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用钢笔画福州!惊艳了朋友圈!

 常熟老李jlr5mr 2021-06-08

5日上午,闽侯县博物馆工作室里

只有笔尖和纸张的摩擦声

在沙沙作响

悠长的老巷里

穿梭着卖麦芽糖的小贩、

挑水的农夫、滚铁圈的孩子

祖屋旁是高高堆起的草垛

日暮时分,芦苇低唱

渔船随风摇荡……

这些已不能常见的闽侯市井生活一隅

却被谢新苗用钢笔

一笔一画地细致叠加在画纸之上

3年多来

谢新苗走遍闽侯15个乡镇

用他的笔触

创作了100多幅浓缩闽侯文化遗存

和时代记忆的钢笔风景画

帮七旬老人还原记忆中的古桥

今年47岁的谢新苗

是闽侯县博物馆的宣教工作者

此前,他曾在闽侯中学

从事美术教学工作26年

长期在闽侯生活工作

他笔下的世界

也与闽侯密切相关

▲在创作中的谢新苗

在他的画中

空气飘荡着

青橄榄的芬芳 青红酒的醇香

画里的小桥流水人家

巍巍青山 广阔田野

见证了多少人

无忧的童年、懵懂的青春

闽江流淌过这里

带来最美的问候

岁月可以冲淡几多人和事

却让谢新苗对故园的爱

化为笔尖满是诗意的表达

他的著作

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

知名大学及省级以上图书馆收藏

▲谢新苗的画作多次获奖

谢新苗原先学的是中国画

近年来转为较为小众的钢笔画创作

而真正让他选定乡土文化题材

还要从《乡水悠悠》这幅画说起

▲谢新苗·乡水悠悠

“两年多前,在我的个人画展上,遇到一位观展的七旬老人。交谈中,老人告诉我,他家乡有座石桥,承载他很多美好的回忆,可惜已被大水冲毁。他希望我用画笔再现这座古桥。”谢新苗说,根据老人的口述以及在博物馆工作期间对类似桥梁的了解,他耗时多日终于完成了这幅作品。

▲谢新苗用钢笔为老者留住乡愁

画面中,一座古桥横跨在小河之上,岸边有茂密的榕树和古朴的凉亭。榕荫下,老人逍遥地靠坐在躺椅上,面前是悠悠流水,身旁有两只小番鸭安然而眠,让人倍感温馨。

见到画之后,老人直呼,这和他记忆中的场景简直一模一样。

为青少年种下传统文化的根

谢新苗说,作为文博工作者

他希望通过艺术创作

使陈旧的文物点与文保单位

展现出独特的情趣、意境和美感

▲谢新苗在创作中

于是,谢新革以风光、古建、民俗等为主题,聚焦家乡闽侯,开始了积极创作。一个背包、若干素描纸、几支钢笔、一瓶水及一块面包,轻装上阵的谢新苗,独自穿梭在闽侯乡村、山水间。

▲为了画出好画,谢新苗会经常翻阅古建书籍

谢新苗说,钢笔画无法如写意国画那样

大面积泼墨泼彩,也不能涂盖修改

只能凭借扎实的

造型基本功与平和的心态

运用各种线条笔触,通过穿插组合

刻画出景物的形态、意境和情致

▲谢新苗在聚精会神地创作

钢笔画的创作

是一个辛苦寂寞的过程

在精力上的损耗是惊人的

这些八开大的小画作

每一幅都要花费3-7天

他每次创作前都要先确定主题

经过缜密构思,成竹在胸后方动笔

小箬乡的尚锦古民居、青口镇的昇平人瑞坊、大湖乡的官山桥,还有南通黄觉民故居前跳皮筋的孩童、荆溪镇仙坂桥上暮归农舍的农夫等,都在他的画笔下跃然纸上。

▲谢新苗的画作多次获奖

3年多来,谢新苗创作了

100多幅关于闽侯的钢笔画

并多次举办画展及相关乡愁文化讲座

收获不少好评

▲谢新苗开设《有故事的古厝·有故事的画》讲座

“希望通过宣传,让青少年从小种下传统文化的根,自觉承担起延续中华文脉的使命。”谢新苗告诉记者,今后他还将继续立足于乡土,立足于传统文化,用心创作出更多接地气、有内涵的作品。

福州晚报记者 陈木易 林双伟 文/摄

新媒体编辑 刘亦洪

监制 管慧 杨韬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福州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