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益气血的根本是调养脾胃

 图书 馆员 2021-06-09

补益气血的根本是调养脾胃

很多朋友对莲花说,希望我能写一篇关于调养脾胃的帖子。莲花也非常想就这个话题跟大家再深入的交流一下,因为在每个人的健康方面脾胃所起的作用真的是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量来生活、工作,也就是说脾胃是健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莲花这篇帖子的中心思想就是:

树立养生的正确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盲从,不要偏激,真正的让大家都能认识到补益气血的根本是调养脾胃,调养脾胃的根本是合理饮食!

可是现在很多所谓的养生专家说的最多的不是如何养护脾胃如何好好吃饭,而是天天在讲虚和补——补血补气补肾补心,总之只要说到养生就是一个字“补”。补字经现在很多专家们的渲染和宣传,令老百姓歪曲和误解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其实“补”字,在中医理论中的解释并非是补药也非是补品,而是一种概念,就是固摄。就是将自身的精气神与气血能量固摄住,保持动力,保存自身现有的能量和实力,不无谓的失散。比如说你是个先天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只要固摄方法得当,保存自身的现有的能量,帮助自己平衡阴阳,疏导血脉,就是补就是养,你的身体不一定就很不好。

而一个身体先天很好,很壮实的人,饮食无度、夜夜笙歌,淫欲无度,每天都吃补品补药,就像服用兴奋剂一样,给身体多一些外力刺激而已。其实他自身的机体已经难以平衡阴阳,也无法固摄能量,在他消耗完自身先天的元气与精气后,他会大病不起,或是暴病而亡。

先天的精气神就像银行的存款一样,您只知道支出,而不知道积存,如何能够长久,一但存款花完了,您不是乞讨就是饿死啊!!!大家看看以前的皇帝啊、达官贵人啊,哪个不是天天人参、鹿茸、阿胶当饭吃,结果怎么样呢?还不如一个老百姓长寿呢!

补养气血、固摄能量与保持动力不是说靠吃补药和补品能办得到的。那么怎样补养气血固摄能量呢?先来说说气血从哪里来吧!这个问题很多朋友也说不清楚,认为血从心脏里来,这是片面的了解,心脏只是管理血脉的而非血的源头。
黄帝内经讲的很清楚,胃经主血。就是说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是我们的后天之本。人活着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依靠胃腐熟,然后经过脾来将全部精华上输给心肺等脏器。所以脾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脾需要了解四方的情况,知道各个脏腑对气血的需要来保障供应。又被称为仓廪之官,所以脾是五腑六脏的后勤部长,胃是气血原料的制造者。脾胃合起来就是气血的来源。

既然脾胃是气血的来源,那么就说明食物是气血的原料而非是药物和补品,因为胃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吃饭、活下去,而不是为了吃补药吃补品才长出来的。血的真正来源是脾胃,明白了这一点,您就应该明白吃饭的重要性。不要再去天天惦记着什么补药补品能养气血了。养气血就是要好好的吃饭,补血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食物来补。

在中医诊断中对胃气的强弱非常重视,胃气的强弱直接关乎到病情的轻重。《黄帝内经》在平人气象论中写道: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者曰逆,逆者死!就是说正常人的脉气都来源于胃,所以说胃气就是正常人的脉气。人的脉象中如果没有胃气,那就叫做“逆”,逆就是会死亡!所以胃气虚弱就可以直接引发多种疾病,因为胃气虚弱直接的结果就是气血不足,而气血不足才会百病缠身。知道了这些您大概就明白了养护脾胃的重要性了吧!

其实补气血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秘方绝技,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好好吃饭!提到好好吃饭,有人会说我每天吃的好东西很多啊,什么鸡鸭鱼肉、海参燕窝,怎么我还是很虚弱啊?莲花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您,您吃进去的东西没有补气血,都制作了垃圾了,这些东西不是生了湿就是生了痰,再不就是生了寒、生了热,总之没有生了气血!为什么呢?这就是好好吃饭究竟是该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早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黄帝内经》中的原文:“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您明白了吧,就是说人生存是依靠饮食水谷为根本。水谷的精微都是由脾胃制作成气血输布到全身的,所以断绝了水谷,人就要死亡。“水与谷米”这里没有说肉、蛋、奶、补药……就是说了粮食,五谷杂粮

看看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的饮食法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就是最好的说明。五谷是养命之根本,被放在了首要的地位,其它的蔬、果、畜都是辅助和补充。很多人之所以认为自己吃得很好,但是仍然有气无力,而且越来越胖,就是因为现在的人,总是拒绝或减少吃主食,然后大量的吃肉、吃生冷的蔬菜水果,理由是吃了主食发胖,吃这些不会胖!这真的是颠倒是非的说法。

肥胖并非是因为吃多了主食造成的,而是体内脾、肾、肺脏的阴阳失调,多湿邪痰饮,无力完成水液的气化和代谢,致使湿邪痰饮潴留体内,这正是气血不足、阳气不足的表现,而不吃主食只会更加重气血不足,更加无力去推动运化,造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身体的元气与气血就将消耗殆尽。

其实黄帝内经早就告诉了我们:鱼生火、肉生痰。对于肉类、蛋、奶,这些人们一直认为比粮食、蔬菜水果有营养的观念,现在仍然是需要慢慢来扭转的。黄帝内经中就直接指出经常大鱼大肉的人,体内的邪气会难以疏泄,产生内热,身上就会长疮疔、湿疹、溃疡、痔疮。

比如现在的很多婴儿都是长一身湿疹,发痒流水,孩子遭罪大人焦心,其实这都是大人们长期大鱼大肉、嗜食辛辣生冷的结果,孩子吃的奶水是母亲的血转化来的,而母亲长期嗜食大鱼大肉、辛辣生冷,生了孩子又大量进补,这样产生的的燥热、湿热也就随着奶水喂给了孩子。小儿的各个脏腑还都很娇嫩,面对这些,没有办法解毒没有办法代谢,可是身体会自救,为了不让肝胆和脾胃被热毒湿毒给消灭了,所以只有把这些湿热从肌肉皮肤中逼出来。肉食多吃了还会增强性欲而消耗肾精。肾精我们先天之本,肾精一但衰微人就急剧衰老直至死亡。所以肾精尤其需要固摄!

