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零号湾”打造上海科创样本:怎样的扶持是有效扶持?

 新用户4483fvYu 2021-06-08

随着时间推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战略任务正在逐步深入。

近日,在“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的主题活动上,2015年迄今闵行区重点部署科创样本“零号湾”的运营实况得以披露。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零号湾一期入驻项目超过560个、设立企业超过400家、在孵企业超过420家。而大零号湾剑川路沧源片区的26个转型升级地块中,目前已基本明确转型方向的有20个地块,到2018年底已释放10万空间。

早在2015年4月11日,为响应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号召,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地产集团全力投入三方优势资源,共建“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打造创新创业培育生态体系。“零号湾”成为了上海闵行区重点部署打造的科创中心样本。

从运营策略来看,“零号湾”与经典的“硅谷模式”有一定的类似之处,同样聚集了高等院校的研发成果和创新资源,并积极对接商业力量,大幅提升了商业转化的周期。高新产业也因此落地生根,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格局。

政策层面的高度支持与引导是零号湾取得眼下发展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从具体运营策略而言,“零号湾”的经验也有相当值得借鉴之处。

1

转化成果

在多方聚力积极推动下,“零号湾”经营三年,可谓成果颇丰。

会议期间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零号湾一期入驻项目超过560个、设立企业超过400家,而其中约60%为校友主创企业,约30%为交大师生主创企业,在孵企业超过420家。此外,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团队95家,落户知识产权数量达280多个,42家创业团队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大赛殊荣。

在零号湾中,亦建立了包括接力空间、晨晖创投、塞舍空间、先进制造、智慧医疗、军民融合、信息安全等不同领域超过10家专业孵化机构,这些机构的在孵项目获得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奖项近百项,成功融资千万元以上企业40余家,可披露总融资额近10亿元。

2015年迄今,零号湾培育的创业企业中有不少做出了较为亮眼的成绩。例如校友创业项目天壤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2017年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全国总决赛冠军,2018年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成为国内较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小独角兽企业。

与此同时,大零号湾剑川路沧源片区以提升区域科创显示度、集聚度和贡献度为主要目标,通过资源整合、零星转型、老厂房改建、城市空间改造等方式,以剑川路和横泾港为轴界,形成了剑川路以北沿线、沧源科技园和北横泾以西三大板块,共26个转型升级地块和5大城市空间改造项目,目前已基本明确转型方向的有20个地块,到2018年底已释放10万空间。到2019年底,还将启动20余万方的空间改造建设。根据规划,三至五年内,总计将新建和释放百万平方米的空间载体。

除此之外,科技型创业企业是零号湾重点培育和孵化的对象,通过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建设,吸引和凝聚国内外创新创业资源及力量,以帮助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6年4月,“零号湾”入选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立起了完整的高校服务产业与地方经济的新体系。

零号湾的转化成果仍在不断推进。

近日,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飞马旅康养创新产业园陆续揭牌开园;上海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华谊大中华正泰橡胶厂改造项目,闵行颛桥黄二村双创基地项目,佳通、宏润科创中心项目等亦即将建设。

2

优势

一定程度上,“零号湾”的运营策略对标了“硅谷模式”。区位优势而言,有如斯坦福之于硅谷,“零号湾”的附近汇聚了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两所985高校,以及航天、航空、船舶系统10多所专业院所,通过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快速聚集创新资源,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以上海交大为例,近10年来,产生了近万项科研成果,形成百亿、千亿、上万亿的产业规模,为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提供了部分基础条件。

科技创新的同时,还通过吸引企业入驻大幅提升商业转化的效率。一方面,吸引了知名企业的研发中心先后入驻,另一方面,依托研发成果的商业主体也逐步在此落地生根。

闵行的科研实力也为“零号湾”的建设沉淀了基础。

2018年,闵行区全社会研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3%,比全市高7.5个百分点;全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7.82件,高于全市水平42.8%;闵行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上海市平均水平。

围绕交大建设的紫竹国家高新区吸引了微软、英特尔、GE、可口可乐等世界500强公司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入驻。此外,通过打造国际化特色突出,国际高端人才、资本和企业集聚,拥有外资企业6801家。通过创新资源快速集聚,闵行形成了独有的创新体系。

闵行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和支撑,制造业发展成果出色;2018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14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5%。同时,形成了“4+4”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即以军民融合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如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佐以四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如国际商贸、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和科技服务。

在此基础上,高新产业逐渐形成了产业布局合理、产业能级迅速提升的发展格局,闵行区被确定为新能源、民用航天航空、重大装备及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五大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区,在上海新一轮产业布局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与此同时,2016年3月,闵行区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建设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框架方案》(以下简称《框架方案》),设定了总体目标及2020年、2030年阶段目标,形成了“一个核心区,两个着力点,三区融合发展,四大功能定位,五大重点区域”的“1+2+3+4+5”总体思路。

随后,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服务,政策又相继制定出台创新创业人才、众创空间、成果转化、引导资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金融产业、文创产业、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等10个专项政策。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为招揽贤才,闵行在剑川路建设了首个以人才命名的公园,根据最新制定的“春申人才计划”,在闵行优秀人才可获得“春申人才服务卡”享受政务快捷、配偶就业协助、住房保障、医疗保健和子女入学等服务。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