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读村上春树

 新用户3134eDv6 2021-06-08

第一次听人说起村上春树的时候,那绕口的名字搞得我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我不知道“春”在前面,还是“村”在前面。我就纳闷:把名字搞这么饶舌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后来,看到他的署名“村上春树”,细砸吧一下,挺有诗意的嘛:又是村,又是春,还有树!放在汉语意思来解读,村上应该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吧?

初读村上春树,我发现自己的预想没错。正如评论界所说:由于他的独特魅力,只有村上春树才配得上是村上春树!

村上能跑,这是我对他的第一了解。看村上春树的写作年谱,就像看他每天坚持的一路奔跑:强健的腿脚,坚毅的目光!

自1979年30岁出版长篇小说《且听风吟》(获第23届群像新人奖)起,村上保持了每年一本书的进程。这么多届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博得了最佳“陪跑选手”的称号。见过能跑的,你见过如此能跑的么?

村上的人生,就是不停奔跑的人生,那是对我们最大的激励。

村上个性,这是我膜拜他的地方。村上其人,一如他的文章风格:“别具一格”。他虽然是作家,却很少在文坛郊游,不加入任何作协组织,不喜欢出头露面——不上电视,不大让人拍照,不出席报告,接受采访也极有限。我给了他一个中国式斋号——“默耕”。

他这样的做派,极适合我的口味: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别在所谓的“宣传”上费心思。有句俗话,“火可以试金,金可以试人。”——“金”却试不了村上。村上就是这么淡雅的一个人,用作品说话,让坚持印证。

村上的文风,诱惑了所有从他跟前走过的人。不管怎样,村上的文章一看大家就知道是“村上文体”,港台地区甚至产生了一个词叫“很村上喔”。

有些人,就是很特质,比如村上。我想起了自己高中时代幸遇的青春派诗人汪国真,他也算;可以这样说:“没有读过汪国真的人,不足以跟人提到自己的青春时代。”真是这样的感觉,我现在依然如此坚定。人这一生,能记起来对自己有过异样感觉的人,能有几个?

村上驾驭语言的功夫,让我拍案称奇。“(玲子)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女性。她脸上有很多皱纹,这是最引人注目的,然而却没有因此显得苍老,反倒有一种超越年龄的青春气息通过皱纹被强调出来。那皱纹宛如与生俱来一般,同她的脸配合默契。她笑,皱纹便随之笑;她愁,皱纹亦随之愁。不笑不愁的时候,那皱纹便不无玩世不恭意味地温顺地点缀着她地整个面部。”你见过油画《父亲》,被那道道皱纹所打动。那么,你见过如此用文字来叫皱纹打动你的么?

“少顷,那铅门一样沉重的无梦睡意便迎面压来。”

“一望见我,她刷地扭动脸上的皱纹,绽开笑容。”

“直子坐在沙发上看书。她架起腿,边看边用手指按着太阳穴,仿佛在清点进入脑海的词句。”

……

你读到过这样叫人先是惊愕不已,接着心神一爽的比喻吗?没有过硬的语言功力,万不敢这样把玩。

读村上的文章,有一种在文字里闲游的感觉:山的突兀,水的跌荡;树的静默,鸟的俏皮;夜的静,梦的沉。在文字里拜访村上,有如家的感觉,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篇文章,是自己蹦进我的脑海的,我并没有可以构思。我想,是因为村上的风格,村上的魅力吧!

村上春树,只能被学习,不可能被模仿!

(作者简介:陈启, 教师,乒乓球爱好者。文风力求散淡,干净。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酸汤挂面》、《一件棉袄》、《吃搅团》、《吃麦饭》等发表于《教师报》。诗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发表于文学陕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