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婆婆第三次催生的时候,惹恼了儿子:孩子可以生,但我有三个问题

 东林夕亭 2021-06-07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上学时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只是觉得海伦·凯勒很坚强,从未想过以后的生活中,自己也会经历类似的困苦。

一路走到今天再回头去看这本书,感触颇深,人到中年的人看这本书应该都会有感触,虽然我们没有像她一样变成盲聋人,但对挫折的感受,对生活的失望,情绪的不稳定等等状态,跟她曾经的感受没啥区别。

变成盲聋人之后的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她只希望能够重获光明,直到后来遇到了莎莉文老师,在她的引导下,海伦才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都曾失落失望失去所有方向,虽然不盲不聋,但是前途的渺茫,看不到希望,跟生活在一个无光无色无味无声的世界中没区别,就好像梦到自己堕入了一个绝对安静又绝对黑暗的深渊中一样,没有着力点,没有可以抓住的稻草。人生的意义之一,就是想办法摆脱这种困境

戴尔·卡耐基说,医院里有一半以上的病人都是心理上有问题的人,他们的身体机能并没有什么异常,只是精神上被“积累的昨天和令人担忧的明天”一起压垮了。其实这些人只需要牢记这句话:“不要为明天忧虑。”他们就一定能快乐地走在街上,过幸福的生活了。

他在《人性的优点》中引述一位军医的话,也很有道理:“生活就像一个沙漏,漏斗里装满了沙粒,除非把沙漏弄坏,否则沙粒不可能一下子都漏下去。任何沙漏一样,我们需要在一天内完成许多工作,但我们每次只能做一件,就像沙漏只允许沙粒有序、限量地通过一样。我们要学会让事情像沙粒一样缓慢而均匀地通过,否则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就会被损害。

明白了这些道理,就可以在前文中提到的那种困境中看到光明,因为我们并不是完全堕入了安静又黑暗的深渊,我们手上有很多事可以做,别想着一下子全做完,一次只做一件事,我们就不会那么忧虑了。

认为成年人的世界中没有容易二字的人,不妨试试这种方法,总是忧虑也不是办法啊,不是吗?生活还在继续,我们带着忧虑,拖着沉重的脚步前进,或者干脆被忧虑拖住止步不前,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尤其是那些因为工作,家庭,婚姻,孩子等各种问题缠绕的人,更应该学会摆脱忧虑,否则我们会变成一个被动执行程序的机器,这样的人生会让你感觉了无生趣。

朋友阿强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上学时,被母亲要求不许恋爱;毕业后,被母亲催促赶紧找女朋友;恋爱后,被母亲催着早点结婚;结婚后,他母亲又开始疯狂催生。

年轻时的事情不多,压力不大,他向母亲妥协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在自己面对重重生活压力时,他就不想妥协了,因为他知道一旦妥协,会面临更多的压力,他很怕自己有一天吃不消会想不开,很怕到时候连累了自己的妻子

然而,向来乖乖听话的他,虽然心中想反抗,但却不敢反抗,怕寒了母亲的心。直到他母亲第三次催生的时候,他的妻子不堪其扰发誓要离婚时,他才鼓起勇气反抗,觉得自己不该一直在意不该在意的东西,应该多在意应该在意的东西。

他反问他母亲的三个问题很有意义,我们接下来分别来讲一下,其他人在面临他那种遭遇时,也可以参考他的做法。

你会帮忙带孩子吗?你能带好吗?

阿强家条件不太好,他因为结婚匆忙,起点也不高。这种情况下,如果因为母亲催生而妥协,不管他母亲是否愿意帮忙带孩子,他们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他母亲不愿意帮忙带孩子,他们就只能自己带,生活会因此雪上加霜,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就算他母亲愿意帮忙带孩子,他和妻子毕竟不是老一辈人,肯定会遵循当下的育儿观念,不忍心让孩子没有好的成长环境和相对高的起点。婆婆帮忙带孩子,他们夫妻俩去赚钱,很难做到安心赚钱,肯定会牵挂孩子,如此一来,各种事都会变得一团糟。

孩子占据了生活,我们不赚钱了怎么办?

虽然说有了孩子之后还可以继续赚钱,但对于条件不太好的夫妻来说,孩子占据了生活,他们无法专心赚钱不说,更关键的是风险问题,万一工作不顺利呢?万一大环境不好呢?如果他们俩都赚不到钱了,手里有没有余钱,日子怎么过

就像阿强借着这个问题追问的一样:“我们到时候没钱了,你会给我们钱吗?你有钱给我们吗?只是嘴上说帮忙能起到什么作用?”

是啊!只是嘴上帮忙,起不到任何作用。作为父母,如果不懂站在子女的立场考虑问题,就算不上为子女着想。

扪心自问,我们必须照搬你的人生吗?

这种问题不仅需要子女自己思考,而且需要父母扪心自问。

作为子女,我们必须照搬父母的人生吗?很少有人会照搬父母的人生,除非父母有很多优点,是很好的榜样,否则子女看不惯父母人生的很多东西,照搬就会是一种折磨。

作为父母,就算你的条件真的很好,也不该要求子女照搬你的人生,因为子女来到世上的任务不是复制粘贴,应该让他们有自己的人生。如果作为父母条件不好,更不应该要求子女照搬自己的人生,不好的东西在自己这一辈应该丢掉,不该传承

阿强说他虽然没有因为这三个问题彻底说服母亲,但却说服了自己,也说服了妻子,他们觉得反正已经把态度表明了,这件事就算完成了,如果母亲继续无理取闹,就选择无视,应该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赚钱上,认为先把生活打造好,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起点。确定了这个方向以后,他们的生活轻松了很多。

罗勃·史蒂文森说过:“如果上天只给我们一天的生活时间,不论负担有多重,我们都能坚持下去;不论工作有多苦,我们都能努力完成;每个人都能快乐、耐心、慈悲、纯洁地活到太阳下山,其实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这番话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阐述的观点一样: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将每天当作自己的末日。用这样态度去生活,生命的价值方可得以彰显。我们应该坚持纯良知恩、满怀感激地过好每一天,不该任由岁月冲淡这种高贵的品质。

确实如此,我们此刻都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不可能在过去或未来生活哪怕一秒,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满足于生活的此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付出爱,感受爱,不要去回想昨天有多少忧虑,不要去担心明天会有什么忧虑,也不要因为别人的某些废话而让自己烦恼,排除所有杂念,把今天过好就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