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东:​写给“她”的一封信。硬核征婚!来自火神山医院

 深浅视频 2021-06-08

出发之前(张旭 摄)

导读

 借【天下爹娘】平台,给一位四级军士长、兼职军事记者征婚。好姑娘,还有好姑娘的各位亲朋好友,看过来……看过来……

推荐:齐泺

记录第42次冲锋时刻(刘培朋 摄)

写给“她”的一封信

作者:权东
未来的你:
今天从武汉火神山医院赶回来,已经晚上9点多,忙碌的一天也由奔波、拍摄,转入静坐编辑。对着电脑,突然想起:远方的父母对自己的个人问题还非常牵挂呢!不由得陷入对你的想象……
你在哪里?你还好吗?
手术室拍摄(刘天元 摄影)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权东,是郑州联勤保障中心的一名四级军士长,也是一名兼职的军事记者。我大年初二就来到武汉的抗疫一线,用镜头记录白衣战士勇战疫魔的感人故事。
白衣天使抗击疫情的辛苦超乎人们想象,我扛着摄像机也是每天跑到腿软。但每当夜深人静、形单影只的时候,心里就会想起父母的叮咛,也想着早点遇到能够理解我、支持我的你……
在2015年、2019年的阅兵场上,我用镜头记录大国崛起的步伐,也见证着一个个幼稚的脸庞如何变得刚毅。两次阅兵经历,都给我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那就是成长。

火神山拍摄(刘培朋 摄)

每当我站在阅兵场的大道上,就会感觉无比自豪:我自豪我是一名中国军人,也自豪祖国大步向前。
镜头里,我看到了军人的坚韧,看到了军人的担当,看到了为人子、为人父的荣耀,慢慢领会到成长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当水到渠成的那一天,我将把这些经历娓娓向“你”道来,不敢想,那样的画面该多美!
从军13年,数不清多少次扛着摄像机随滚滚铁流驰骋大漠,总想呈现最真实的画面,让全国观众看到人民子弟兵的样子。有时候任务会很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要进行十几场演习!但也正是各种任务的磨砺,让我成长进步。

第一次进入红区没有经验导致护目镜模糊

(王皓宇 摄)

成长,总是伴着光阴逝去,让人措手不及。2016年,老爸给29岁的我打来电话问:“你啥时候休假回家?”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2年没回家了,赶紧去找领导请假。
回家当晚,老爸就约朋友吃饭。饭桌上,聊起我入伍以来的点点滴滴,老爸脸上写满了自豪。
回来的路上,老爸问我:“你看今天那个女孩咋样?也没见你跟人家聊,是没看上,还是有心上人了?”我当场就懵了:“不就是吃饭吗,咋这么复杂?”
听了我的话,老爸都急眼了:“这是给你找的女朋友,咋一点都不操心,都多大了?!”
就这样,一场“落花有意流水无心”的相亲就被我错过了。

拍摄专家组核酸检测(苏洲 摄)

年复一年,我的任务越来越多,老爸老妈更是加强“轰炸”,催婚的大军逐渐扩大。我也意识到,自己该成家了。
2018年,我踏上了摆脱单身的征程,一次次的婉拒和时间的无奈,让我从随遇而安变得愈发着急。就在我想主动出击的时候,任务来了。
2019年,我把时间留给了阅兵场,献给了一次次执行的重大任务。就在我想要把脱单作为2020年的首要任务时,庚子年第一天收到的一个信息,让我的计划再次破灭。
“权东,你是否可以前往武汉支援?”“随时可出征!”
大年初二,接到领导的战疫通知,我在心中祈祷:“上天啊,赐我一个女朋友吧,要不然,就老了!”

