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近代]

 kumusi 2021-06-08
这种观点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把欧洲近代上限视为世界近代上限,但由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两个上限之间,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欧洲近代史始于15世纪,世界近代史则始于19世纪。世界近代史到来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的产业革命极其大工业生产力向全球范围传播能力的形成,是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由于这一切,占世界人口80%的亚、非、拉各大洲,便在19世纪进入了自己的近代史阶段。从而,以往欧美范围的区域性的近代史,在19世纪扩展成为真正的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15世纪的下半叶,是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史的转变期,到16世纪初,欧洲即正式进入近代史阶段,但直到18世纪末,整个世界并未进入近代史阶段,这一时期,实际上只是世界近代史到来的准备期。因为,
第一,以1640年的英国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既是对马克思的一种误解,也是缺乏世界性眼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在阐述英法革命的意义时,明确将英国和法国革命称作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第二,从17世纪起,世界上进入近代史阶段的区域有所扩大,但这种扩大仍是局部的,而不是全球性的;
第三,从16世纪到18世纪,是欧洲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工场手工业,因其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所以不可能,也没有被欧洲各国在其掠夺性的国际贸易中带到世界各地;
第四,16至18世纪,是世界近代史到来的必不可少的准备阶段。所以,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这是世界从前资本主义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完整过渡期,是世界近代史的真正上限。在这一时期,一方面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仍在继续,其资本主义社会也在向上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占世界人口和面积大多数的亚、非、拉各大洲,都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历史时代,因而,整个世界也就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即进入了近代史的历史阶段。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提出了世界近代史相对上限的概念。所谓相对上限,就是那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将新旧两个时代区分开,但又不能完全区分开的上限。他们认为,在19世纪的范围内,世界近代的相对上限有三个。1.19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初步到来的历史时刻。因为,第一,英国的机制工业品开始倾销到拉美各国以及亚洲和北非的一些国家,使上述广大地区进入了自己的近代史阶段;第二,1825年英国解除了禁止机器出口的禁令,标志着近代大工业生产力已开始逐渐具备了直接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能力。这时,近代史的世界性,已经初步形成。2.19世纪中叶,这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基本到来的历史时刻。因为,第一,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完成或迅速发展,使得西方大工业生产力向全球传播,世界市场已经基本上形成。第二,西方的机制工业品,已经倾销到世界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亚、非、拉的许多国家开始产生或初步地发展了自己的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这样,除了亚、非一些地区外,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代,世界近代史的历史阶段,已经基本到来。3.19世纪末,这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完全到来的历史时刻。因为,第一,经过第二次产业革命,西方的大工业生产力已完全具备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能力,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已开始进入新质的发展阶段;第二,资本输出已经具有了重要意义,它“加速了最落后的国家里的资本主义发展”,全球大部分落后国家均已进入了近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时期;第三,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形成,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世界近代史阶段,也完全到来。近代史结束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1945年,美国成功地试制原子弹后。
1949年,苏联也试爆原子弹成功。
1952年,美国又试制成功氢弹。
1953年~1964年间,英国、法国和中国相继试制核武器成功。原子能的技术首先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和平利用原子能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1954年6月,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1957年,苏联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下水。
1977年,世界上有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核电站反应堆229座。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另一重大突破。40年代后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为第一代计算机。1959年,出现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在100万次以上。1964年达到300万次。60年代中期,出现许多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集中在很小的面积或体积上的集成电路,每秒运算达千万次,它适应一般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的需要,使用方便。70年代发展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80年代发展为智能计算机。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大体上每隔5年~8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 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银河”大型计算机每秒也可计算上亿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