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何区别 一字之差,相去万里

 新用户41015886 2021-06-08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当我们在观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注意到这样的官职名——“宰相”、“丞相”。
尽管这两个官职名仅仅存在一字之差,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却很大。那么你知道“丞相”和“宰相”究竟有什么不同吗?
丞相
首先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丞相。据悉早在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丞相制度就已经实现“初步确立”。
只不过那时候的丞相有另外一个叫法——相邦。后来秦武王又在原有相邦的基础上添加了左、右丞相,以保证国家事务能够更加有效率地完成。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相邦逐渐消失在朝堂官职架构中,从那以后左、右丞相便成为了百官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崇尚“右为尊”,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将降官称为“左迁”的原因。
只不过这“丞相”虽然分左右,但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右丞相的地位高于左丞相。
等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借胡惟庸一案废除了丞相制度,这之后“丞相”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宰相
宰相最早的时候起源于先秦时期,只不过这一阶段关于“宰相”的称谓并不统一,比方说在商代的时候,宰相被称为“相”,而在周代的时候,宰相又被称为“太宰”。
直到战国时期,宰相的官职才在各个诸侯国建立起来。秦建立之后,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不过此时也存在将一些管理国家重要事务的官员称为“宰相”的情况。
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来,宰相与其说是一个官职,倒不如说是一些高官的指代称谓。就比方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的领导人尚书令就被人们称为“宰相”。
区别
从上文我们其实也能够看出来,丞相与宰相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丞相是中国古代明确确定的官职,而宰相则是对一些高官的“敬称”。
如果这样不好理解,那我们便来举个现代的例子:众所周知军队中有“军长”、“师长”、“旅长”等职位,军人们在碰到这些人的时候则会称呼他们为“首长”。
其中军长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就类似于“丞相”的存在,而军人们将职位较高的人称呼为首长,则类似于古代将一些高官称为“宰相”的行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丞相作为官员中权力最大的人,他能够左右不少事物的走向。
这其实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朱元璋要想方设法地废除掉宰相制度,因为宰相的存在并不利于皇权集中。
而历史上被称为宰相的人,他们中大部分人的权力不如丞相大,说话分量也不如丞相重。
不过由于宰相也能够称呼那些行使宰相权力但没有丞相职衔的人,如果想要切实讨论宰相与丞相谁的官职大,还是得看具体的情况如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