如何才能算好好吃饭

下面,莲花来为各位朋友们相信的讲讲如何才能算好好吃饭吧。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如何调养脾胃的关键和具体的方法。

一、每顿饭只吃八分饱

这就是吃够而不吃过!每顿饭都不要吃的过饱,因为胃消化食物也需要消耗气血能量,吃得过饱会加大胃肠负担,而且吃下去的东西也不能够全部吸收。所以每顿饭都要注意不要过饱,八分饱是最好的状态。过量的食物只会给脾胃带来负担,给身体带来垃圾的。

二、粥与主食要足量

在一顿饭中,粥与主食的总量要占二分之一,也就是一半主食和粥,一半是菜肴。这样吃下去的五谷杂粮、豆类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制造气血的原料,也能让体内的阴阳平衡。早餐和午餐的主食要量大一些,晚餐就以粥、糊为主。

三、细嚼慢咽是关键

说到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真正做到过。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吃饭的时候经常都是匆匆忙忙,根本没有把每一口饭菜充分的咀嚼。而我们吃下去的饭到了胃里是要依靠胃腐熟成糊状才能让身体吸收的,大家想想胃里又没有长牙齿,只能全靠胃不停地蠕动,胃内的黏膜就像我们口腔内的黏膜一样,这样我们吃下去的冷的、热的、辣的、硬的、大块的,在胃的蠕动中对黏膜的刺激会多大呀。

我们长了牙齿就是为了咀嚼的,不要把牙齿的任务交给胃来完成,这是对胃的摧残!希望大家都不要做这种残忍的事情,应该尽最大努力来爱护我们的脾胃。要尽量的将入口的饭菜充分咀嚼成为细细的糊状,这样咽下去以后可以减轻胃非负担而且可以充分吸收,这就和让大家经常喝些米糊的道理一样,是能够利于吸收的。

四、冷饮与辛辣猛如虎,是脾胃杀手

自从出现了冰箱冷饮就占据了很多人的胃,夏天没有了冷饮很多人就觉得活不成。尤其是夏季酷暑难耐的时候,一瓶冰镇饮料、一个冰淇淋似乎会让你爽快无比,但是大量的低于体温三十多度的饮料会让您的胃内所有的血管剧烈收缩,胃部需要的气血就会急剧增加,心脏和脾脏就必须调动大量的血来帮助它,要用自身的热量来把冰凉的饮料暖热,你想过吗,您嘴上的痛快是需要消耗脾胃多少能量啊?!

这样的冰凉多了自然就转化成了寒、寒又转化成痰湿积存在了脾胃当中。大量的进食冷饮、生鲜果蔬是使脾胃大量积存痰湿的主要原因。经常这样脾阳就会严重受损,心脏也会跟着受累。

五、素食并非没有营养,清淡也并非是不放油、盐

很多朋友认为素食没有营养,吃的时间长了人就会很虚弱,事实并非如此!莲花从小素食,一切动物性的食物都不吃,也不喝奶,因为受不了奶的腥味,就是吃五谷杂粮加各种蔬菜、豆制品,莲花身高一米六三、体重108斤,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是学校舞蹈队的队长,老师说莲花的柔韧性非常好,每天下了学还要进行舞蹈训练一到两个个小时也不觉得累,这样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没有间断过。

在学校里每次运动会都是全年级女子一百米和二百米的冠军,体能比其他人都好。要说是莲花先天体质好的话,莲花告诉您,莲花还是个早产儿呢,早产了将近一个多月,而且妈妈生莲花的时候已经三十六岁,身体非常不好。莲花可真的不是天生强壮的人啊,都是后天靠着每天好好的吃饭养的气血,可惜的是上大学住校的时候吃辣椒把胃给伤害了,现在正在努力的养护脾胃啊!

六、不要靠不吃饭来减肥,尤其一定要吃早饭

前面说过了,肥胖不是因为吃主食,而是脾虚体内痰湿过盛,难以运化。所以减肥靠不吃饭是错上加错。好好吃饭,细嚼慢咽,不睡懒觉,多走路每天步行一到两个小时,每天早晚摩腹,多练习深呼吸,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品如薏米、茯苓、白扁豆、山药……就可以有效的去除身体的垃圾,垃圾排出去了,身体自然就轻松了。

如果湿气过重,还可以通过经络按摩,服用一些健脾利湿的中成药。千万不要饿着肚子还去健身房跑步跳操,这样只会加剧气血的衰败,一但胃气虚弱到极点,就会形成厌食症,就是胃气没有了,所以很多减肥减成厌食症的人最后让吃也吃不下了,因为胃气已经没有了,最后只有死亡。这就是无胃气则死啊!其实现在很多女孩就开始减肥,并不胖的人,非要把自己饿成皮包骨头,说是骨感美,唉,她们将来还哪有气血能量来当母亲呢?

七、便秘并非就是上火

便秘,很多人都认为是上火了,拼命的吃生冷水果,蔬菜,还有下火药、通便茶,真上火的管用,不是因为上火的还会更糟糕。为什么呢?便秘可以分为气秘和血秘。气秘是因为肺肾气虚造成的,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肾司二便,所以这两脏气虚造成推动无力就会形成便秘,这样的便秘大便并不干硬,但是排出困难,排便后还会觉得气短、心慌、疲倦。

血秘是因为血虚肠燥,津液匮乏造成排便困难,这种便秘的大便干硬,很多老人或是产后、病后血虚的人会有这样的情况。这两种便秘的治疗方法都必须是调气养血才能见效,如果乱吃生冷和寒凉药,只会雪上加霜的。所以有便秘的朋友一定要辨症,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够很好的治疗。

八、饭桌上不要说令人不愉快的话题

很多家庭都是到吃饭的时候才能聚到一起谈天说地,有的时候难免会因一些家庭琐事拌两句嘴,或是教育孩子进行训斥,这些都要坚决杜绝,有什么事都放在吃饭以后再说。因为人一生气就会造成肝气上冲、肝胆郁滞,然后导致胃气受制,无法好好工作

