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老师,选手同学们: 大家好! 在开始我的点评之前,请允许我郑重提议: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不辞辛苦的优秀的鄠邑区图书馆团队! 是他们把大家从全区10000多名选手中,在11所学校和1个机构里海选出来的。如果说大家是舞台上风光无限的演员,他们就是背后默默奉献的搭建舞台的人。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2018年4月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上,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北大硕士生,一举夺得冠军。这的确是一个超励志的故事! 为了生活,外卖小哥要在人流如潮的大街上见缝插针地飞驰;因为热爱,外卖小哥还要在哪怕一点点的间隙时间里争分夺秒。可以说,雷海为咸鱼大翻身的成功,是在生活的压力和爱好的热力相互挤压下催生出来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好可以改变人生! 我之所以在这里提起外卖小哥夺冠的故事,是想告诉大家:只要你想读书,没有条件也能创造出条件。那么,图书馆团队就是放弃了节假日,在给大家的读书创造条件。 我还要告诉大家: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很小做到很大的。 自2015年第一届“我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活动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五个年头的努力和坚持,这个活动由最初的5选1,到了现在的100选1,要经过学校初选,图书馆海选,复赛,决赛共四个环节。明年,500选1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所以,今天最应该接受掌声的不是获奖选手,也不是辛勤陪伴的家长和老师,而是他们! 此刻,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的计算成绩,家长和老师,连同选手们的心一定“嘭嘭嘭”狂跳不止:我的孩子,或者我,能不能进入决赛啊? 我完全理解大家,但是我真的不赞同大家这样的心理。借着活动现场,我想真诚地告诉各位家长和老师:将来收获一个成功的孩子,远比今天抱回一堆奖牌重要! 下来,我将开始我的点评。 就咱们的活动来看,——“我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显然重点就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讲什么”,第二个是“怎么讲”。 那么,我自己今天的点评主要想说两句话:一个是“真话”,一个是“实话”。 先说“真话”:今天舞台上的每个选手已经成功解决了“怎么讲”的问题,真的!作为一个评委,要我从大家的表演上来区分高低先后,我感到非常为难,因为你们都那么完美到位,几乎没有差别! 再说“实话”:“讲什么”的问题还需要下很大功夫! 关于这个问题,我首先要跟各位家长和老师说实话,——可能会得罪大家,但我不能对不起评委的职责。——你们正在联合网络,扼杀孩子们的智慧! 我很注重演讲稿内容,太多的稿件都有成人的影子,更有甚者,上下午的演讲两份稿件惊人的相似,还有一两个选手在讲去年的稿件。 生物学家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你们怎么能搞出类似的稿件呢?一个罪魁祸首是家长,另一个是网络。你在网上搜,我也搜,结果呢?撞车啦! 我把孩子们自己通过读书写的稿件比作一辆奥拓吧,孩子们请老师和家长给润色一下。我们的家长心太急,我们的老师心太热,于是就狠劲儿地修呀改呀,结果呢?把奥拓给整成了一辆奥迪。奥迪好还是奥拓好?当然奥迪好啦,但是,请大家注意:奥迪再好也是家长或者老师的,而不是孩子自己的。——你们做了孩子们该做的事,你们好心办了“坏事”:在孩子们需要补钙的时候没有了补钙的机会,在孩子们要长肌肉的时候你们自己把肉嚼烂喂给他们吃,说直白点,你们这样做,是想要折断孩子们飞翔的翅膀。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二十世纪“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里有一个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他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单枪匹马地战斗。” 什么意思?每一个孩子将来长大后只能依靠自己来在这个世界上闯荡,那个时候该怎么办?你们还能为他们代劳吗?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次长跑运动,有些更出色,有些却会被落在后边。我只担心:当别人家的孩子开出一辆奥迪的时候,咱们家的孩子连一辆奥拓也整不出来。 接下来,我要跟孩子们推心置腹地讲一下“为什么写不出来的问题”。听我说,“写不出来是因为你没有读进去!” 2016年8月份,我在西安亮宝楼参加了一个书法讲座,主讲老师是陕西著名书法家赵熊先生。赵熊老师在讲到“入帖”和“出帖”时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十年前有一个小伙子问他说:“赵老师,我写字怎么老是出不了帖?” 他拿过那小伙儿的书法作品看了看,碍于面子,含蓄地鼓励道:“再好好读帖,好好练。” 过了五年,这小伙儿又来问同样的问题。 赵熊老师拿过年轻人的字看了看,跟五年前没有多大进步。这一次,他决定不能再留情面,否则会害了他:“你根本就没有入帖,怎么能出帖呢?” 所以,我要告诉孩子们的第一点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读,读进去,读出东西来,就会写了。 读书就像你们成长的过程:在你们刚出生还没有出满月的时候,你们只能吃母乳。后来过半年,你们可以吃奶粉啦,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到了一岁的时候,你们可以吃流食了,这又是一个伟大的进步。然后呢?你们可以吃面条,可以吃肉了,说明你们的胃也跟人一样,长大了,什么东西都可以吃了,能消化了。读书跟你们的成长应该一个节奏才对。 第二点呢,就是:从小处入手,读细节。读书是一件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事情。我还是主张:读十本书,不如把一本书读十遍。一本书,影响你的可能是一个故事,一段话,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那就抓住这一点深挖细琢磨,不要贪大求全。今天,有些同学的稿子里就有很多讲道理的话语。最近网络上有一句玩笑:四五十岁的油腻大叔最喜欢给人讲道理。我们就奇怪了,你们才这么小的孩子,哪里来的这么高深而空旷的道理大讲特讲呢? 第三点:“无笔记,不读书。”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记笔记,要勤动手摘抄。在大家知之甚少的年龄段,记笔记能给大家提供很大的帮助:一是帮助记忆,二是可以在要用到的时候查阅。要知道,写东西,引用也是一种能力。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让仪式感毁掉你的读书。 我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这样的读书妙境:一本书,一副眼镜,一杯茶,茶还是热的,因为冒着热气儿。听我说,这样一本正经的读书,只适宜于用来显摆,哪里是读书的架势呢?不信,大家可以试试:拿一本书,桌面上叫家里人给你备好要喝的水或者饮料,还有喜欢吃的零食。我敢打赌:过两个小时,喝的见底,零食被收拾净光,而书呢,可能一页没动,或者动了却一个字没进大脑。 读书是个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事情。图书馆可以读,公园凳子上,路边也可以读;节假日可以读,等车的时候也可以读。今天上午演讲的时候,一个选手《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这本书就给了我很大启示,随身携带一本书,以备随时可以拿出来阅读。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手中就有很流行的“口袋书”,好在作战之余缓解情绪。战争年代可以做到的事情,和平年代怎么就不可以了呢?所以,我建议各位家长和老师:今后出门旅游的时候,记得给孩子带本书,不要只装吃的喝的。 对于孩子的成长,我觉得最需要两个地方:一个设施完备的体育馆,强健其身体;一个是安静明亮的图书馆,丰富其精神。希望大家在“我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活动中快快成长!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陈启, 教师,乒乓球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写作,文风力求散淡,干净。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酸汤挂面》、《一件棉袄》、《吃搅团》等发表于《教师报》。诗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发表于文学陕军。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
|
|
来自: 新用户3134eDv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