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帮助休学的孩子?//实用特辑

 长沙7喜 2021-06-09
怎么帮助休学的孩子?//实用特辑

       孩子休学这个话题,似乎变得越来越热门。经常会听到家长们说自己的孩子休学了,会不会就是“抑郁症”了,要不要带孩子去精神医院,孩子不愿意吃药等等。今天,咱们从“休学”的根源、如何帮助孩子、“抑郁症”休学孩子的真实案例、家长和孩子如何做,这几个方面来聊一聊。
    

图片


       1、休学由何而来?

       孩子休学了,就是得了抑郁症吗?其实,不一定休学了就会有抑郁症,我希望家长们能够分清这一点,抑郁症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家长们真的对抑郁症了解多吗?家长们需要多多思考。那么,孩子休学以后,大概会出现以下行为:
(1)不去学校,一谈学校就变脸。
(2)情绪不好,情绪经常一触即发。
(3)作息、玩手机、生活自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4)消极堕落,对自己的前途置之不理。
(5)朋友少或者没有朋友,独来独往。
(6)……

图片

       当家长们发现孩子有以上的一些行为或者“症状”,就可能会想带着孩子去精神医院诊断一下,看看是不是抑郁症,准备要不要让孩子吃药。可是,我相信很多孩子,诊断为抑郁症之后,情况会更加糟糕,甚至和家长的关系更为不好,甚至行为和情绪更加激烈。  

       首先,我们得说一下,对于这个抑郁症的诊断,不一定就很准。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为什么一些孩子觉得自己抑郁症之后,情况更为糟糕。

       2、“抑郁症”休学孩子的真实案例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此位孩子的相关信息、故事等稍做修改,为保护隐私)

图片

      小明是一位初二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他和很多孩子一样,走上了休学这条道路。他的家长为他操碎了心,四处为他“寻医求药”。后来,在一个心理机构那里,心理专家诊断小明为“中度抑郁症”。

       当小明得知自己得了抑郁症,首先他是这么想的:“原来我是抑郁症了,都怪爸妈,他们以后都要让着我,我现在明白了,我休学也是正常的,我生病了啊!我需要得到大家的理解,我是一个受害者……”此刻的小明,已经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他觉得所有人都对不起他,所有人都应该让着他,因为他生病了,因为他有抑郁症,至于生活、学习如何糟糕,也没有关系了,因为他是个病人,需要特殊对待。 
       然而,当小明和他妈妈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对小明说:“小明,我不相信你有抑郁症,我相信你很健康,从小你都很阳光健康,只是你目前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克服。我不觉得你有抑郁症,你要相信自己是健康的。”小明听了,颠覆了他的想象,他思考了很久。 

       小明的爸妈,原本是不懂教育的,但是后来通过学习,学习心理学、家庭教育等等,已经渐渐懂得了要如何教育孩子。他们不给小明贴“抑郁症”这个标签,让小明明白自己是健康的,让小明知道他没有病,他没有问题,只是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日常生活中,爸妈对小明的教育方式改变了,让家里的氛围变得越来越好。当小明不用为了爸妈错误的教育方法而伤心、难过、痛苦,他就会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成长自己,用来思考自己的行为和人生,于是,小明的内心越来越强大了,后来,小明终于慢慢地走出了休学生活,成功回到了学校。

图片

       谁能相信一个诊断为中度抑郁症的孩子,不用吃药就能自己重新回到学校,然而,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案例,如今的小明,已经变得和之前一样阳光开朗,不存在什么心理问题。(此故事仅供参考,请结合您孩子的真实情况,多做一些了解后,再想想如何帮助孩子。)

       3、如何帮助孩子?

       听完上面的故事,相信大家会有一些感慨,但是,也相信有一些家长会质疑:也许小明是个特例,也许小明的问题不严重等等。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几点,我也是一个00后,我也曾经休学过,我相信我比家长更了解休学的孩子。

       孩子休学了,孩子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些都是正常的事情,千万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抑郁症”等等这样的标签。因为这些标签会让孩子觉得:我是一个受害者,我是一个病人,大家对不起我,大家需要让着我。当孩子对自己有了这些想法之后,他就不会去思考自己的行为,他会把“生病了”“抑郁症”等等作为自己逃避现实的理由。“专家都说我是抑郁症了,都说我有病了,那我休学、作息不规律、黑白颠倒玩游戏又有什么错呢?因为我有病啊,我需要被特殊对待。”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之后,情绪和行为却变得更加激烈的原因,因为他给自己贴了“抑郁症”的标签,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然而,是否真的有抑郁症,我们也不知道,也许很多孩子被“误诊”了,甚至被说严重了。

