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我想买……”,父母的回答,可能决定了孩子的格局

 老张育儿 2021-06-08

每次带孩子外出,都会被他的那句“我想买……”打败,以至于很多父母,他们不愿带孩子出门,免得闹出尴尬。不难发现,孩子想买的东西,永远都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价值不菲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鞋子。

在家长看来,孩子这样的“购买欲望”,源于他的攀比心理。因此就会义正严词的回绝孩子,而且还会罗列出各种拒绝的理由,目的就是让他知道,这些物品不实用,且价格太贵。确实,在父母的数次拒绝中,孩子好像再也不提买东西的事情。

可能家长还会偷偷窃喜,觉得自己很会教育,就连买东西的欲望都能克制。殊不知,孩子之所以压制了购买欲望,是因为觉得自己“不配”这些昂贵的东西。慢慢的,孩子就不愿再开口索取。父母反复所说的那句“买不起”,听在孩子眼中就是“你配不上”。

说真的,可能这些零食玩具有些昂贵,但是大多数父母还是有购买能力的。他们只是想让孩子知道生活和赚钱的不易,然后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可是父母的教育,却给了孩子错误的感受,以为家里很穷,以为自己配不上这些价格昂贵的东西。

时间久了,家长会发现,孩子虽然听话了很多,再也不乱要东西,但是他的内心却慢慢自卑,总是不断的逃避和否定。父母的哭穷,限制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购买欲望,同时还有他的眼界、格局和思维能力。所以父母的回答,对孩子的影响太过深远,一定要谨慎思考。

很多时候,架不住孩子的哭闹,父母选择了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依旧会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这样的说教,还有意义吗?完全就是出力不讨好的行为。既让孩子满足了需要,又暗示他买东西带来的经济负担。最后的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愧疚,手里的玩具和零食,突然间就不香了。

面对孩子的消费欲望,家长应该如何回答呢?

想要购买玩具,这样的行为和心理是正常的,父母应该理解,并且给予正确的回应。只需记得,不要浇灭孩子的希望就好,让他对生活依旧保持美好的期待。

可以跟孩子商量,每个月选择一样特别喜欢的东西。当然,前提是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就是想让孩子明白,未来的社会中,想要的东西很多,但是唯有努力才能获得。父母可以延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避免他养成挥霍无度的毛病。

推荐四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养成理性消费的观念

1、跟孩子约定

每次出门之前,为了避免孩子有突发购买玩具的欲望,家长要先跟他们约定。提前告知孩子,此次出门的具体事宜安排,让他有心理准备。提前讲好规则,更易于应对孩子,减少了哭闹和不必要的麻烦。对了,记得事后要表扬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鼓励他继续坚持。或者,可以把孩子喜欢的玩具,当做礼物和惊喜送给他。

2、限制时间

成长路上,玩具和零食是不可获取的东西,所以家长也不能都拒绝。最好,可以跟孩子达成协议。若是碰见特别喜欢的玩具,家长可以允许购买,但是要提出响应的条件。比如说接下来的一个月,或者是两个月内,就不能再购买玩具。

3、零花钱购买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有零花钱,所以鼓励他用零花钱来购买。不仅让孩子养成了存钱的好习惯,而且还学会了有计划的消费。理财观念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千万不要小看“零花钱”的作用,对孩子来说是鼓励,更是认可。

4、劳动换取

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是很不错的事情。两岁之后,孩子就能做简单的事情,比如说扔垃圾,拿纸巾等等。让他参与到家庭劳动中,以此换取相应的劳动成果。立规矩的年纪,父母千万不要心软。最重要的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礼物,对他而言意义不同,也会更加珍惜所得的玩具和零食。

总结

理性对待孩子的消费欲望,不要让他们产生“低人一等”的心理。想要的玩具,让孩子用努力去换取,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不管怎样,父母都要保留孩子的期待和愿望,一旦心愿被浇灭的话,可能对生活都不再充满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