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百战百胜的名将——元末军事家察罕帖木儿

 西一里2l6sluho 2021-06-08

“百战百胜”这个词是经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历史上那些著名军事家的业绩的。然而,真正能做到百战百胜,那又几乎是不可能的。从不打败仗的将军,即便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的。不过,这样的天才军事家却又确实存在,今天在这里,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百战百胜的名将,元朝末年的察罕帖木儿。

(一)

元朝末年,曾经辉煌一时的蒙古帝国急速地从强盛的巅峰向下坠落,统一天下还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整个王朝就已经朽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元朝的统治集团对内争权夺利、大打出手,为了争夺皇位动辄闹到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地步;对外则是一味地搜刮掠夺,敲骨吸髓,以满足自己荒淫享乐的需要。

在蒙古贵族集团胡作非为的统治之下,整个社会的承受力很快就突破了阈值。1351年,由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大起义爆发了。起义的烈火很快就燃遍了大半个中国,燎原之势不可阻挡。

真正百战百胜的名将——元末军事家察罕帖木儿

面对着红巾军起义,元朝统治集团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昔日威震世界的蒙古铁骑此时已经彻底腐朽,很多蒙古权贵甚至连马都不会骑了。当元朝的官军被派去镇压红巾军时,居然是连吃败仗,损兵折将。红巾军愈战愈强,1358年,红巾军攻克原北宋的都城开封,在这里恢复了大宋的国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同时,起义军领袖刘福通还派出三路大军北伐,攻克了元朝的上都,甚至打到了朝鲜。整个元朝的天下已经是岌岌可危、势如累卵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可以挽救大元王朝的救世主终于诞生了。他便是大名鼎鼎的察罕帖木儿。

(二)

察罕帖木儿与朱元璋同岁,而且还都是安徽老乡。只不过朱元璋出身于穷苦农民家庭,而察罕帖木儿则是贵族出身。

真正百战百胜的名将——元末军事家察罕帖木儿

细查察罕帖木儿的经历,我们会吃惊地发现,他的人生和五百年后的曾国藩极为相似,很大程度上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般。

察罕帖木儿生长于一个色目贵族家庭。他们家原属乃蛮族,是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名将木华黎的后人。不过到了察罕帖木儿这一代,他们早已汉化了。

察罕帖木儿有了自己的汉文名字:李察罕。还有自己的字:廷瑞。他自己也通晓诗书经典,吟诗作赋不在话下。李察罕曾经参加科举考试,只不过没有考上,不过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文化水平肯定低不了。此时的李察罕完全就是一个标准的书生形象,和五百年后的曾国藩如出一辙。

不过,红巾军起义的爆发改变了李察罕的命运。他毅然地投笔从戎,开始自己拉起一支武装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元朝虽然也像五百年后的清朝一样腐朽,但是他们至少还能够在一部分蒙古人中保留一部分血性。这点比清朝要强,清朝的八旗制度实际上是把所有的旗人都圈禁了起来,用二百多年的时间硬生生把他们变成了一堆废物,到了关键时刻,一点儿也指望不上。

蒙古没有这样的制度(当然,实际上他们什么制度都没有),如此一来,到了紧要关头,还是能够逼出像察罕帖木儿这样的人才的。

(三)

1351年,红巾军起义。1352年,察罕帖木儿就在自己老家安徽颍川(距离韩山童刘福通的起义地点不过百余里之遥)招募民团起兵,开始与红巾军对抗。这和五百年后曾国藩的经历十分相似,都是一介书生,投笔从戎,拉起一支拥护朝廷的队伍来。只不过,曾国藩是奉旨起兵,而察罕帖木儿自作主张罢了。

察罕帖木儿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有自己的朋友,汉人李思齐就是其中之一。这又和五百年后的曾国藩得到了左宗棠、胡林翼等人的襄助颇为相似。

不过,与曾国藩起兵后一路坎坷不同,察罕帖木儿起兵后,立刻就有如神助,从此开启了他神奇的军事生涯。

刚刚起兵,察罕帖木儿就和李思齐一起,用巧计攻破了被红巾军占领的罗山县城。在元军兵败如山倒的大背景下,难得地取得了一场胜利。为此,朝廷立刻就晋封他为了中顺大夫,汝宁达鲁花赤。

此后,察罕帖木儿的人马就越来越壮大,壮大的同时,他也不断与红巾军交手,虽然规模不是太大,但每次都能取得胜利,很快就成了红巾军的心腹大患。

1355年,刘福通正式迎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建国号为宋。为了消除自己的肘腋之患,刘福通亲率三十万大军来征讨察罕帖木儿,兵力在其十倍左右。

