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球

 新用户3134eDv6 2021-06-08

小城不大,但打乒乓球的人不少。小城里有一个很大的打球圈子,城市乡村,工人农民,医生教师,还有小领导和大老板……五色九流,杂七杂八的人聚在一块儿,说说笑笑,打打闹闹。

——小城打球的圈子热闹得紧,有趣味的很!

小城打球圈儿里,论头把交椅,还得该老马来坐。

老马今年五十五、六岁的年纪,手使横板正手反胶反手长胶,左手执拍。那正手的小高吊,转得要死,把那些轻狂的小年轻搞得龇牙咧嘴挠头吐舌头。加上小套路正手一个小侧身策马横刀的精准击打,常常让对手呆呆如出笼傻鸡,时常懵圈发晕。最让乒乓球圈里人虚的,是他反手长胶的近网狠切和轻舒猿臂的刮打夹杂长送,把个打球节奏调理得让你简直要摔了球拍。——那个节奏啊,那个落点啊,直让你手忙脚乱,前后跌仆,最终草草落败。

老马的名号,在古城西安球圈里颇有杀气,凡来小城造访或者在外边有人问到,必要提到“老马呢?最近打球了么?”

老马是科班出身,西安体育学院乒乓球专业,在校队三号单打。“那几年的乒乓球饭可不是白吃的。”饶是后来工作好些年没打乒乓球,但自打捡起球拍,手上的活儿就又活过来了。

即便现在老马上了年岁,身体发胖,加之腰椎有问题,走路八字步载着累赘的身体左右一摇一晃地摇晃;可是,绝没有人敢轻易小觑他。

甭看他平时走路像一辆近将散架的老车,若上了球台,那双眼睛便发出精灵的光芒,全身收紧起来,透出当年的隐隐杀气。一招一式虽然是慢了些,但预判准确,步法不乱,任你放马过来。

在小城的乒乓球圈里,老马横在路上,就像《水浒传》里拦路的山大王:要打此路过,先问俺手中的球拍是否答应!

近些年,老马很少出来跟人打比赛了,时常在球馆里带孩子,闲暇时候跟几个球友玩玩扑克,嘴里叼着烟,眯缝着眼睛,蛮有兴致。有些忘了底细的愣头青,自恃在外面修炼了新技术,想要试试他的功夫,拿了大话来激他。老马只把头一抬,眯着眼睛哈哈哈一笑遮挡而过。实在遇了不知高浅的轻狂后生,老马就丢了烟头,过来跟他比划比划。

他现在打球,遇着后生们,主要是控制。再说了他自有原来的小套路,反胶长胶风一阵雨一阵地搅和着用,把多少比赛前叫得汹汹的毛头小子,几个回合下来,打得如霜打的茄子,坐在一边气咻咻的郁闷:“那个落点呀,怎么哪都叫人别扭呢?”

去年正月初九,西安市乒协下几基层联谊活动,市队队员悉数出场。

活动主要指导基层乒乓球活动,解答球友一些问题,做一些示范指导,自然免不了搞个小联赛。

乒乓球比赛,“将遇良才”才最精彩。那一天,久不动刀枪的老马忽然起了兴致,简装上阵,与古城西安人人赫赫有名的吴兆敏老师切磋表演。

球迷们把球台围了个水泄不通,争相伸出长长的脖颈要把热闹看个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高手过招,讲的是精准细致:算得到位,抠得精细。旋转,落点,速度,就像用电脑计算了一样。

第一局便是紧密缠斗,比分一直交替上升。斗到9:9平时,老马发球。他看了看对方的站位,正手发了个中路短小侧上旋,吴老师直板想摆一个近网短球,但没有控制好(球比预想的转),正中了老马的套路。球刚冒了个头,便被老马抓住破绽,一个招牌式的侧身横刀立马击打,抢先拿到了赛点。

第二个球,老马换了反手长胶发球,那球带了下旋又反手位长且追身,迫得吴老师要侧身来抢拉,但质量不高,被老马扔用反手长胶一个狠劲下切然后跟着一个轻送,球飘忽忽地擦了死边……

第二局,吴老师做足了准备,也熟悉了老马的球路,把个直拍的精巧与前三板爆冲揉合起来,个大身高力足,加之新技术的直拍横打,让老马吃了很多苦头,中了不少暗招,最后送还一个9:11落败。

决胜局,大家都迸住了呼吸,把手紧紧地撕扯着衣角,眼睛瞪圆了目光拉直了来看。

老马头上见了汗,每每借着发球的机会要在场里走一圈,调整呼吸,擦擦汗。吴老师也一样见了喊,不时地把了毛巾来擦。

比分真是咬的紧紧的,死死缠斗到13:13依然分不出你我。吴老师这活动来得仓促,也是便装上阵,鞋不称脚,在一个回球中,脚下打了一下,身体略失了位置,手上极力调整,控制还是差了一点点,球出界。

该着老马来发球了。老马拿着球在场地里走了仨圈儿,嘴里念念叨叨地提醒自己用如何战术来打这关键球。

人到绝境使绝招。老马罕见地把球拍倒板反过来,用反手使反胶来发球。——熟知他的人都清楚,不是把老马逼急的情况下,他一般不会这样发球。那球是一个死转的下旋球,对方使了全身的力气拉过来在老马反手位,老马已经迅速地倒回了板儿,还用反手长胶刮打,把球回到了对方中路偏左,恰在正手有点别扭反手不便出手的落点。亏得吴老师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急速调整,把回上球台,但质量不如想象的好。老马等的就是这个,又是侧身立马横刀的击打……

比赛结束后,全场先是静了数秒,然后便是要让球馆炸开的噼啪掌声。

老马是小城乒乓球圈里的一面旗,旗下面簇拥着一大群球痴,今天你赢了我,我非得晚上回家仔细琢磨来破解你;明天有人显了新技术,必要缠着要学,不惜拿了“扯面”来诱惑的。

这里面豆腐老刘是必得提及的一个。老刘今年也五十五、六的年岁了,但对乒乓球的热情赛过年轻伙儿,那一手令人叫绝地搓球功夫,为他赢得了“铁搓”地英名。有人说他在自家客厅里安置了发球机,不来球馆打球,便在家里练球。更叫人受不了的是,他偷偷摸摸地忽然学了直板反打技术,而且居然还颇有杀伤力。

老刘做了一辈子生意,把个生意人会精细算计的功夫用在打球上,很值得我们学习,也很让我们敬佩。乒乓球这玩意儿,里面能学到很多很多东西,比如细抠每个球,珍惜每一分,都是需要你从发球或者接发球之前就开始要算计的,然后才能在打起来后得以实现。——老刘是这方面的好楷模!

小小乒乓球,快乐大世界。球技和友谊,见识和修养,也在这里随着时日渐长,提高。

近些年,小城里学球的孩子们多了:刚工作的,读大学的,春节、暑假、“国庆”、“五一”一回来打比赛,球圈里就像刮过一道春风,活泛许久。他们的反应快,速度快,还有反手拧之类的新技术,总要让大家谈论很久;然后看视频学习,七八天半个月的,便会有学得七八成有模有样地使出来。

小城的乒乓球,就这样进步着,发展着,强大着。

 (作者简介:陈启, 教师,乒乓球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写作,文风力求散淡,干净。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酸汤挂面》、《一件棉袄》、《吃搅团》、《吃麦饭》等发表于《教师报》。诗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发表于文学陕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