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虫子大危害,处理不当可能丧命

 ldtsg1957 2021-06-08

夏季来临了,不只是人们爱户外出行,打卡各种旅游圣地,享受网红美食,各种虫子们也都开始出洞,到处遛弯,顺便还找地方饱餐一顿,寄宿一宿……

千万别忽视了身边不起眼的虫子!往往被我们忽视的小虫子,却有大危害。稍有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会被夺去生命!

我们生活在物种多样性的一个环境,有积水、有血源(人或动物),就会有虫。小区里、公园遛弯、外出旅行爬山,都可能因蚊虫叮咬发生过敏。

虫咬皮炎和食物过敏,炎症有何不一样?

虫咬皮炎又叫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尤其在春夏季节的发病率最高。感染源一般为臭虫、跳蚤、螨虫、蚊子、蜂、蜱等昆虫。它们叮咬人体皮肤,分泌的毒汁引起过敏反应,部分人过敏反应强烈,则会引起发热等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为被叮咬的部位会出现红肿,常呈梭形,界线比较清楚,表面可出现水疱或大疱,部分皮损中心有时可见红色的瘀点(叮咬痕迹)。患者会瘙痒剧烈,有时还伴随刺痛、灼烧感。严重的会出现头痛、关节痛、发热、乏力、恶心等全身症状。

什么是蜱虫?

蜱虫,俗称“草爬子”,是专性吸血的有害节肢动物,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

蜱虫一般在四月到十月出没,当前正是它的活跃期,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牧场、草原、山地等环境中都很常见,对人和牲畜都会造成很大危害。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耳后、脚踝、腘窝、腰部、腹股沟等皮肤暴露部位。

如果在吃货排行榜上,蜱说排第二,估计很少会有其他物种自称第一。蜱虫可以牢牢附着在宿主身上好几天,就像是掉进了极乐世界,像用吸管喝饮料一样连吸几天血。且一生经历中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

硬蜱的成蜱体型大小在吸血前后差异很大,未吸血个体一般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腹上下扁平,吸血后雄性很少有膨大,但雌性饱血后体积会增大3~400倍。将这些血液消化后,蜱虫可以产卵多达上千个,孵化后,又会出现上千个吸血的吃货。

“蜱”一下,

竟会危及生命!

蜱虫的吸血方式很隐蔽,它叮咬后会不断释放麻醉剂,无痛痒感,所以人体经常感受不到。如果没有相关了解,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曾经被咬过,很容易延误最佳救治时机。

蜱虫在吸血的过程中,

也会携带很多病菌!

万一被蜱虫叮咬,

千万不能直接用手拔!

蜱虫分颚体和躯体两部份。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蜱虫的颚体有倒钩,会紧紧勾住皮肤,一旦被它们叮咬,生拉硬拽,很容易造成蜱虫颚体断裂留在体表引发过敏及感染。

可以用乙醚、氯仿、凡士林厚涂在虫体头部,使它窒息并松口,然后再用镊子轻轻拉出并消毒伤口。如果口器仍残存在皮肤内,就需要局麻下手术取出。

比起叮咬后的处理,

更重要的是提前预防:

蜱虫可以生存的场所远比我们想象中日常,小区楼下高一点的草丛、灌木,周末郊游的树林,自家喜欢钻树丛的小狗,都可能与之相遇。

1、避免在草地、树林或此类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进入此类地区,应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裤,必要时可用高帮袜子束住裤脚;

2、去户外前,可在皮肤和衣服上喷涂驱避剂;

3、户外回来后,更换衣服并检查身体和衣物是否有藏匿的蜱虫。野外一旦发现被咬,尽早去正规的医院,找医生解决。越早移除蜱虫,被感染的风险也就越小!

身边还有

哪些“虫虫”风险?

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千万要提防!

臭虫、跳蚤、蜜蜂、毛毛虫……

1972年,上海曾经大面积流行“桑毛虫皮炎”,先后造成50万人发病,流行病学专家从病因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入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病因为桑毛虫,并在自身感染实验中得到验证。迅速指导采取防治措施,成效显著。

专家提醒

如果不幸被毛虫蜇了,也同样千万不能抓,越抓红肿范围越大、皮肤越痛痒难忍。如接触到毒毛,应尽量去除毒毛。可用透明胶带或橡皮膏反复粘贴皮损部位粘除毒毛;并立即用肥皂水或碱水擦洗。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及糖皮质激素乳膏止痒、减轻炎症。皮疹泛发或剧痒可以口服抗组胺药,严重的需到医院就诊,可以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

海边游玩要当心,水母也有攻击性!

水母在伞状体的下面,那些细长的触手是它的消化器官,也是它的武器。在触手的上面布满了刺细胞,像毒丝一样,占上就会起疱、红肿、疼。

美丽与风险并存!出门在外,旅行游玩,切记要加强防范,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