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玉新||【散文】不再听江湖风声

 白水之湄 2021-06-07





           不再听江湖风声

                    文/赵玉新

我承认我在烦恼,我总是拿别人清晰的地图寻找自己的路标,总是在别人荣耀的花园描绘自己的春朝,也总在无端的奢望中惹得春风的苦恼。多少次观看名利烟火,为自己设下痛苦的樊篱,多少次倚听江湖风声,为自己定下悲伤的格局。刻意为人,何来快乐?轻松处世,何有烦忧?何不趁秋意正好,仰观宇宙,俯察自然,抖落疼痛与沧桑,换得清爽与昂扬?

秋日适合遗忘,也最适合疗伤。当清晨的黄鹂打乱了梦的断章,几缕轻风在我耳旁回响,我知道,所有的美好就从此开始了。

我爱在繁务中轻度时光,我爱这早秋的微凉,也爱这萌动的初黄。车轮飞转,曲道轻风,田间阡陌,试走一场。

极目瞭望,野外像广袤的海洋,涌动着青黄的波浪。是陶渊明铺开了纸张,在抒写他的《归去来兮辞》,他永远羡慕这万物得时的荣光。是谢灵运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只有达观者才有异于世俗的通达。是王维铺开的宣纸,准备画一张水墨画,也只有世外高人才能有这种超然的闲适。这是自然主义的轻轻流淌,是未被污染的天然的世界。越是这样的世界,越是接近我们生命的本质,越是牵动我们内心的情思。

我看见了清晨滴水鲜嫩的菜园子。西红柿们像一群娃娃挨在一起,红的炫耀自己,青的躲在叶下,又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一只爱情苹果,最初从欧美传遍世界后,点缀着世界各地的菜园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身后那青的红的辣椒别提有多可爱,油亮光滑,尖尖的,鼓鼓的,像灯笼,像火炬,像牛羊角。色如春润之花,意若少女之媚,味比姜葱辛辣,气比芷兰芳香。再过些天,就是秋收时节,家家悬挂窗棂,那是串串鞭炮,团团烈火,又是村子里古老的歌谣。还有那一排排整齐的韭菜和小青菜,绿绿的亮,嫩嫩的鲜,不知大地给了它们怎样的养分,让它们活的这么滋润。方块的韭菜像有格律的诗,平平仄仄,让人回想唐朝的国度。其间开些白花,清新淡雅,大有兰花的神韵。那些泼泼洒洒,漫无边际的小青菜,像是一篇篇散文,没有形式限制,谈古论今,纵横开合,散而不乱,形神俱佳。

园中的女主人们正在浇水,她们热情的要送我辣椒,我哪里肯接受?视觉的美好胜过味觉的享受。就让她们挂在枝上装点美丽的秋天吧!

我看见远处几个晨起人,驾着耕牛走向了土地,和着远处的烟树和烟村,构成了王维诗中的画和画中的诗。虽然当今机械耕作成了主要模式,但他们也许对耕牛有着不可割舍的感情吧,正像射手之于弓箭,骑手之于骏马,猎者之于鹰犬。最习惯的是最好使的,最泛黄的记忆最有美丽的韵味。千百年来,他们用铁犁翻起来多少波涛似的黄土地,耕开了多少春夏秋冬,耕种了多少希望的种子,收获了多少人类需求的谷物。他们站在耕犁上,滑翔于土地之上,驰骋于欢乐的原野,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支撑于天地之间,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世界缺了一些所谓的精英白领可以存在,但缺了他们不可以存在!我听见牛的叫声和铃的清响,还有耕者穿透清晨的鞭子声和豪迈的歌声:
 
      花儿哟
      我在夕暮高粱滩
      你在风吹月半湾
      你说黑了我说早
      我给牛娃子拔青草
 
听着朴实动人的歌谣,感受着他们朴实动人的生活,怎不流下滚烫的泪花。

很多事物随着时代发展而消亡,但请留下一些旧式的工具,过往的历史,也让后来者知道那是怎样壮美的农耕画面,引发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让他们身上沾染一点泥土的气息,好让他们脚踏实地的做事,不至于舞蹈于云端。

庄稼们是大地的孩子,他们并不寂寞。花生,芝麻,黄豆,玉米等,它们时而被风吹弯,时而扬起,仿佛是有节奏的呼吸。风从那边来,传来他们的欢声私语,充满着和谐与生机,快乐与安详。

我看见大片的红薯地,青叶油亮亮的,使我仿佛闻到了餐桌上烧红薯叶的美味了。更别提那地下的红薯了。这让我想起了童年那收获的季节里,一个个红薯秧下结出五六个红薯来,红红的外衣带着新鲜的泥土,看上去非常可爱。如果煮熟了,嘿!你可知道那是怎样的香味。小时候,吃过很多红薯点心,酥脆的小丸子,软绵的小圆饼,脆甜的小香卷等。每当放学回家,老远就能闻到红薯的香味,别提有多兴奋了。红薯的情怀,无人能懂。它埋在地下,经过不为人知的孕育,含蓄的从立春到秋末,经过春雨和秋霜,然后粉身碎骨化作养育人类的食物,最后却不见了踪影。而它的香味绵远悠长,如深巷的酒楼,虽无招牌,总是牵挂着行人的脚步,也让在异乡飘零的游子热泪盈眶。

爷爷,红薯秧长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翻它呀?

