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循环游离DNA是否可以用于诊断前列腺癌,诊断价值如何?

 成靖 2021-06-08

本文来源:李凡,徐宾,向慧,等.循环游离DNA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0):2580-2588,2600.

作者:李凡,徐宾,向慧,陈泽佳,庞子森,张天禹

注:李凡和徐宾同为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张天禹,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循环游离DNA是否可以用于诊断前列腺癌,诊断价值如何?

前列腺癌属于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居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死亡率首位,每年新发病例数近130万,死亡人数35万。据报道,前列腺癌发病率与预期寿命呈正比,且我国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目前临床诊断前列腺癌主要基于血清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直肠指检等,PSA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标志物,但特异性差,容易受炎性刺激等影响。而且,对于PSA<4 μg/L的患者,PSA诊断灵敏度下降。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的关键,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意义重大。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许多关于前列腺癌的分子标志物不断地被发现,如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游离DNA(cfDNA)及外泌体等。cfDNA是游离于细胞外的DNA,可在血液、尿液等分离检测得到,现称为“液体活检”,相比于前列腺穿刺活检,cfDNA获取便捷且无创。

目前关于cfDNA与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且国内外相关Meta分析报道较少,李凡等学者为进一步明确cfDN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检索了相关文献并进行了Meta分析,发现cfDNA诊断前列腺癌有一定价值,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在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数据和统一标准的检测方法、临界值来验证。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cfDNA这一新生临床肿瘤标志物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循环游离DNA是否可以用于诊断前列腺癌,诊断价值如何? 

编辑:杨允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