此时,察罕帖木儿刚刚在虎牢关一带,消灭了红巾军赵明远所部,人马急需休整。恰在此时,他的身边又出现了重大变故。原来,元朝朝廷为了镇压红巾军,千里迢迢地从大西南调来了苗族军队参战。当这些苗军到达河南荥阳之时,由于领兵的统帅突然病故,所以苗军无心恋战,竟然向着刘福通请降,要加入红巾军的队伍。

察罕帖木儿突闻此变,立刻表现出了惊人的胆略和战斗意志。他带兵连夜偷袭荥阳,迫使苗军全数向他投降。而在这时,刘福通指挥的三十万大军也已经逼近。察罕帖木儿的兵力远远不及,同时身边还有大量随时可能再次反叛的苗军,可以说完全处于劣势,如果率兵撤退,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察罕帖木儿却迎难而上。他激励士卒,鼓舞士气,勇敢地在河南中牟境内迎击刘福通的大军。

真正百战百胜的名将——元末军事家察罕帖木儿

两军交战之际,忽然风沙大起,直奔着红巾军的方向而去。察罕帖木儿乘机率领全军出击,红巾军大败。察罕帖木儿追杀了十余里,斩获无数,取得了一场空前的大捷。

(四)

从这一仗我们就可以看出,察罕帖木儿用兵与五百年后的曾国藩截然不同。曾国藩用兵讲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结硬寨,打呆仗”;而察罕帖木儿用兵却喜欢剑走偏锋,兵行险着,擅长用巧计、用突袭来获得胜利。两种打法各有千秋,完全是两位主帅各自的禀赋和性格造成的。

1356年,刘福通组织红巾军发动了三路北伐。西路军由李武、崔德指挥,兵锋直指潼关,目标是关中平原;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等指挥,进攻山西、河北一带;东路军由毛贵指挥,向着山东进攻,目标则是元朝的首都大都。

面对着红巾军势不可挡的攻势,蒙元朝廷惊慌失措,赶紧四面调集军队救援。这其中有一道命令就下达给了察罕帖木儿,要他率军去援救陕西。

察罕帖木儿率领大军迅速西进,与李武、崔德指挥的红巾军展开激战。他接连攻克淆陵、虢州等地,迫使李武、崔德放弃了已经占领的陕州进行转移。察罕帖木儿率兵紧追不舍,李武、崔德只得率兵退往鄂西一带躲避。

真正百战百胜的名将——元末军事家察罕帖木儿

第二年,红巾军再次对陕西发起进攻。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率军进入陕西,再次与红巾军激战,经过了一年的苦战,察罕帖木儿终于在凤翔战役中歼灭了红巾军的主力部队,迫使红巾军残部逃入了四川。陕西的形势彻底稳定了下来。察罕帖木儿也因此被蒙元朝廷封为陕西省台左丞,资善大夫。

就在此时,红巾军的中路军已经在山西获得了重大胜利,朝廷不得不倚靠察罕帖木儿来救急。1358年,察罕帖木儿率领本部人马进入山西境内,与关先生、破头潘指挥的红巾军交手。

中路红巾军的兵力远远超过了察罕帖木儿,但是察罕帖木儿十分善于用兵,多次击败红巾军,最终迫使红巾军北上离开了山西,直奔塞外而去。

(五)

到了1359年,红巾军的三路北伐大军都陷入了困境。西路军基本被察罕帖木儿歼灭,残部退入四川;中路军在察罕帖木儿的打击下,进军塞外,竟然一路杀到辽东和朝鲜去了;东路军则在山东境内发生内乱,主帅毛贵被杀。因此,中原只剩下了刘福通一支孤军。

察罕帖木儿抓住这个战机,率领全部人马向着汴梁发起了进攻。刘福通部红巾军多次出战,皆被元军击败。到了五月,察罕帖木儿率军将汴梁团团包围。

围城战持续到八月,城中粮尽,察罕帖木儿趁机发起了总攻。元军一夜之间攻破了城墙,刘福通率数百骑保护着宋主韩林儿逃走,而包括韩林儿的皇后在内数万宫眷、家属,还有五千政府官员皆被元军所俘。北方红巾军遭遇到了惨重的失败。

至此,整个中国的形势可以说已经发生了逆转。红巾军从一开始占据了大半个中国,现在变成了北方的红巾军大势已去,只剩下了南方的红巾军还基本完好,但是也陷入了自相残杀之中。蒙元朝廷的统治一下子又变得大有可为了。