西医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人生气和焦虑的时候会大量的分泌胃酸腐蚀胃黏膜,造成泛酸烧心。其实这正好证实了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中肝胆五行属木,脾胃属土,肝胆之气要克制脾胃,正常情况下起到疏土的作用,而木的五行在味道上表现为酸味,所以当人生气的时候肝气上冲到胃里,才会表现为胃酸增多,这就是肝气犯胃造成的

您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一定要记住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令人不快的话题,就是平常也要记住不要生气动怒,否则损伤肝胆和脾胃。人只有心平气和才能身体调和,这也是中医注重情志养生的重要性。

九、饭后静养一个小时

要坚决的杜绝饭后马上看书、看报、上网、看电视的行为,因为饭后气血要尽量的供应给胃来消化食物,这个时候看书看报上网,就要调动气血到大脑和眼睛,就会减弱胃部的供血。而胃又必须有足够的气血供应,于是乎心脏就要加力泵更多的血给这几个器官,连锁反应就是让心脏、胃、大脑、眼睛都很累。而胃和心脏都受到了损害,所以最好保持饭后一小时内不要做这些事情,可以静静的坐一会,让气血充分的去胃部工作。
十、晚饭要早吃,坚决杜绝吃夜宵

晚上不要熬夜,就要求晚饭尽量的早吃,而且不要吃得过饱,要清淡一些,避免油腻。因为十点钟要睡觉,吃饭晚了,又吃得非常饱,胃还没有充分的消化完饭就要睡觉了。睡觉的时候血液循环都会减慢,胃里还有大量没有消化完的食物就会让胃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来工作,而且胃也不能够充分的休息,因为胆汁要参与消化这样还会连累肝胆跟着受累,长期这样就会形成胃病和肝胆结石疾病。所以晚饭要早点吃,距离睡觉要最少要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药补食补各有侧重,结合使用效果高
自古的老话说:“三九要进补 ,来春打老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八种治法:下,吐,汗,和,温、清、消、补。

对,这个“补”啊,也是中医拿来治病用的手段之一。因为,中国的养生传统就是讲究“治未病,预防在先,提升体质”的嘛。

那么,在冬季这个收藏季,进补,是最最重要的事啦,三九前后进补,是进补的最佳时期。

《黄帝内经》中就有“虚则补之”、“损者益之”。

就是根据补法,来服用一些中药或者食物,通过滋养、补益气血,调养人体的一个或多个脏器,使之气、血、阴、阳,都能得到补益。

进补呢,有两种补法。

药补

因为,“虚则补之”嘛,所以,虚人,才是需要补益的人。别的病家,可不是需要补的啊,这个要搞清楚的啊。有病邪的体质,需要先把病邪驱除,病家纯虚无病了,再来吃补药。

以免“闭门留寇”,就是把病邪又封存在体内了。

那有哪些症状,是虚人所特有的呢?

体虚乏力、少气懒言、不耐劳累、经常感冒、容易出汗、内脏下垂,等等。大致,林妹妹的这种体质。

还没有做什么事呢,就说:“哎哟,这个周末一天没上班,也没做什么事,怎么总这么困呢。哎呀,我再去睡一觉。”这个,就差不多是虚弱的症状了。

这种情况呢,就需要服用一些中成药,比如:薯蓣丸、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桂附地黄丸,等等。长期地吃着,补养着。

这薯蓣丸号称“补虚第一方”,涉及的面非常广,可以补益气血,也能帮助消化、养脾胃,等等。

这补虚呢,也是有步骤的。

先要养脾胃,再来养气血,然后才能针对性地再做调整。若是没有好脾胃,吃什么药,喝什么补汤,怕是都难以见效啊。

所以,我们回复健康美丽QQ群94363365的群规建议:先服用一个月的香砂养胃丸,再服用三个月的归脾丸。这样,脾胃保养调整到能正常的状态了,再做什么样的治疗手段,都有了基础啊。

喝些养气血的肉汤啊,牛肉汤啊,炖些鸡汤,煮个党参红枣米饭,还可以吃些个猪肚煲土鸡、海参粥,等等,又好吃又补益的这些药膳。

吃什么可以补什么,身体是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吃哪些药膳?我们过去都有分享过啦,都是好详细的呢。
养脾补虚造血快,清水慢炖牛肉汤。
对症施补

《黄帝内经》有讲过补益的具体取用原则:“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我们为什么要补呢?因为虚啊。不虚不用补,就像肚子不饿不用吃饭一样。饿了肯定要吃啊,不吃,人会饿伤胃。

不饿的时候呢,可以不用非得到点吃上两碗米饭。因为不饿就吃,有可能导致此时吃了,胃会被撑伤。

先确定了我们有虚的问题,需要补,再来看这进补的原则和取用。

说到这个“形不足”呢,它是有一个标准的,到达这个标准了,就不叫“不足”了。这个标准在《黄帝内经》里面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平阳秘的人呢,阴气平顺,阳气固守,两者互相调节,并且维持着相对的平衡。这样的人,是不胖不瘦的。

所以,瘦子是形不足,虚肥、水肥等等病态的肥人,也是形不足。

比如有些个人,看起来白白胖胖的,一伸出舌头来,是水当当的。这种的是水肥,不是健康的状态。这种情况的,是阳虚湿重,需要调理的。这样的情况,要补气,气足了,排垃圾的能力就足了。

排湿水,排淤血,排什么样的体内垃圾的能力都有了。人体就不会过于瘦,而是骨肉匀亭的。也不会太肥,而是身材线条棒棒的。

“精不足”呢,指人体的精髓亏虚。

什么样的标准,才是精髓足的呢?看看修真修行的那些人啊,有些修行有成的修者,目光明亮,精光四射。这样的眼睛,是“点漆般”的黑亮的。这个就是这里提到的那个精。

《内经》说:“有诸内必形于外”。这样的眼睛呢,是内在精足,流于外表的一种形态。或者呢,有些人一看就是精神气很足的样子的,每天都是很有精神的,精力充沛的。这种就是精足。

不是指个头胖大,体型很硕大的感觉,不一定的啊。有些人虽然个头大,走起路来拖着脚跟,气喘吁吁,这种的,就是“精不足”。

这种情况的呢,应该补益一些高营养的食物和药材,比如牛肉汤、熟地、鹿茸等等。

好啦,都搞清楚了,那就判断一下,有虚,那就补起来吧。没虚,恭喜,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啊,保持健康好体质。

