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后疫情时代社区治理如何取得新发展?

 wyouc 2021-06-08

近日,长宁区召开区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进一步明确2020年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目标任务。会上,区民政局、区房管局、新华路街道交流了工作思考,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激发活力 赋能提升

推动后疫情时代社区治理新发展

长宁区民政局

近年来,长宁区民政局坚持党建引领,以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抓手,以完善体系、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社区分类治理,努力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图片


党建引领分类治理,不断推进社区治理精细化

强化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以区域化大党建构建党建共同体,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2019年以来,以“优化社区分类治理,推进社区治理精细化”为主题,积极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聚焦售后公房、普通商品房、涉外商品房、老洋房、动迁安置房五类居民小区特征和治理难点,探索形成了不同类型居民区的“三清单一攻略一导则”,即问题需求清单、社会资源清单、公共服务清单、治理攻略、治理绩效评估导则。

以“十个一”工作为抓手,抓好分类治理培训、实施、督导等关键环节,努力把党组织的意图转变成各类组织参与治理的举措,把党组织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促进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一体化推进。“居民区分类治理清单模式”荣获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全国十佳优胜奖,《居民区分类治理清单模式探索研究》调研课题荣获2019年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


图片

👆 长宁区“社区分类治理清单模式”获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全国十佳优胜奖


2020年是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验收评估年,区民政局将研究编制《社区分类治理指标体系》,对分类治理绩效评估指标等进行优化完善,提升治理体系科学化。聚集五类小区探索形成一批《分类治理住户守则》,针对居民区关心的社区治理一件事编写一本案例集,发挥分类治理实训基地、示范点作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经验做法,做到有更多治理点位可看,有更多自治故事可听,有更多工作方法可学,做到分类治理百花齐放,社区治理充满生机和活力,打造党建引领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图片

👆 社区分类治理丛书


图片


党建统筹联防联控,守好后疫情时期社区防控门

社区防疫是对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民政局作为区地区工作组的牵头单位,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承担了包括加强重点人群的排摸、封闭式小区管理、口罩预约登记、境外回沪人员转运、小留学生包机返沪安置、特殊群体的保障等相关工作。

一是党建引领,基层阵地凝聚强大合力。疫情发生以来,通过党建引领,长宁区迅速响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下发工作方案、布置工作任务、人员物资保障到位。区委作为全区坚强的领导核心,迅速建机制、强队伍;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及时抓落实、抓整合、抓完善,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区委到社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众志成城、共同战“疫”的工作态势。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是条块联动,互联互通理顺治理体系。各相关部门和街镇协调作战、密切配合,落实完善,形成了高效的运转机制。责任、任务下沉的同时,工作力量、工作资源及时下沉,切实夯实了工作基础、增强了工作实效。


图片

👆 社区工作人员在进行消毒


三是多维动员,渠道拓宽增强防疫力量。这次疫情防控中,在原有的组织动员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动员、群众动员、线上动员等方式,通过多维度的动员,迅速集结起了一批包括机关干部、社会组织、群众团体、驻区单位、退休党员、社区志愿者、居民等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人员参与到疫情防控的队伍中去。


图片

四是科技助疫,数据共享实现赋能增效。在战“疫”伊始就积极使用信息化手段,启动“区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通过条块排摸的方式,由相关部门、街镇对区内企业、来沪员工和社区居民进行排查。防疫期间,全区共有14000多个企业、6000多个商铺、7万多名企业员工、10万多名居民通过二维码小程序扫码登记信息。先后六轮开展口罩预约登记与销售工作,考虑到预约购买口罩的便捷度,开通24小时网上预约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预约登记,同时推广使用AI人工智能语音外呼系统,为基层工作者减负并提升了工作效率。



图片
图片

五是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助力精准精细。制作《长宁居民区疫情防控任务清单》,涉及“封闭管理”“排摸登记”“隔离观察”“口罩预约”“卫生消毒”“组织动员”6大类25项内容。全区不同类型的961个居民住宅小区围绕各自特点和难点,针对性破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从“攻坚”阶段进入到了“常态化”阶段,需要总结固化社区防疫期间已经形成的一系列好的经验做法,守好后疫情时期社区防疫之门。比如,如何将党建引领和多维动员更好地运用到社区自治共治、社区提案、社工挖掘等,还需要更多的制度支撑和大胆实践。又如,加强科技与社区分类治理的深度融合,结合上海“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的不断深入,把科技更好地融入到社区治理中。再如,注重防微杜渐养成预判思维,将在制定社区治理相关制度前进行充分调研、预判,将一些可能发生的治理盲点提前考量和作出相应对策。


图片
图片

👆 近期举办“初心讲堂第三讲暨疫情防控对社区治理的思考和探索”线上互动论坛就后疫情时代社区治理进行研讨


图片


党建凝聚各方力量,为社区治理提供坚实支撑

2020年,区民政局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以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抓手,以完善体系、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社区分类治理,成立社区治理支持中心,实施“五大计划”,使党建引领各方力量有序协同运作的社区治理架构进一步明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进一步优化,不断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图片

👆 区民政局召开研究谋划2020年工作学习讨论会


一是建设区级社区治理支持中心,为基层社区治理赋能。整合区域内各类社区治理组织、专家团队资源,建设成立区级社区治理支持中心,为基层开展社区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指导。对社区治理支持中心的八大功能定位进行细化落实,即党建引领功能、政策研究功能、整合治理资源功能、能力建设功能、供需对接功能、项目孵化功能、民政协商功能、评估督导功能。通过社会治理支持中心的有序运作,为社区分类治理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二是落实落细社区治理相关计划的内容,提升社区治理实效。一是社区提案计划。制定《社区协商议事规程》,建立提案提出、审议、形成、落实、评估于一体的闭合运行链,明确“协商议事什么”“谁来协商议事”“如何协商议事”“协商议事成果如何运用”,开展社区提案竞赛,试点开发社区提案小程序,推动社区参与有序化、社区议题合理化、社区协商规范化、社区共识最大化。二是社工成长计划。制定《长宁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开展“三社联动2 2 2”结对,开展最美社工评选活动,举办社区工作者初任培训班、举办社区工作实训班、举办社区治理研修班等,通过抓好社区工作者管理、培训、成长、激励等各环节,不断推进社工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三是社会组织赋能计划。定期举办发布会、征询会、社洽会等,发布社区治理问题需求清单、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清单,开展五个“十优”创建评选活动,即“十优”社区微治理项目、“十优”公益活动品牌、“十优”示范社会组织、“十优”初创社会组织、“十优”社会组织领军人物,积极推动“三社联动”,为社区治理赋能增效。

图片

图片 以新中国史铸魂补钙!长宁区举行局处两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联组学习会

图片 创新社会治理,长宁又有新动作……

图片 【“四史”学习教育】全面部署扎实推进,这些单位在行动!

图片 @各级党组织,市委组织部下发最新通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