图片

       那么,孩子又为什么会有“抑郁症”呢?为什么会出现休学、情绪失控、黑白颠倒等等各种行为呢?其实,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出问题了,一定是家长教育的问题。然而,现实中,却基本都是家长“生病”,孩子“吃药”。家长的教育方式错了,却把责任推卸给孩子,要求孩子上医院检查,要求孩子吃药,要求孩子咨询心理医生等等,而家长自己,却很少让自己去成长。家长不成长,家长不改变教育方式,让孩子又如何成长呢?
       有很多孩子会出现自残的行为、经常情绪失控、摔东西等等,这些行为和“抑郁症”的行为表现比较相符,于是,很多家长,甚至医生就会给孩子贴上“抑郁症”的标签,其实,有时候孩子出现这些行为,不一定就是抑郁症,这也可能是孩子想要引起家长关注,因为他通过一些小事情不能够获取家长的关注,不能够被家长看见,所以,他们会做一些比较大的事情,一些让家长害怕的事情,让家长能够关注他、去关心他、去爱他,这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当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能够通过简单的沟通、行为获得,他可能会选择一些比较过激的情绪和行为来获得,因为这样容易获取心理营养,而且家长为了孩子不用受伤害,也不得不答应孩子,不得不关心孩子,孩子的目的就达到了。
       家长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疏忽了对孩子的关心照顾,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多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当孩子获取的心理营养比较充足,他就不需要通过这些过激的方法来获取。孩子每一个情绪和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未被满足的期待,家长们可以学着去发现。

图片

       孩子休学了,不是一件不可见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错误,更不一定是心理疾病,这是孩子人生中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孩子的人生还很长,他以后要面对的困难,也许要比休学大的多。每一个人,不都是在一步步克服困难中成长起来的吗?没有困难,我们哪来的经验?我们哪来的人生财富?我们应该看到困难背后的惊喜和财富。

       4、家长和孩子应该做什么?

       很多家长都希望能够为孩子做点什么,能够给孩子铺一条更好的人生道路,然而,往往会发现力不从心,似乎帮助不到孩子。其实,孩子需要经历的,他还是需要自己去经历,这是老天安排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天的孩子,上天希望孩子经受考验,上天希望孩子成长,而家长却阻止了上天的考验和困难,上天自然会给你们一些处罚。

       家长想要帮助到孩子,就需要守好自己的界限,做好自己。家长和孩子相处,不破坏就等于保护。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就是家长跟孩子相处的时候,家长做好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做越界的行为,让孩子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能够对自己负起责任来,就是对孩子的保护。

图片

       家长一直想要帮助孩子,一直想为孩子做点什么,但是,家长能够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吗?家长很懂孩子的世界吗?家长不了解,家长不懂,于是,经常好心办坏事,给孩子造成了一些麻烦和困扰。所以,家长们不需要总想着让孩子排忧解难,孩子该经历的,让他去经历吧,那是他的人生,请让他自己去作画。而家长所要做的,是静心地陪伴着孩子,多多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心灵,给孩子一个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和自己的爱人恩恩爱爱的,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了。如果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助,他会自己跟家长说的,到时家长再跟孩子好好商量。

       家长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如果家长能够做好自己,孩子也能做好自己,那么家庭的氛围就是比较好的了。如果家长一直要求孩子要怎么样,孩子也抱怨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等等,家长和孩子一直存在着互相抱怨,总是看着对方的毛病和缺点不放,把精力放在抱怨别人,却没有看见自己,没有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于是,家长和孩子,就一直都没有成长,都没有做好自己,家庭氛围当然就不好了。

       当家长能够做好自己,能够改变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感受到了安全感,他就会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自己的行为,用来成长自己,而不是用很多精力跟家长对抗。家长改变了,孩子就慢慢的好起来了。

作者注:此篇文章,仅作为参考,真正抑郁症的孩子,还请咨询相关的专业医生,抑郁不等于抑郁症,抑郁和抑郁症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还希望家长们慎重思考。关于抑郁和抑郁症,给家长们科普一下(以下的两段话来源于哈尔滨第一医院的医生):

抑郁指的是一种情绪,可以是一过性的,过一段时间可能就好了,抑郁和各种因素都有关系,现实中有一些不良的刺激也会导致患者心情不好,这些是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一旦患有抑郁症,患者需要医疗干预和尽早的系统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