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烤面筋小哥

 新用户3134eDv6 2021-06-08
      我看到烤面筋小哥的时候,他正在4:30的初春太阳底下光膀子穿着一件灰色背心忙活着呢。皮肤黝黑亮光,一副专注的样子。
      那时候,我出来溜达。我是沿着吕公西路步行道一路西行,然后寻着震天动地的音乐来到西河岸和吕公路交叉口的那个广场的。
      广场很大,足有十多亩地大小。本是一片荒野之处,此刻却是人山人海。四周停满了私家车、老年代步车,更多的是三轮车、电动车、自行车。广场上,“鄠邑红星艺术舞蹈队”鲜艳的红旗后面,一队人在摇火车。火车头是一个穿着“鄠邑红星艺术舞蹈队”统一服装的旗手——红色运动服,红色帽子,擎着旗子,迎着队伍,一路倒退着踩着步点,像筛面的箩筐一样左右很大幅度地摇摆着。
      后面的“火车”,各色各样:最前面的是一个穿着米色长风衣白纱裙,眼睛上扣着半个脸大小的蛤蟆镜的女的,在前面像跟人有仇似地使出浑身的劲儿载着,每一下仿佛都要把鞋根儿或者小腿甩出去一样。与她并排的,是个年龄大些的汉子,怀里抱着个一岁大小的孙女,自我陶醉地摇晃着。孩子两颗葡萄似的大眼睛,好奇地四下里看,乖巧的叫人心疼。
      最后面呢,是个歪着嘴扎着烟扭捏作态的小年轻,他一会儿像癫痫病人犯病似地很夸张地晃着,一会儿又变成了变了形的秧歌舞的交叉步。
      “火车”有十几米长。为了吸引眼球,摇火车的人咋怪咋来。听旁边看的人说,“火车”都摇了几个小时了。
      “他们精神真大,身体真好,一点儿也不见困。”
      一个坐在三轮车座上看人家热闹的老人说。
      “火车”沿着广场四周转圈圈儿,好像那里有无形轨道似的。中间是一片广场舞,人数很多,但动作单一,变化不复杂。年龄轻的大姑娘小媳妇,把嘴唇涂抹得血淋淋的;脸上的粉嘛,有点厚,还没有抹均匀,看上去总有点叫人不大舒服。
      她们跳起来,还有点轻盈的意思,——长至磕膝盖处的短裙子咋看都有点别扭,不过她们觉得很得劲儿。脸蛋儿红扑扑的,好像一下子把自己跳回到了豆蔻年华。
      后边有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她实在太老了,又有点胖,走路都颤颤巍巍的,总想往前跌倒,或者往后仰卧。但是,在音乐里,走的倒还稳当:她总比别人慢两拍,人家动作结束,她才开始。有意思的是,她一直这样,跟整个广场舞队伍倒也相安无事。
      看的人比跳的人多的多,场子周围围坐了一圈儿:小马扎,小方桌,都是便携式的,估计是出来的时候装在车后面。桌子上摆满了水杯、茶叶,桌子底下放着电壶。——这完全就是有备而来么。
      河岸上已经拥堵不堪,有个交警来指挥疏导才合适。很多老人,听她们说话,都是赶集一样赶过来的。旁边有从五六里地外的余下安善坊跑来的呢,是两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她俩羡慕地看着,但没有下去跳。
      “我老汉人家半个眼儿见不得这个,说咱这跳舞的是个神神子。”她俩相视一笑,“就是的。我老汉也是这怂样子,见咱跳舞就骂,弄得咱就这一个爱好还不太敢经常跳。”
      最欢快的是孩子们,在广场边角上,在河岸上,有拉着风筝“咿呀呀”呼喊着奔跑的,有拿着吃货追跑打闹
的。河道里,蚂蚁一样的洒满了小娃娃,在那里玩水。
      ——热热闹闹的广场这里,只有烤面筋小哥在那里忙活他的生意。
      他的生意实在太好了,大人领着小孩儿把他的简易三轮车摊子围了个结结实实,他不得不坐在高凳子上,双手飞快地忙活着烧烤。一股股淡蓝色的青烟,从他面前升起来,给他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
     听说这个“摇火车”有组织有安排,周末的活动时间是14:00-17:00。他,大概就是赶着这个点儿,来搞他的生意的。就是赶农贸集市的一样:人家搞热闹,自己做生意。
      我溜达到北边篮球场折回来的时候,烤面筋小哥已经收拾了摊子,在灰色背心外面套了一件黑色皮夹克,骑着三轮车拉着他的家当朝北而来。嘴里很响地吹着口哨,悠闲地蹬着三轮车,那个轻快劲儿,好叫人羡慕。才不到5:30的时分,估计他还可以赶个夜市,再忙活一阵生意。这样下来,他一天的收入应该比较客观的。
      世界是个万花筒,有人找休闲找快乐,有人在别人的休闲处找机会。像烤面筋小哥这样年纪的,绝大多数都在游玩溜达,他算得上是个有心的逆流而上的人了。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乒乓球初级爱好者,写作初级爱好者。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