解孩子的成长秘密,让父母更深刻地理解亲子关系,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成长规律,陪伴孩子顺利成长,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信、阳光、内心丰盈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