拍摄典型张鹏飞(张旭 摄)

1月26日,我和战友踏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一路忐忑,前路莫测。下了高铁,车站里空荡荡的,很难找到一个人,我们都意识到:这次武汉真的遇到困难了。
作为军事记者,虽然我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抢救生命,但我应该为这场战疫做些什么,此时也无暇顾及寻觅女朋友了。
战疫中,一件件振奋人心的事情,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无不让我深受感动,让我眼眶无数次的湿润,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力量。

第37次冲锋( 黄永梅 摄)

早产儿壮壮的出生,给我印象很深刻。
孩子父母同时患上新冠肺炎,母亲怀孕还不足月便被迫进行剖宫产。孩子生下后,母子随即分离,庆幸的是孩子没有被感染,而是送进了儿科,由医护人员照料。
母子第一次相见还是在护士们的手机视频中,当时我就站在壮壮妈妈身边拍摄,她留下的眼泪深深触动我的内心,我的护目镜里一片模糊。
随后,我进行了跟踪报道,直到壮壮一家人团聚。我也理解到爱的力量、家庭的坚韧。视频制作完后,我沉默良久,想着你在何方?或者说,我还能不能等到你……

手术室拍摄(刘天元 摄)

70多天的战疫中,近50次向着“红区”冲锋,我见证了太多太多的悲欢离合,汇聚成了太多太多的感动。
我很想骄傲地对你说:“站在江城,身在一线,我没有'害怕’,未曾'后悔’。我用镜头,为最美的天使留下最美的瞬间,为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留下英雄的故事与壮举,更为历史留下了一个个真实的抗疫记忆。”
不知道“你”在何处?一次次的任务,让我更加成熟。闲暇时我会想,尽管你来得晚些,但我不后悔,希望我能以最好的状态,把我最完美的一切展现给未来的你。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希望通过努力,让自己更加完美,期待咱们相见那天早日到来。

权东近影

2020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我在武汉见证了祖国的强大,见证了人民的力量。抗“疫”期间,我在现场!
希望未来的你,能理解我的晚到,理解我给不了你厮守。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义不容辞。即使我脱下这身写满青春的军装,也会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
期待战“疫”凯旋!期待我们能相约在武汉的樱花树下…… 

2015年阅兵留影(张国平 摄)

王均波 整理

赵晓霜 编辑

更多【我们家的“抗疫”故事】
王明明:一家人的归队。出发去远方,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儿
冉浩:假期里,我们这样陪孩子上网课
孔昭和:在受伤的日子里感受母亲的艰辛
王均波:火神山战“疫”即将告捷,我却再也见不到岳父……
耿一心:爸爸,我写的信您收到了吗?您什么时候从武汉回家呀?
梁波:如果不是隔离期间有闲暇,我们有耐心被父母“麻烦”吗?
左宇彤:当疫情遇到“虎爸”
王继新:写给女儿成人礼时的一封信
王悦:请把这“三个词六个字”快递到武汉光谷院区,让我爸爸看看……
一封给支援火神山医院亲人的家书
甄小龙:我家开心今年5岁,在小小的捐款仪式上说她有个理想
火神山医院感染六科一病区科护士魏莹,写了一封寄不出的家书
张天星:我第一次想到她是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
呼叫小飞侠!我的小心愿会实现么?期待你的回信。爱你的子辰
看看隔离区的她抽空写的这段文字!许春霞:你好,别来无恙
卢昊阳:爸爸,我和妈妈快两个月没见到您,您在武汉还好吗?
疫情是一场生命教育。张守权:“抗疫”中的一段小插曲
我是三二班高姿涵,今天我给大家讲:我们一家四口的三地战“疫”
我是罗宇萱,我学了一个手势舞,送给抗疫一线的叔叔阿姨
我是冯奕骁,今年8岁。我妈妈是解放军,她的很多战友去武汉了
梁波:大疫小民。一个湖北普通家庭的抗疫故事
家族群里,一封来自隔离区的信:致宅在家里的亲人们
疫情当前,你我都是考生。老兵爷爷和他的10岁孙儿选择这样做
足不出户怎么过?来看看这位小学三年级同学“最”特殊的假期
李君航:这个春节,我迷惘着无措着,也经历着见证着
栗梅:足不出户、储粮有限,我们能做啥?(太实用了,必须转)
王均波:居“家”隔离的这些天……
梁波:2020年春节,来自鄂东北小山村的一袋青菜让人眼眶热
崔佰喜:过年。回家过年的理由只有一个,不能回家过年的无奈谁懂
孔昭凤:终于有了一个无需“错峰”的团圆年,我们以爱的名义监管彼此
七年级同学吴锦怡,从福建回湖北过年,这些日子她经历什么?
郑国柳:疫情中,我陪96岁的奶奶共恍惚

武汉加油!
湖北加油!
中国加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