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于竹林】随笔

 栖心阁主 2021-06-08

那天是一个表彰大会。

像往常一样,通知排队,然后走下那条长长的路,再在金榜隧道口集合上大巴,这是一直以来去南普陀的节奏。

车窗外,灰蒙蒙的天,五彩斑斓的路灯在这并不暗淡的天幕下,亮着微弱的光。此刻,路上的车辆多了,本来不长的路程,大巴愣是走了很久,走走停停,慢悠悠的晃荡在马路上。

车上的师父们,有的拿出笔记背诵,有的插着耳机,有的呆呆的盯着窗外。下周是要考试的,好的是大会是关于奖励,除了小部分人,大部分有奖,那种本该有的抱怨和日常集体出门的兴奋,似乎中和了一般,此刻车上的气氛不一般的平静。

车子驶进南普陀,天色仍然没有完全暗下来,下车排队。

远远地,从通往讲堂的路口,一位师父缓缓的走来,从下车瞅到那缓慢的身影,直到二百多人排好了队,短短的路途,他走得很慢。

黄色的短衫,棉质的僧鞋,拄着拐杖,那抹身影,是在移动,一小步一小步,小心翼翼。双脚移动时,上身晃荡着,喘着气。直到近了,猛然间才看到,他是一位老和尚啊,

此刻看过去,老和尚戴着帽子,那双拄着拐杖的手,皱巴巴的皮肤包裹着枯瘦的骨头,紧紧的攥住拐杖,那张侧脸,干瘪,苍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老年斑。排队的一众人纷纷侧目,安静的场合瞅着这样一位僧人缓缓经过,认真走路的僧人并没有觉察,如此多的人看他,走得很慢很慢,慢的所有的力气都花在了走路上,似乎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看一眼周围,去关注那些投放到他身上的目光。

来了这么多次,第一次,有一种悲凉的感觉,似乎那种曾经的年少轻狂,那种仍然觉得可有大把时光可容虚度的无畏,突然间盯着老和尚那缓慢的身影时,就逃离的无影无踪。

……

老,将要老了啊,而且是一个僧人的老,显得颇为凄凉,知道终有有一天也像他一样,走得缓慢,花费了所有的精力,神情肃穆或者悲凉,或者什么也没有,只是一生习惯的表情的定格。

突然想,佛陀当年示现人间,享受惯了皇宫的日子,乍然间目睹生老病死,是否也是这种心境。

……

此刻的南普陀从未有过的安静,没有那些白日间游人如织的吵杂,远远的响起了打板的声音,坐禅的板声,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再到慢,特有的旋律,清晰的响彻在寺院的上空。师父们默默地,一步步踏上台阶。因着板声,那种寂静,不自觉的,放轻了脚步,更不敢出声,似乎每一个动静在这种磁场中都显得突兀而粗糙。

讲堂的二楼果然挂着条幅,条幅上写着:南普陀冬季禅七。

想起那则公案,老僧一炷香,能消万担粮。



往期链接

【佛教常识问答】为何经首置如是我闻
【一句话日历】2020-01-21
【网络文章】随笔2019年的冬至
【佛教常识】来源于佛教的天龙八部
重回当年地震现场

斋前念供经文原文

那位把自己曾经放生过的春秋五霸之一

时光映画——十二月

震惊我的开示

随笔

那座最大的寺院

……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关注

更多内容点击平台下方

往期内容 ——历史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