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岳||【散文】听禅白马寺

 白水之湄 2021-06-07







      听禅白马寺
 
                   文/立岳
 
洛水有情,盈盈顾盼,一盼竟是几千年。
 
白马寺,洛都之郊,一个藏于繁华的隐者,吸引无数善男信女前去朝拜。
 
“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野鹤闻初磐,明霞照古台。”
 
我是在一个秋日踏着老舍先生诗的韵律慕名而访白马寺的。

身旁是匆匆的人流,我伫立寺门前静静观察,默默不语,并未急于赶进寺内一探幽奇。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大凡佛寺,或求山之幽,或占林之净,或寻水之清。寺名,或依山,或水,或祈愿。白马寺,缘何以白马为名,一种图腾式的敬仰......
 
两尊青石马安然立于寺门两侧,纤毫毕现、惟妙惟肖,温驯可人,沐浴历史风雨阴晴,倾听人间喜怒哀乐。我在想:你前世可曾就是释迦王子半夜出家而骑的白马?是否又是后来驮着唐三藏西行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的白马?当然不是。我从二月河老师《佛像前的沉吟》里找到答案:
 
“曾经有一段时日,我误以为洛阳白马寺的'白马'就是唐僧玄奘骑的那匹,孩提联想,把两匹白马混认为一。后来才弄明白,白马寺的马是'汉马',《西游记》的龙马则是'唐马'。马齿数多几百枚,同时也晓得佛传中国自东汉明帝。......
 
苦厄度尽,春秋无意,谁曾想中国佛教竟是一匹白马结的缘呢?但是,一种文化、一种宗教的勃兴发达,绝不是两个外国和尚、一匹马便能成就的。
 
我再次端详石马,它们征尘未洗,似刚刚跋山涉水,驮经而回;马鞍在肩,又似整装待发,精神抖擞,以忠诚的姿态,留与诗人吟咏,留与画家描摹,留与后人纷说。
 
我带着虔诚,闪身进入寺门,随三五游人信步踏入大雄宝殿。一派庄严,顿生肃穆。灵魂的羽翼好比在浩瀚的佛国里自由飞翔,不经意的抬头便与某个菩萨迎面相撞,那片刻的邂逅,可以濡染几分灵性,滋长一点慧根。游走在佛殿里,那些精湛的雕像,禅寂的色彩,蕴藏了内敛而灵逸的佛文化。立佛、卧佛、坐佛,沉浸在氤氲的烟雨中与缥缈的香火里,和着山水风月、诗词书画、戏曲弹评,禅机仙气,一并升腾,吉祥万里。我突然发现:其实红尘与佛界只隔着一道门槛的距离,槛外是滚滚的烟尘旧梦,槛内是渺渺的云水禅心。
 
红尘中奔忙的人们,辛苦疲惫之余,总向往淡泊宁静,向往禅意人生,常喜云水禅心的境界: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可我们终究是凡尘俗子,每日在熙熙攘攘的灰色楼宇间穿梭,日出而往,日落而归,疲惫困顿麻木了心智,世情淡漠蒙蔽了真心,如无根之草,随世飘零。我辈本凡人,也只能在这流连的须臾之间得到片刻的心灵安慰与羽化。
 
生命之所以卑微,在于时间的短暂;生命为何伟大,在于人生的不可估量以及个人信念的坚持。仔细想来,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求得真经,这也是他始终如一坚持的结果。
 
听禅,不局限于削发为僧(尼)的看破红尘,不是自视清高的孤傲,它是一种淡然的心境和一种有容乃大的思维方式。在禅意中与心灵和生命理性地对话、修心、修行;在纷杂的尘世里素心如水,静思、深悟、躬行。不迷离,不浮躁,从容笑对生活。
 
若如此则真的悟透了寺内“心底风幡原不动,境中色相更何求。”这幅对联的真意。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念着这首无名的古诗句,想着昨晚的洛阳还是秋雨瑟瑟,今天却是秋日明媚、禅意满满,一种满意而归的心情环绕左右,我悄然走出白马寺,回望气势雄伟的白马寺,我的耳边似有一匹纵鬃扬尾的白马在萧萧长鸣......





立岳:

      原名秦丽月,河南新野人,文风散淡,个性随和,爱书法,好行隶,喜游山水,聊寄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