养生进补 先读箴言

   提起补,很多人首先就会想起人参、鹿茸和鸡鸭鱼肉,其实这是一种十分片面的认识。“补”在词典中有补充、补养、修补等多种含义,也就是说只要缺乏某种物质或方法,若能及时做到补充、添补,则均应属于“补”的方法。

   祖国医学认为,“补法”是一种能增强体质、改善机体虚弱状态的方法。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补”的含义应该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的解释,从狭义方面讲,主要包括药补、食补两方面;而若从广义的方面讲,凡能“增强体质、改善虚弱状态”的方法,如神补、动补、静补等均应属于补的范畴。所以笔者认为,“补”的方法决不只限于药补与食补。

   补益方法多,进补要选择

   食补 “人以食为天”,所以说食补是机体的最基本的补法。孙思邈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养生也。”《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段话可以说是食补的基本原则。从现代的观点看,就是说食补一定要做到多品种、多变化,粗细粮、荤素食、主副食要做到合理搭配,尽量做到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以及纤维素等的摄入平衡。

   药补孙思邈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耳。”年老体弱或身患重病体质恢复之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补。

   神补精神情志正常是身心健康、气血流畅的重要保障。若内伤七情,则气血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常,百病丛生。所以,在精神调养上应做到心胸开阔,开朗乐观,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重视“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思念以养其心”,这不仅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也会使气血更加流畅,有利于身心健康。

   睡补生活规律,起居有时,劳逸结合,娱乐有度,性生活有节,学会科学健康地生活,特别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戒烟少酒,这对保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补重视运动锻炼,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增强体质,使新陈代谢更加旺盛,气血更加流畅,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关节也会更加坚强而富有弹性,防止早衰,有利于健康长寿。

   静补 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是健康的重要保障。所以在重视运动的同时,也要重视静养。特别是一些脑力劳动者,若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间较长,或心情比较烦乱时,往往需要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调养精神,可独处静坐,或闭目调息,或听听音乐,或练习书法,或进行编织,等等,均可达到宁神养心、身心皆静、恢复大脑疲劳之目的。

   进补有“箴言”,误区要避免

   (1)进补目的要明确进补有多种方法,所以,一定要做到“因人(区别不同性别和年龄)、因地、因时”制宜,根据进补的目的,选择最佳补益方法。如那些整天伏案工作,静多动少、精神紧张、浑身是病而又找不出病的“亚健康”人群,实施“动补”的效果往往会比药补更有效。

   (2)食补优于药补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除了因病致虚,或处于特殊生理阶段(如衰老期、孕产期等)外,绝大多数人只要能做到合理膳食,不挑食,不偏食,保证膳食平衡,就能保障营养的供应,维护健康。但食疗进补也要做到“因人而施”。正如医圣张仲景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所以说,在治病养病过程中,不可忘记“饮食宜忌”。

   (3)无虚不可进补 药补不是万能的,只有身体虚弱实施药补效果才会理想。“是药三分毒”,药性均有所偏,所以无虚不宜进补,也就是说,任何人、任何时节若没有虚症,都没有必要进补。

   (4)单纯邪实不补 就是说患病邪气壅盛但正气不虚者不宜进补,以免导致“闭门留寇,留邪致变”。因为补益之品有固本收敛作用,不利于体内病邪和毒素的消除。一般说来,不论什么季节,服用什么补品,凡遇到感冒发热、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痛泻痢等情况,均应暂停进补。特别是在进补过程中,要注意不被“大实有赢(虚弱)状,至虚有盛候”所迷惑。也就是说有些患者表面上虽有“虚”的表现,而实际并不虚。如肥胖之人,多有痰湿壅盛的表现,但却往往出现神疲倦怠、动则气喘的症状;也有一些患者虽形体消瘦,但却有瘀血痞块等存在。对于这些患者一般不可进补,必要时可采用“攻补兼施”或“消补结合”的治疗原则。

   (5)做到辨证施补 虚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以及五脏虚等不同,所以药补一定要请医生指导,做到对症施补。若盲目进补,补不对症,非但无益,反会出现“误补益疾”的不良现象。如补气之品用之不当,常致腹胀纳呆、胸闷不适;补阳之品,性多温燥,用之不当则有伤阴助火之弊;补血之品,性多粘腻,对湿滞中满、食少便溏者慎用;补阴之品,多甘寒滋腻,对阳虚畏寒、痰湿内阻者则不可用。

   (6)谨防虚不受补 一般而言,身体虚弱者消化功能都差,所以不管是药补与食补,都要防止“虚不受补”。补药滋腻的多,不易被胃肠吸收,用之反加重腹胀、纳呆等。因此,进补时一定要顾及脾胃能否吸收,必要时可先调理脾胃,等脾胃健壮再施补,或补益药物与健脾醒胃之品(木香、砂仁、白寇、焦三仙等)同用。即使是单纯的食补,对脾胃虚弱者,也要注意平补、清补、缓补(补品宜清淡,或采用少食多餐等方法),不可骤补、峻补。

   (7)掌握进补剂量 采用药物进补一定要严格掌握用药剂量。用量过小杯水车薪,疗效不显著;用量过大则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如果自己不清楚,应请医生指导。在剂型的选择上,服用时间较长,宜选择丸(片)、散、膏剂等,若短时间服用,可选煎剂或药膳炖服等。(www.)而对于“动补”等,也要注意掌握“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等原则。

   (8)重视形神兼补在祖国医学中,历来把“形神兼备”作为健康的标准,用现代的话说“形神兼备”就是不但应该体格健壮,而且要“心理健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只重视“形体”虚衰的进补,而忽视了精神的调养。调养精神有很多方法,如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旅游赏景、向人倾诉(话疗)等都是“神补“的有效方法。著名医学家吴尚先就曾指出,唱歌解闷、听曲消愁,“远胜于服药者矣!”