因为只长叶子,它就会忘记多结果实。正如一个人,只打扮表面,就会忘记自己身上的任务呀。所以让它受点挫折。

田地里爷孙俩的对话让我为之一震,普通红薯的生长中蕴含这么深刻的哲理,它不仅美在味道,也美在精神!而我们自己在受了挫折之后,反倒不如红薯了,人在红薯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可怜。

我看见玉米地延伸到远方,满鼻子都是甜蜜的气息。一棵棵玉米杆结结实实,整整齐齐站在那里,组成整齐的方阵,像兵马俑,像被检阅的士兵,更像整装待发的战士。个个英姿飒爽,身上带着武器,时时刻刻保护着绿色的家园。不知它们来自哪里又走向何方,它们从远古站到今天,从幼年站到老年,无论是身躯还是果实,团结的站在一起,为了一个承诺,站成永恒,站成风骨。它们是不灭的火种,是执着的信念,是坚持,坚韧,团结,永恒的代名词。最后又是粉身碎骨,化成家家户户餐桌上的美味。

远想丰收的日子就更火热了,各家收玉米的日子是再好也没有的金黄的日子。人们把它们成双成对的绑在一起,搭在屋檐下,木桩上,树杈上,那是毫不谦虚的炫耀,那是不可言说的欢喜。

走过弯曲的小径,我看到了秋日的池塘。荷花将尽,还有星点的粉红,而荷叶还青青翠翠,密密层层,像铜墙铁壁似的陪伴着最后的花朵和塘上的莲子。诗家多赞美夏之荷花,少有提及秋之荷叶,可秋之来临,残枝断叶,红消翠减,亦别有一番情味。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尽管这样,它还是上护莲子青,下助玉藕白,默默而无闻,朴实而无华,品之清香扑鼻,饮之动人雅怀。直到莲子采尽,香藕成熟,则化作塘上的残叶,任凭雨点的轻敲与缠绵,引来有心人倾听残荷雨声,让他眼见为秋荷,思虑者为人生,眼见为残叶,悲凉者为秋暮心情。

忽听水声响起,歌声隐于叶中。大有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意境。细细一看,是一妙龄女孩在水岸采莲子,一身红衣,好生怜爱。是《西洲曲》里的采莲女吗?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秋天是莲子成熟的季节,也是思念情人的季节。莲子清如水中的莲子,其谐音是怜子,而怜子正是爱你的意思。即爱你的心清清如水。莲心彻底红是说那爱你的心红的极其透彻。这些双关隐喻的使用,使南朝诗歌显得多么含蓄,南朝女子又是何其多情。而今日之女子像极了诗中的主人公,使这片土地上空,也仿佛盘旋着思念的飞鸿。

在这个早上,我惊奇于无意的相遇,相遇了大地上色的青黄,物的芳醇,人的质朴,情的纯美。我喜悦于物质的充裕和人们精神的富有。回味过食物的美味和人间的真情。这一切都是大地最厚重的赐予和最原始的本色的滋养。它用一生的心血,使土地上黍麦生浪,稻米飘香。让春天心花怒放,秋日硕果满堂。庄稼是它的期待,又是它未来的景象。

它亘古如斯,拯救了无数生命,养育了中华儿女。养育了孔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养育了秦始皇,汉武大帝,唐太宗,明太祖,养育了骁勇善战的各路英雄,撑起了一个民族的和平繁荣昌盛,它用坚实的胸膛顶住了岁月的沧桑,撑起了一个红色的中国!又承载着人类向前的脚步,在它身躯上构建着躲避风霜雨雪的大厦,在其间工作生活学习,得到精神的滋养,然后整装出发,走向诗和远方,走向生命的辉煌!

你是父亲!你坚韧多难,在沉寂中默默供养,你留给自己以沧桑,赠给人类以绚丽。万物的身躯上流淌着你的血液,滚烫着你的温度,散发着你的芬芳。你又是母亲!你温柔多情,平和慈祥,你在默默疼爱所有的孩子,教育他们大爱的道理。而我还没有报答你,没能理解你的内涵精义。今天有些内疚,请允许在这个早上向你弯腰致敬,慰藉你干裂的情怀,抚摸你黝黑的面庞,抹去你滚烫的泪滴。

我也是你的孩子。在很长一段岁月里,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我无法诉说我的喜怒哀乐,我只愿在你的怀抱里流尽我的眼泪,失落的,悲伤的,无奈的,愤怒的,挚爱的,感动的。站在你的身边我感到踏实,不绝望。叶落归根,花谢成泥,每个人都是土地的化身,而土地又是每个人的本籍。我们在大地上活着,又在大地上死去,生生死死,又生生不息,如月亮圆缺,江水东去。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有一天我也会听到你的召唤,我想,我就在那泥土里和你团聚,这是重生的大美,重生的欢乐!是终点也是起点,是结束也是开始,是黑夜也是光明,是死亡也是永恒!

不再看世事的繁华,不再听江湖的风声。多读读大地的情怀,因为慈悲,所以令人尊敬,因为无己,所以长生而永恒。人是大地上万物之灵长,更应该像其他生灵一样,能于沧桑变化中平静自持,能于风霜雪雨中从容无声。

江湖有风,我自波澜不惊,闹市有歌,心若古刹幽静。我愿从烦恼中退回自省:生从土地来,繁华一场风。世上纷纷事,都在乌有中。珍惜美好的人事,摒弃虚无的世风,不为浮华烟云所动,不负与大地草木共生!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