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均波:火神山战“疫”即将告捷,我却再也见不到岳父……

 深浅视频 2021-06-08

荐读: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化淡墨付笔端。

请从这一片文字中,去读懂奋战在火神山医院的一名军人的忠诚,和他对亲人的一片深情。(戴哥)

 战“疫”即将告捷,我却再也见不到岳父……
文/王均波
二月二日,是龙抬头的好日子,又一批新冠肺炎患者从武汉火神山医院康复出院。也是这一天,医院检验科核酸检测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实现当天采样、当天检测、当天报告临床,周转效率大大提高,真是振奋人心。
16时16分,我正忙着联络媒体记者采访,突然收到妻子的信息:“爸爸去世了。”我印象中岳父身体尚好,加上当时太忙,便以为是妻子粗心大意发错了信息。忙完手头工作,我本想质问妻子怎么能开这种玩笑,但电话接通,就听见一片哭声,妻子哽咽着说:“爸爸走了……”话没说完,便泣不成声了。
当时,我脑袋“翁、翁”直响,犹如五雷轰顶…… 

 稍坐片刻,我起身把媒体记者需要协调的事情办妥,将稿件报审,突然又收到妻子的信息:“你能回来吗?
区区5个字,对我来说,尤如千斤重锤砸在胸口。
因为疫情,我大年初三“逆行”归队,几经波折,进驻武汉火神山医院,负责联络媒体与审核稿件,配合媒体及时向外界发布火神山“战报”。
我知道妻子扛不住了,若不然,她不会这样问——她姥姥3天前刚刚去世,后事还没料理完,父亲又因心梗突然离去……
3天时间,两位至亲至爱的家人离去,对她来说无疑就是天塌了!

岳父走了,自己无论如何都该回去尽孝。
为了不让妻子担心,我一直没有没告诉她,我来武汉了。当时,疫情如此严重,就算组织特批我回家尽孝,也得隔离14天后才能离汉,还得有人来火神山医院替换我;如果不回去,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女, 在疫情蔓延下连车都打不到,岳父的后事怎么料理?
结婚10年,这是妻子第一次向我“求助”,更是为人夫最应该做的事,我却无言以对……坐在通勤车上,我把帽檐压得很低很低,任凭泪水顺着口罩往下流,眼前全是岳父的音容笑貌。

岳父他老人家是个地道的工人,一辈子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按部就班的上下班,退休后侍弄了几年果园。
2016年春节,我陪妻子回娘家过年,岳父岳母乐得整天都合不拢嘴。岳父每天陪着3岁的外孙女做游戏、讲故事、玩沙堆,想着法子给小朋友做好吃的,什么松鼠鱼、糖醋鱼,还有许多我未曾见过听说过的海鲜。10多天假期,岳父做的菜没重过样。女儿早就被姥爷的各种美食所俘获,天天粘着姥爷疯玩。岳父常说虽然每天很忙叨,但一听外孙女甜甜地叫一声“姥爷”,什么苦和累都烟消云散了。
吃年夜饭时,平时不爱说话的岳父,喝点酒后打开了话匣,虽然逻辑有些错乱,但“中心思想”还是清楚的,除了他那些辛酸往事,就是对我们的想念与牵挂。其中的缘由,已为人父的我深有感触。
妻子从海滨城市随军到塞外山城后,这是她第一次回娘家过年。妻子带着女儿坚守在陌生城市的那些年,不知受了多少苦和累,这让岳父很是牵挂。
说着说着,岳父眼角湿润了,他告诉我,在妻子很小的时候,因为老人身体不好,经常需要去医院抢救,为了方便照顾,一家三代挤在不足40平米的房间里。妻子常常是一觉醒来,发现大人都去医院了……有时放学也回不了家,而是直接去医院找父母……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岳父操劳一生,没有享过什么福,大半辈子都在照顾他治病的父母,恪尽孝道。好不容易把女儿拉扯大,女儿又嫁给了远在异乡、经常回不了家的军人,基本上没有时间陪伴在左右。
那顿年夜饭,我陪岳父边吃边聊,直到新春的钟声敲响。岳父说这是他最开心的一个春节,希望我们来年还陪他一起过年,我点头答应。但因为各种原因,回家过年一推再推。想不到,他老人家竟驾鹤西去,让我再也无法兑现诺言……

通勤车快到站时,单位领导的电话把我拉回现实,告诉我:通过请示上级和协调兄弟单位,已经委托驻地的第967医院领导到岳母家中看望和慰问,并帮助处理后事。
那几天,有许多领导和战友打来电话安慰我、鼓励我,令身处疫区无法尽孝的自己感动万分。组织和领导百般照顾,解决了家里的困难,让我无后顾之忧参加战“疫”,自己唯有努力工作、争取以最好的成绩回报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厚爱——若有松懈,就愧对组织和这身军装。
接下来,我除了偶尔打电话安慰妻子,尽量用忙碌来驱离悲,全身心投入工作,并给自己定下规矩:“绝不让事情在自己手中耽误,绝不让稿件在自己手头耽搁!” 

一个月过去,武汉的樱花已经盛开,街道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火神山战“疫”也即将告捷。只待凯旋之日,再到岳父碑前,恳求原谅女婿的不孝!

岳父岳母和作者一家


更多【我们家的“抗疫”故事】
耿一心:爸爸,我写的信您收到了吗?您什么时候从武汉回家呀?
梁波:如果不是隔离期间有闲暇,我们有耐心被父母“麻烦”吗?
左宇彤:当疫情遇到“虎爸”
王继新:写给女儿成人礼时的一封信
王悦:请把这“三个词六个字”快递到武汉光谷院区,让我爸爸看看……
一封给支援火神山医院亲人的家书
甄小龙:我家开心今年5岁,在小小的捐款仪式上说她有个理想
火神山医院感染六科一病区科护士魏莹,写了一封寄不出的家书
张天星:我第一次想到她是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
呼叫小飞侠!我的小心愿会实现么?期待你的回信。爱你的子辰
看看隔离区的她抽空写的这段文字!许春霞:你好,别来无恙
卢昊阳:爸爸,我和妈妈快两个月没见到您,您在武汉还好吗?
疫情是一场生命教育。张守权:“抗疫”中的一段小插曲
我是三二班高姿涵,今天我给大家讲:我们一家四口的三地战“疫”
我是罗宇萱,我学了一个手势舞,送给抗疫一线的叔叔阿姨
我是冯奕骁,今年8岁。我妈妈是解放军,她的很多战友去武汉了
梁波:大疫小民。一个湖北普通家庭的抗疫故事
家族群里,一封来自隔离区的信:致宅在家里的亲人们
疫情当前,你我都是考生。老兵爷爷和他的10岁孙儿选择这样做
足不出户怎么过?来看看这位小学三年级同学“最”特殊的假期
李君航:这个春节,我迷惘着无措着,也经历着见证着
栗梅:足不出户、储粮有限,我们能做啥?(太实用了,必须转)
王均波:居“家”隔离的这些天……
梁波:2020年春节,来自鄂东北小山村的一袋青菜让人眼眶热
崔佰喜:过年。回家过年的理由只有一个,不能回家过年的无奈谁懂
孔昭凤:终于有了一个无需“错峰”的团圆年,我们以爱的名义监管彼此
七年级同学吴锦怡,从福建回湖北过年,这些日子她经历什么?
郑国柳:疫情中,我陪96岁的奶奶共恍惚

武汉加油!
湖北加油!
中国加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