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江战役(1934年11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十五

 金色年华554 2021-06-07

——1934年11月下旬,从中央苏区出发的红色大军,连破敌人3道封锁线到达湘江边,已成疲惫之师。此时,蒋介石已知中央红军突围意图,凭借湘江天险设下了第4道封锁线,30万国民党军队,在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了绝杀之阵。

湘江战役(1934年11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十五

湘江战役纪念馆

1、四道封锁线

第一道封锁线;广东军阀陈济棠负责,陈与蒋之间矛盾重重,并无真心助蒋,与周恩来朱德早已达成“相互借道”协议;

第二道封锁线:极其仇共的湖南省主席何健和陈济棠共同防守,但薄弱环节在陈,以求自保,稍加抵抗,红军轻松过关;

第三道封锁线:薛岳、周浑元,都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杀红了眼的红军依然势如破竹,斩将过关;

第四道封锁线:借助湘江天险,湘军、桂军在前左右夹击、中央军、粤军在后围追,总兵力达30万人,蒋介石亲自坐镇南昌督战。万分凶险。

2、一次机会

桂系“小诸葛”既怕红军,又怕蒋介石。采取的是既反共又防蒋、只追击不硬堵的决策,用假情报骗过蒋介石,将主力撤往桂林东南的恭城龙虎关地区设防。11月22日-24日有两天时间,全州、兴安一线60公里长的湘江两岸无人设防。

而此时,带着辎重前进的中央纵队刚到界首。一次渡江良机稍纵即逝。

兵贵神速,此役之中似乎被指挥者遗忘了。

湘江战役(1934年11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十五

3、一意孤行

已经没有军事指挥权的毛泽东,转战途中就曾建议可以向湘南地区发展,在运动战中消灭敌军一路或一部以扭转战局。掌握着红军指挥权的博古、李德等人根本听不进去。面对湘江边敌人的布好的口袋阵,毛泽东、彭德怀等再次建议放弃渡江,进入湖南腹地薄弱地区,遭李德断然拒绝。

湘江战役(1934年11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十五

《血战湘江》电影剧照

4、喋血湘江

蒋介石的枪就顶在何健的脑后,此战面对疲惫的中央红军,各路国军也想捞点功劳,敌人也杀红了眼。

但是,中央红军更是破釜沉舟、视死如归。

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及后续军团渡过湘江,红1军团为右翼、红3军团为左翼、红5军团为后卫,奉命阻击。28日,激战之后新圩失守,3军团第5师被迫退至第二道防线。29日,敌军越打越多,并有飞机支援,战斗更加激烈,第二道防线也被突破。30日,已经基本上打光了的红5师奉命撤出战斗,红6师第18团继续顶上。

掉队的红8军团,以及负责殿后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全军覆灭。34师师长陈树湘在内的绝大多数指战员牺牲。

12月1日,开始渡江。宽阔的江面上,浓烈的硝烟中,行动缓慢的中央纵队红军踩着牺牲战士的尸体,艰难通过浮桥;头顶上,几十架飞机肆无忌惮的轰炸、扫射;血水染红江面,物资散落两岸,牺牲了的红军尸体一层又一层……这些场景,在电影《血战湘江》有一组镜头,震撼、泪目。

看着江面如此惨烈的战场,年仅27岁的博古全然没有了当初的自负,几近崩溃,提枪就要自杀,被聂荣臻制止。

毛泽东也在过江的人流之中,心头不知流了多少血泪。

湘江战役(1934年11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十五

《血战湘江》电影剧照

5、历史悲歌

湘江战役虽然粉碎了国民党军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也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数字说明一切。

血战湘江的惨烈,使红军对“左”的错误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加快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胜利丛书之长征》第一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