   总之,进补“药症相符,大黄亦补;药症不符,参茸亦毒”,绝非“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正如清代名医余听鸿说:“见病不可乱补,一日误补,十日不复,服药者可不慎乎。”

进补原则——辨证施补

    在进补时要对虚弱症状仔细观察,全面分析,辨别出虚证的性质(气、血、阴、阳)和发病的部位(心、肺、脾、肝、肾等)、疾病的趋势,最后制定相应的进补方法,这就是辨证施补。对于一些症状明显,机体亏虚严重的虚证,在进补方法的选用上须以药补为主,辅以食补,必要时还需采用其他一些治疗方法给予配合。
    【气、血、阴、阳虚证】
    1.阴虚证 是指机体阴液不足的证候。
    主要表现:形体消瘦,面色憔。淬,目眩耳鸣,口燥咽干,舌质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伴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质红线,脉细数者,为阴虚内热证,也称为“虚热证”。温热病后期,阴液耗伤,还可见心烦不眠,或昏沉欲睡,手足蠕动,时有抽搐。
    进补方法:主要采取滋阴的方法,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二至丸等方剂。同时可食用一些滋阴的食物,如蜂蜜、饴糖、百合、拘杞子、银耳等。
    2.阳虚证 是指阳气不足的证候。
    主要表现:面色眺白,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蜷卧自汗,口淡乏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胖嫩,苔白润,脉迟无力等。
    进补方法:重在温阳,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全鹿丸、右归丸、龟龄集等方剂。同时可食用温阳的食物,如虾、核桃仁、麻雀、狗肉、鹿肉、羊肉等。
    3.气虚证 是指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的证候。
    主要表现:神疲乏力,声低懒言,气怯气短,头晕泪汗,纳呆少食,舌淡胖嫩,脉虚无力。严重时可见神昏,汗出,肢冷,脉搏微弱。气虚严重者可表现为气陷,出现腹部坠胀感或腰酸腰痛,同时伴有脱肛、子宫下垂或其他内脏下垂等症。
    进补方法:重在补气,可选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玉屏风散等方剂。同时可适当的食用补气的食物,如鸡肉、菱角、栗子、糯米、泥鳅等。
    4.血虚证 主要表现为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月经失调(经少、经闭、或周期延迟),舌淡,脉细弱。
    进补方法:重在补血,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四物汤,八珍九,十全大补膏,河车大造丸等方剂。
    同时可食用补血的食物,如猪心、猪肝、龙眼肉、花生、菠菜等。
    【心系虚证】
    1.心气虚弱主要表现:心悸,气短,自汗,易惊,健忘,面色淡白,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难以人眠,舌苍白,舌质淡,脉细弱等。
    进补方法:补益心气,可选用养心汤等方剂。还可选用人参、茯苓酸枣仁、五味子等中药,辅以猪心、羊心、莲子等食物。
    2.心阳虚弱主要表现:心悸或怔忡,易惊,健忘,难寐或但欲寝,面色晄白,自汗神疲,少气懒语,畏冷肢凉,苔白,舌质淡润,舌体胖,脉细弱迟。心阳衰微则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甚者昏迷,脉微欲脱或见结代等。
    进补方法:温补心阳,可选用保元汤等方剂。还可选用人参、黄芪刺五加等中药。
    3.心血亏虚主要表现:心悸或怔忡,心烦,不寐,健忘,头晕目眩,面白无华,唇指甲淡,舌质淡白,脉细弱等。进补方法:补血安神,可选用四物汤等方剂。同时可选用补血食物,如猪心、鸡蛋、鹌鹑 、大枣、桑椹、葡萄、龙眼肉等。
    4.心阴亏虚主要表现:心悸或怔忡,心烦,不寝,潮热或低热,五心烦热,盗汗,唇燥咽干口苦,尿黄便结,舌红少津,无苔或薄黄苔,脉细数等。
    进补方法:滋阴安神,可选用补心丹等方剂。同时可选用柏子仁、王竹、麦门冬、猪皮、鸡蛋等。
    【肝系虚证】
    1.肝血亏虚主要表现:两眼干涩,视物模糊,或雀目,头晕,面白无华,唇、指甲淡白,胁痛,经少或经闭,舌质淡白,脉弦细等。
    进补方法:补养肝血,可选用补肝汤等方剂。同时可选用当归、熟地黄、白芍、枸杞子、猪肝、鸡肝、牛肝、牛蹄筋、菠菜、胡萝卜等。
    2.肝阴亏虚主要表现:两眼干涩,视物模糊,胁痛,潮热或低热,五心烦热、盗汗、唇燥咽干,口苦,尿黄便结,舌红少津,无苔或薄黄苔,脉弦细数等。
    进补方法:滋补肝阴,可选用一贯煎等方剂。此外可选用女贞子、龟版、石斛、乌骨鸡、鸽肉、鹌鹑等。
    【脾胃系的虚证】
    1.脾气虚弱主要表现:食少,腹胀便搪,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舌苔淡白,脉缓细弱等。
    进补方法:补益脾气,可选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剂。同时可选用党参、白术、黄芪、薏苡仁、山药、猪肉、兔肉、鸽肉、青鱼、鲫鱼、粳米、大豆、扁豆等。
    2.脾阴亏虚5主要表现:消瘦乏力,纳呆不思食,食之腹胀,唇干口燥,五心烦热,尿黄便结,舌红苔少,脉细数或涩等。
    进补方法:滋补脾阴,可选用中和理明汤等方剂。此外可选用当归、柏子仁、何首乌、桑椹、牛奶。
    蜂蜜、松子、黑芝麻、香蕉、菠菜等。
    3.脾阳虚弱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口淡不渴,纳呆食少,食后腹胀,尿清便溏,或见浮肿,尿少,或白带清稀,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迟弱等。
    进补方法:温补脾阳,可选用理中丸、五菩散等方剂。此外可选用益智仁、补骨脂、骨碎补、肉桂、巴戟天、狗肉、羊肉、鸡肉、鲢鱼、刀豆、糯米等。
    4.胃气虚弱主要表现:纳呆,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胃脘微痞,舌质淡,脉细弱等。
    进补方法:补中益气,可选用补中益气汤等方剂。同时可选用人参、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乌骨鸡、鸡肉、兔肉、牛奶等。
    5.胃阴亏虚主要表现:口渴咽燥,饥不欲食,大便干燥,干呕呢逆,舌光红少津,脉细数等。
    进补方法:滋补胃阴,可选用益胃汤等方剂。同时可选用黄精、玉竹、石斛、沙参、天门冬、麦门冬、西洋参、银耳、木耳、豆腐、猪肉、粳米等。
    6.胃阳虚弱主要表现:胃院疼痛,作胀,吞酸嘈杂,呕吐呢逆,四肢厥冷,喜热饮,舌苔白滑,脉沉迟等。
    进补方法:温补胃阳,可选用羊肉、黄牛肉、鸡肉、鲸鱼、刀豆、糯米、饴糖等。
    【肺系虚证】
    1.肺阴亏虚主要表现:颧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声嘶,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尿黄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进补方法:滋阴润肺,可选用百合固金汤等方剂。此外可选用沙参、麦冬、百合、王竹、西洋参、山药、猪肺、银耳、豆浆、梨、甘蔗等。
    2.肺气虚弱主要表现:少气懒言,倦怠无力,常自汗出,声低气促,咳喘无力,痰多清稀,易患外感,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等。
    进补方法:补益肺气,可选用补肺汤等方剂。同时可选用党参、黄芪、巴戟天、人参、补骨脂、猪肺、胡桃肉、糯米等。
    【肾系虚证】
    1.肾阴亏虚主要表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耳聋;遗精,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或低热,盗汗、颧红、口干咽燥,尿黄便结,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等。
    进补方法:滋补肾阴,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等方剂。此外可选用何首乌、拘杞子、女贞子、熟地黄、桑椹子、黑豆、黑芝麻、乌骨鸡、猪皮、猪脑等。
    2肾精亏虚主要表现:头晕健忘、耳鸣耳聋、发脱齿摇、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等。
    进补方法:补益肾精,可选用河车大造丸等方剂。此外可选用熟地黄、菟丝子、骨碎补、黄精、紫河车、鹿肉、海参、黄牛肉、蜂乳、黑芝麻等。
    3.肾气虚弱主要表现: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小便频数,甚至遗尿,男子可表现为滑精早泄、女子可表现为白带清稀,舌苔淡白,脉沉弱等。
    进补方法:补益肾气,固肾摄精,可选用桑螵峭散等方剂。还可选用杜仲、蛤蚧、仙茅、海马、巴戟天、核桃仁、栗子、豇豆、猪肾、鸡肝、鸽蛋等。
    4.肾阳虚弱主要表现:腰酸膝软,耳鸣头晕,面色眈白,神疲乏力,喜卧嗜睡,形寒肢冷,或见阳痿,尿清、舌淡胖,白润苔,脉沉细迟弱等。

