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狮尊 2021-06-08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一) 微课
  
  胡铁生教授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16].他认为微课除了教学片断,还应包含教学设计、测试练习和师生互动环节。
  
  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17].其突出的四个特点是短,视频长度短;小,微课选题主题小;精,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郑小军教授认为: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以 10 分钟之内,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18].
  
  髙校微课大赛官方文件给出的定义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19].
  
  不同学者对微课概念的定位不同,胡铁生教授认为微课是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在线教学视频,郑小军教授认为微课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包,高校微课大赛官方文件则认为微课是一种网络课程。结合本人对微课的理解和在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相关调查,认为现阶段的微课主要是以微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小知识点、重难点和易混淆点而设计的,时间控制在 5~8分钟,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教学资源。通过将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微课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托于传统的教学设计的教学资源。而且微课具有灵活、短小精悍的特点,这一教学资源可使传统教学更加灵活,充分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 微课程
  
  微课程又名微型课程,是一种以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微课只有以完整性、系列化、专题式的微课程形式呈现,学生才有可能基于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学习。
  
  微课与微课程仅一字之差,有些学者认为两者相同,有些学者认为两者不同。
  
  综合对文献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微课与微课程均有各自的含义。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微课程主要由微视频、微学案、微练习微反思四部分构成,而微课主要由微视频、微练习和微反思三部分组成,微课程与微课相比,其环节更丰富具体,内容更完整。微课程包含着课程的含义,而微课是某一教学相关资源的整合与体现,可以说微课是微课程的基石,微课程是微课更高级的发展趋势。
  
  (三) 微视频
  
  对于微视频的概念,整个网络视频行业乃至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甚至其名称也是五花八门,比如从开始的短片、短电影,到后来的数字短片以及现在的微视频、短视频、微电影、短电影等[20].学界对微视频的定义一般采用优酷网总裁古永锵的表述:“微视频是指短则秒,长则不超过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可通过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21].不难发现,微视频种类更丰富,适用范围更广泛,微视频是微课的基础,是微课最终的展现形式。
  
  二、 理论基础
  
  (一) 终身学习理论
  
  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终身学习,如我国古代谚语”活到老,学到老“就渗透着该思想。到 20 世纪 60 年代,该阶段正是社会转型阶段,由工业向知识社会过渡,为满足社会变化需求,终身学习理念逐渐引起政府的关注,终身学习成为当今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能力。关于终身学习理论,学术界普遍赞同的定义是 1994年 11 月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大会“中提出并被采纳的。其定义的内容如下:”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22].面对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这就需要我们懂得学习方法,通过不断学习来完善自己。因此,终身学习理论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该理论的核心之处在于,学习者应学会学习,即具有获取新知的能力,在通过互联网手段查找新知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终身学习理论对本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在教学中使用微课,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主动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学会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微课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只需要具有终端移动客户端即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学习自己喜爱的知识,具有较强地目的性和动机。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真正实现终身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将终身学习到的知识等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理论内容十分丰富,能够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主动地有意义的建构,而不仅仅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23].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皮亚杰、斯滕伯格、卡茨和维果斯基等人。20 世纪 80 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人的认知发展规律率先提出了建构主义,他认为生物也包括人,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生物会朝向适应环境的趋势发展。而斯滕伯格和卡茨则认为建构知识的过程关键在于个体的主动性。维果斯基则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应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对新知进行建构。它注重情景教学和学习者获取新知的主动性,为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微课将某一个知识点或重难点系统地集中在一起,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已学知识,有意义的完成建构,同时又将文字、图片、声频、视频整合于一体,打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及效率,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 微型学习理论
  
  微型学习这一概念最早是由 Theo Hug 提出的,他认为微型学习是一种利用短时间处理小知识的学习活动。随后,PeterA. Bruck 提出了微型学习的概念,他倾向人们日常交流和生活中的微型学习。综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有的研究者提出:“微型学习是用微型媒体承载微型学习内容的学习”[25].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人们逐渐习惯浅阅读,为了让人们更易理解和接受,各种各样的“微”现象层出不穷,如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等。微型学习理论适用于学习时间比较分散的情况,与微课利于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意义相对应。微型学习理论决定微课的选题内容,适宜选择容量小,相对集中的知识点或重难点作为教学内容,微课选题内容的好坏是衡量微课质量的标准之一。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微课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联通主义理论
  
  联通主义理论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主要载体的一种学习理论。2005 年乔治·西蒙斯扎根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并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八条原则:学习和知识存在于多样性的观点中;学习是与特定的节点和信息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学习也可能存在于物化的应用中;学习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为了促进持续学习,我们需要培养和维护连接;发现领域、观点和概念之间关系的能力是核心的能力[26];流通是所有联通主义学习的目的;决策本身是学习的过程。
  
  在当今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学会如何处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是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之一。联通主义强调知识间的交互性,对指导微课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如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为了将某一知识点概念讲解全面具体,就需要对该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在这一过程中需注重知识点的延伸及与其他知识间的相互性。
  
  学生在微课的学习过程,头脑也会将知识点间形成网状系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逐渐掌握教师的总结技巧,并将其转化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返回本篇论文导航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20190910/1621657.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