而造成这一大好局面的主要功臣就是察罕帖木儿。虽然,当时北方各地地主武装众多,但是实力最强,战功最卓著的还是察罕帖木儿,主要的胜仗都是他打的。他自己现在已经变成了蒙元朝廷的主要支柱,一身系天下之安危。

真正百战百胜的名将——元末军事家察罕帖木儿

在攻克汴梁之后,察罕帖木儿就把主要目标对准了山东。此时,山东的红巾军主要集中在省城济南一带。由于群龙无首,所以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战斗力却不强。

察罕帖木儿带领自己的义子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等人,指挥十余万大军,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向着济南发起了进攻。王保保率军直逼东平,强渡黄河,迫使东平的红巾军守将田丰投降。

察罕帖木儿自己率领一支人马直接进攻济南。一路上所向披靡,接连击败各路红巾军,杀到了济南城下。在击败了红巾军的增援部队后,最终攻克了济南。

济南被攻克后,察罕帖木儿被朝廷任命为中书平章正事,知山东、河南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中丞,几乎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

(六)

这时,整个山东的红巾军只剩下了益都和莒州两个据点。察罕帖木儿派兵攻打益都,如果打下益都之后,整个中原就将彻底消灭红巾军。此后,察罕帖木儿势必率兵南下,向南方红巾军发起进攻。南方的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各部各自为战,彼此攻伐,察罕帖木儿有很大的胜机。

然而,就在此时,重大的变故发生了。

已经归降元朝的原红巾军将领田丰和王士诚又生了异心。田丰投降后,见察罕帖木儿“待朝廷使甚简傲,又所施多术数,无忠诚心,田丰乃忿曰:'我以山东地降汝,又为汝平海上诸城之不同心者,诚以汝为元朝中兴人物也,今若此,是汉室之曹操耳,使汝为曹操,我岂不可为之耶?’”

也就是说,田丰觉得察罕帖木儿实际上是个曹操式的人物,既然你能当曹操,我为什么不能当?于是,田丰和王士诚密谋刺杀察罕帖木儿。

1362年6月14日,察罕帖木儿按照事先的安排,到田丰的军营中视察。出发之前,他手下的将领都劝他不要去,但是察罕帖木儿不同意。将领们又要他带勇猛的卫士一同去,也被察罕帖木儿拒绝了。最后,他只带了十一名侍从就骑马来到了田丰的军营中。

结果在田丰的军营中,察罕帖木儿被王士诚刺杀。

察罕帖木儿死后,他的义子王保保率军攻克益都、莒州,生擒了田丰和王士诚,将其剖腹挖心来祭奠自己的义父。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于大势无补了。

真正百战百胜的名将——元末军事家察罕帖木儿

察罕帖木儿死后,元军群龙无首。王保保年轻不能服众,孛罗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关保等军阀首领先后和他发生冲突,最后闹到了自相残杀的地步。这内战一打就是五年,而朱元璋利用这五年的时间统一了长江流域,成为了整个中国最强大的力量,建立了明朝,发动了北伐。在明军的打击下,王保保等人只好跟随着元顺帝一起逃回茫茫草原去了。

(七)

可以说察罕帖木儿是一个真正能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实际上,朱元璋最为忌惮察罕帖木儿,在听到他遇刺的消息时,朱元璋不禁高兴地大叫:“天下无人矣!”意思是从此没有能够他对抗的英雄了。

如果察罕帖木儿不死,以他的雄才大略,和朱元璋较量起来,真的是胜负难料。天下的局势不知道该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他的死成全了朱元璋,这只能让人感慨造化弄人。

不过,察罕帖木儿真的是一位古今罕见的名将,他征战十年,大小上百次战役,除了1357年攻打陕州之战,由于红巾军防守严密,未能攻克,撤军而回之外(当然这也不算败仗),其余的各次战役无不取胜。黄河流域的上百万红巾军,竟然几乎被他一人横扫,骄人的战绩世间罕见。

可以说,察罕帖木儿绝对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百战百胜的名将。

一般的网友都是从《倚天屠龙记》中知道察罕帖木儿的。其实,《倚天屠龙记》对察罕帖木儿的介绍并不符合史实。察罕帖木儿并没有被封为汝阳王,他是死后才被追封为忠襄王的。另外,察罕帖木儿起兵时年仅三十四岁,遇刺身亡时也仅有四十四岁,绝对不是《倚天屠龙记》中描写的一个老头。

王保保是察罕帖木儿的义子,并非亲生。他实际上是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当然,察罕帖木儿也没有一个叫做赵敏的女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