    进补方法:温补肾阳,可选用附桂八味丸等方剂。此外可选用仙茅、锁阳、海马、蛤蚧、韭子、肉苁蓉、淫羊藿、鹿茸、冬虫夏草、对虾、麻雀肉等。

辨证施补

因地而补地域的不同,进补方式也不同,这是补益因地制宜的原则。所谓地域的不同,有南方与北方、平原与山区、沿海与内陆、城市与乡村等区别。我们重点讨论城市与乡村人群在进补方面的注意事项。【城市人群】城市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人口密度大,文化水平较高,生活设施完善等特点。饮的是自来水,烧的是煤气,用电保证,交通方便,物资丰富,食品保证,品种繁多,医疗条件较好。这些提高了城市人的生活水平,对人体健康也是十分有利的。城市同时也存在着不利健康的因素。以车代步,缺少锻炼;汽车、摩托车的相对集中,尾气排放造成大气的污染;人口密度高,竞争日趋激烈(职业、职务、利益),时时刻刻在扰乱着人们的心神;居住独门独户,阻断了邻里交往;食品丰富,不注意饮食节制,使心脑血管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明显上升;城市的喧嚣伤人心神,耗人心阴。补品供应丰富,滥补、蛮补的现象比较严重。城市人群的进补首先要注重神补。尤其注意静神,保持心神宁静。有条件的要选择环境优美、噪音少、空气新鲜的地方居住,住在城市中心地带和沿街居住的,要注意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噪音的污染;工作之余,闲暇时间,可以种种花草或养养鱼,或读书、或学书法绘画,培养自己高雅的气质和有利于放松自己紧张情绪的兴趣和爱好;在周末,到郊外踏青、放风筝、爬山、垂钓等,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确保情绪能有张有弛。另外要淡泊名利,少一些得失心。邻里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照,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心理的健康。 食补要注意荤素搭配,合理营养,及时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以防过多进食某些食物而造成疾病的发生。药补应注意辨证施补。虚则补之,不虚不补严防滥补、蛮补。按摩的补益对于城市人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早晨起床、晚上临睡前都可以花不多的时间进行按摩补益,长期坚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按摩关元,长期坚持可减轻肥胖的症状,治疗肥胖所导致的气虚证;摩腹可以调节胃肠道的功能,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这是其他补益方法难以相比的。艾灸补益对城市人来说也是十分方便的,效果明显。但艾灸补益时要注意通风以保护环境,保证居室空气的新鲜,防止受到烟的伤害。老年人和小孩在利用艾灸方法补益时,尤其要注意防止烫伤和火灾的发生。【农村人群】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与城市相比,相对较低,卫生条件还比较差,有的地区还没有脱贫。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里所说的农村人的进补主要是从总体上来讲的。 散,自然环境较好,人为污染较小,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视野开阔,没有喧嚣,少噪音污染,农村的人们以体力劳动为主.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因而形体较结实,心血管疾病、肥胖病、高脂血症等发病相对要少和谐相处,村民们乐于助人、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的习俗代代相传。人与人之间名利竞争较少,对生活往往要求不高,容易满足。人们的精神压力较小,因此现代社会里常见的一些精神性疾病较为少见。农村中饮食结构以素食、清淡饮食为主,粗细粮搭配。一般都是粗茶淡饭、低热量、低脂肪、多瓜果蔬菜、多杂粮,而较少甘肥油腻,食物新鲜,化学药品污染较少,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病等病证较少发生。农村存在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是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比如饮水条件、卫生设施、粪便处理等等。饮食结构均衡相对较差,动物性蛋白质供应相对不足,鲜奶供应更为困难,这就使得农村人口日常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难以得到合理的均衡的补充。在某些贫困地区.营养摄人不足.以致出现由于营养不良所造成的某些疾病。农村人的补益,在精神补益方面要注意做到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与外界多接触.开扩眼界,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生活富裕的地区可以在房前屋后种植一些集观赏性与经济实用性于一体的作物,既美化环境,使人精神愉悦,又增加收入。在食补方 面,最重要的是使机体能够得到均衡的营养。每日在进食新鲜蔬菜的同时,就保证肉、禽、蛋等动物蛋白质以及豆类和豆制品等植物蛋白质的摄入。根据农作物生长的特点,在收获季节劳动强度较大时,要注意进食一些健脾和养肝的食物以保证肌肉和筋骨的营养供应,在冬季天气寒冷时,注意进食一些温阳补肾的食物,以抵御寒冷的侵袭。除了城市、农村的区别以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的跨度都很大。各地的自然环境、气侯特点、经济状况、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层此在进补上也应当有所区别,比如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少雨,因此在食补和药补时要注意用温热、滋润为主的食物和药物进行补益;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地势低而温热多雨,因此多宜用清凉、燥湿的食物和药物进行补益等冈四。总而言之,各地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并结合各人自身的特点和病证等情况使用各种补益方法,从而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人而补人从出生到老,要经过婴幼儿、青少年、中年及老年几个时期,不同时期又各有其特点;人所从事的工作,有职业、职务、工种之不同,各有其特点;另外,人有胖有瘦之分,体质差异,性别不同,在进补时应区别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实施,也称为“因人制宜”。【幼儿期】幼儿期包括婴幼儿和幼童期。中医认为幼儿的主要特点是“稚阴稚阳”及“三有余”、“四不足”。稚阴稚阳,是说幼儿的身体、脏腑,还是生理功能均未发育健全、成熟。三有余四不足,是指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幼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多,其食补和药补应当以健脾和胃助运为主,以促进脾胃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可以选用粳米、扁豆、大枣、莲子、山药、黄精、熟地、白术、黄芪、茯苓等。中成药可以选用八珍糕、玉屏风散等。现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一般很少发生营养不足的情况,但要注意的是出现营养过剩,甚至滥补,造成孩子脾胃受损,严重的可导致孩子躯体和身体发育的失衡,造成以后的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提高等。t;">     婴幼儿的神补:夫妻恩爱,和睦互助的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大有种益。这样家庭的孩子精神放松,思想活跃、性格开朗、积极乐观,与人相处和谐。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当和睦相处,同时还应经常与孩子嬉戏娱乐,出外游玩,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以保持孩子的童心、童趣和求知欲,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得以健康成长。
    【青少年期】
    青少年处于幼童期与成人期之间的过渡时期,身体迅速生长,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最繁K的时期。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及下丘脑亦迅速发育成熟,第二性征显现,性器官发育趋向成熟,女孩有了月经,男孩会出现遗精。青少年时期一般不需要特殊进补,只要供给其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即可;适当增加一些健脾补脑充髓的食物,如大枣、核桃仁等,女孩也可以适当、适时增加一些补血的食物,如猪肝、菠菜、大豆等。
    有些青少年思想不稳定,负担过重,不注意劳逸,寝食偏废,对性的好奇心过重,过多的手淫,会产生头昏目眩,神疲乏力,心烦易怒,失眠梦遗(女子月经不调),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症状。辨证施补,可采用补益心脾、交通。乙肾的方法进行补益。
    青少年的神补:重点是要引导孩子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校既要培养青少年刻苦钻研、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又要防止只重视智力教育,放松道德和意志力的培养。
    在家庭,父母与孩子要友好相处,尊重孩子的人格。
    在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和精神生活。在社会要造成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和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氛围。
    肩负着社会家庭重任,不仅有对事业的追求,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任务繁重,家务亦重,是人生压力最大,也是体内能量消耗最多的时期,需要及时补剂必要的营养物质,以保证人生这一阶段历史任务的完成,同时也为老年期的生活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即中医所说的“再振根基”。进补是保证足够和全面的营养,可食大豆、大枣、核桃仁、芝麻、莲子、松子,人参、枸杞子、熟地、党参、何首乌等进行补益,其总的原则是以肺、脾、肾为主,兼顾五脏的补养。
    中年时期的神补:中年时期由于社会责任重大,工作任务繁忙,又有家务的拖累,人际关系比较复杂,所以这一阶段的神补要注意做到以事业为乐,以苦为乐,同时要努力培养和保持自己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人际相处要以诚相待,宽以待人,多为别人着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生活相和谐。
    碰到问题和矛盾时要及时排解。日常生活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培养和保持一定的兴趣爱好,以缓解因事业、工作、家庭、人际关系带来的紧张情绪。
    【老年期】
    老年期各种功能逐渐衰退,形体趋于懈情。老年人脏腑衰弱汽血虚少,特别是肾气、肾精不足更为明显。脏腑衰弱,又以脾胃为关键。
    因肠胃功能日渐衰弱,胃肠容纳量减少,其蠕动功能也相应地迟缓。“年长者肠胃日弱,容纳少而转化迟。”(清·黄元御)由于脾胃弱,水谷之精气不足,不能滋补先天,故肾气、肾精会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故而气血虚少。
    老年人的进补要做到五脏同补。同时又要根据肾气不足,脾胃功能虚弱的情况,侧重补养脾肾,以增强脏腑功能,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可多食核桃仁、黑芝麻、大豆、桂圆、莲子、栗子、木耳、香菇、大枣、山药、百合、玉米等。同时可以选命财产六君丸、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进行补益。
    老年期的神补:因退休,机体功能的衰退,容易产生无所事事,悲观失望的情绪。针对这一特点,老年人应“老有所学”,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充实生活,心理上保持年轻。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为社会再作奉献,做到老有所为。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与人同乐,保持社会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家庭当中,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寻找乐趣,逗逗孙子,学学烹饪,种花养草等,从小劳之中,获得无穷乐趣。
因时而补
进补,有人认为只宜在冬季进行,“冬季进补,春天打虎”的说法流传甚广。冬季进补,确是人体进补的很重要的一环。这主要是针对食补和药补而言的冲医认为,冬季是收藏季节,此季节进补容易为人体所吸收。另外,冬季气候寒冷,而中药补品一般温性的较多,在冬季容易为人体所接受。同时由于冬季气候的原因,人体的各种活动相对减少,人的新陈代谢也相对缓慢,这种情况下进补,容易见到效果。所以,习惯上人们重视冬季进补,而容易忽视其他季节的进补。其实,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特征的新陈代谢,是不论季节变化与否,都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的。因此,为了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进补不应当局限于一季一时,而应当顺应季节的变化,四季都能进行。有养生名言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进补作为养生的重要内容,同样也应当顺应四时。一是要根据气候的特点,二是要注意季节对人体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够取得较好的补益效果。这也称为“因时制宜”。【神补】四季的进补首先是精神方面的调养,使人精神条达,情绪稳定,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保持肌体的稳定性。 1.春季的神补 主要是畅神,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季阳气生发,天地俱生之时,万物复苏,一派生机,欣欣向荣。人在此时的调神养生,应顺应阳气生发,万物外向生长的特点,注意陶冶情操,晚睡早起,披开束发,宽衣解带,散步于庭院之中,以使形体舒缓,神气畅达从容,保持愉悦之情,切忌感情抑郁,以逆生理。这里所说的“生”、“予”、“赏”皆指神气的活动,应当顺应春季阳气生发之势,与自然界融为一体,以使志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春天可以通过散步、踏青、赏花、郊游等来舒畅自己的情志。居住在城市的人限于条件,已不可能广步于庭,但可以在寓所附近的公园或绿地进行散步,使四肢、肌肉、关节适度地运动,使气血流畅,功能协调,精神振奋。周末,全家老小或朋友可以到郊外踏青、赏花、游览,使人精神焕发,心情愉悦。2.夏季的神补 主要是充神,以使志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为蕃莠,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英华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季天气炎热,阳气旺盛,万物盛长,生机勃勃,争芳斗艳,大阳地阴之气交合,开花结实。就人而言,夏令正值人体阳气旺盛外浮之时,人宜晚睡早起,切勿厌恶长日,以使阳气充盛,人之情志精神充沛饱满,充分得以抒发,处于外向状态,保持欢快之情,切不可恼怒。心情舒畅,神气向外,阳气得神而不郁,脏腑气血自然安和。夏季神补可以从改变居室的环境、赏花、纳凉聊天、避暑旅游等方面进行。在居室增加淡绿、浅蓝的冷色调。案头摆上一盆文竹,有条件的可以在庭院或阳台养上两小缸荷花或两盆桅子花。如此竹影疏斜,荷叶滴翠,桅子香浓,手摇纸扇,凉风习习,怒气自然难以产生,何愁心志不畅。3.秋季的神补 主要是敛神,以使志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阳气渐趋收潜,阴气逐渐旺盛,气候由热转凉,自然界渐呈清肃之景象。肃杀之气降临,人体之阳气开始收敛。此时对神的调摄,亦当顺其自然,宜早睡早起,神志保持清静、安宁,使神气内敛,处于内向状态,不使志意外露,阳气外泄,以免秋今肃杀之气的伤害。秋季的调神当与秋天的阴升阳降,阳气始敛的自然规律相适应。赏月则是绝妙的方法,中秋之夜于湖畔池边,举目望那明月渐上中天,水面月影摇曳;或置身于松林石径,月光透过松影,点点片片,洒落于小路,如雪似霜,微风阵阵,松林轻语,此情此景当会让人神敛志收。4.冬季的神补 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寒气笼罩,万物闭藏.阳气潜匿.阴气盛极,大地千里冰封.一派阴盛寒冷之景象。此时人体之阳气亦潜藏于内,所以此时的调神.当以收税为是,使心情处于心满意足之状态.以保证体内阳气的闭藏.神气不被扰动。志意内藏而不外露.若有隐私之状。同时注意,早卧晚起.不使皮肤开泄汗出而伤阳。冬季的调神.当顺应阴盛阳衰的气候变化.符合冬以之规律。在温暧的阳光之下.尽情地获取大自然的给予.享受那曝背之乐。夜晚避免过多的夜生活。 尽可能地早早将息,以此收种、养神、藏神。【食补、药补】春季的食补和药补  宜选择甘平的食物和药物以健脾和胃,保证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健脾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春天肝本过旺而克脾。根据五脏的原理.春季肝的活动较为旺盛.因此春天的补益就必须注意补养脾胃.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所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适当减少酸性食物,增加甜味食物。除了补养脾气以外,还要注意增加一些具有疏理肝气的食物和药物的进人.如大枣、胡萝卜、菠菜、马兰头、荠菜、芹菜、荸荠、菊花脑、枸杞子、菊花、党参、黄芪等。中成药可以选用香砂六君九、补中益气九、人参健脾丸等。夏季的食补和药补  应选用清淡的食物和具有清心解暑的药物。在夏季,人的阳气旺盛,皮肤开泄,血脉充盈.出汗增多,容易表现出”夏气通心”的生理变化;夏季湿气较重.易于困脾,故夏季除了应选用清凉的食物,还要注意化湿健脾。所用的食物和药物不仅具有解暑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开胃增食、健脾助运的作用。这些食物包括玉米、意议仁、绿豆、西瓜、黄瓜、丝瓜、冬瓜、茄子等。药物包括西洋参、莲子、若香、地骨皮、金银花、茯苓等。补益的中成药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金银花露、薯蓣丸等。秋季的食补和药补  要选用滋阴润燥、补养肺气的食物和药物。秋季气温渐凉,气候干燥。秋燥容易伤及人的肺脏,耗伤人的肺阴,使人出现口咽干燥,咳嗽少痰,大便秘结等症状,因此根据燥者润之,滋阴润肺的补养原则,采用具有甘润作用的食物和药物进行补益。选用的食物和药物包括梨、甘蔗、木耳、香蕉、蜂蜜、百合、天冬、麦冬、沙参、银耳等。中成药可选用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龙等。4.冬天的食补和药补  宜选用具有温阳补肾作用的食物和药物。冬季是收藏的季节,同时冬季气温较低,皮肤血脉收紧,容易出现阴寒盛,阳气衰的情况,因此要遵循温阳补肾,温而不散的原则进行补益。冬季进补可选用糯米、核桃仁、狗肉、桂圆、虾仁、黑豆、人参、鹿茸等进行补益。同时可选用金匾肾气丸、人参鹿茸丸等。总之,四季的进补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按照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和不同体质等实际情况,正确把握进补的原则和方法,才能取得好的补益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