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十:三条轨的铁路

 老兵原创之家 2021-06-09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10.三条轨的铁路

一支队伍在公路边行进。
领头的是个中年军人,个子高高的,人瘦瘦的,脸黑黑的,但走起路来特别精神。这就是九分队连长朱德华。紧跟在后面的,就是我们这些新兵。我们今天轻装上阵,就像学生外出春游。上衣和枪都放在家里了,只是头戴一顶盔帽,身穿一件衬衣,衬衣扎在军裤里,肩上还斜背了一只水壶。尽管太阳已经很毒了,大家好像没有觉察到,高兴得叽叽喳喳的,一路喝水,一路欢笑,早已忘记了现在是身处战争环境,敌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我们头顶上。
今天是连长带领我们去工地上进行新训的最后一课。
到老连队后,新战士虽然已经分到班排,但是新兵教育工作并没有结束。半个月来,我们白天集中学习、训练,晚上回自己的班里去睡觉,一直没有机会前往工地上真刀真枪地干一回。
学习内容与新兵连没有多大区别,如“条令”啦,“须知”啦,“纪律”啦,特别是强调纪律。本来当兵,第一要强调的就是纪律,对于出了国的兵,要求就更严格。我们本来就是代表毛主席、代表党、代表国家、代表人民、代表军队来支援越南人民的,不能给党和国家抹黑。生活在国外,和外国人打交道,大事、小事、一言一行都有着极强的政策性,不像在国内那样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弄出通天的大事来。为此,在这段时间里,连里干部向我们反复交待在越南期间必须遵守的各项纪律,如“爱护越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啦,“外出必须三人同行”啦,“不许学习越南话”啦,“不许私自和当地老百姓交谈”啦,“尊重越南妇女”啦,等等等等。这里面的每一条都远不止字面上所理解的那样简单,而是都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内在含义。比如,我总在想,“尊重越南妇女”这一条究竟有什么必要?难道我们看不起她们吗?或者还会对她们有什么冒犯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真正理解到为什么上级要对我们强调了又强调。
训练内容主要是打靶。由于特殊原因,在新兵连的几个月一直没有给我们发枪,也没有打靶训练。现在每个新兵都有了一支枪,连队才给我们补上了这一课。在发枪前,我们要先写书面申请,再经上级批准,才能得到它,并与它朝夕相伴。那手续就和结婚差不多。一旦拥有了它,训练时把它握在手里,学习时把它背在身上,睡觉时要把它拿到床上放在身边,休息时还要把它拆卸下来,里里外外都要擦得锃光贼亮,可以说伺候它比伺候老婆还周到。时间一久,发现也是挺麻烦的,难怪老兵一见新兵来,忙不赢地要向我们交枪。
今天,半个月的教育已经全部结束了,明天,新同志就要正式回到班排生活、工作。到工地大桥上熟悉环境,也是这次教育的最后一项内容。
转眼间,我们已经来到了铁路边,队伍转了个90度的弯,抄近道顺着铁路向南行进。
这条铁路就是河友线,也就是所说的北线。它的起点是友谊关,从友谊关一直向南到达河内,再向南,可一直通往西贡。不过现在不行,在这战火纷飞的时期,据说火车向南行,最多只能到达荣市。
一列火车从南边开过来了,这是一列客车。大概是由于路基的问题,火车开得比较慢。一辆黑色的蒸汽机头后面拉着4、5节车厢,轰轰隆隆从我们身边驶过,一股蒸汽向我们迎面扑来,细细的水滴喷到我们脸上,让浑身是汗的我们感到一阵凉意。车厢也是黑色的,和我们当兵时坐的火车差不多,只是要小一点,破一点,连门窗都不齐。从敞开的门里,我们可以看到车厢里面的情况:和五十年代老式的公共汽车差不多,乘客都是背靠门窗纵向坐成两条。凳子太少,其他人都只好站着,幸好人并不多,里面并不拥挤。列车开过去后,最后一节车厢中还有人向我们招了招手。
我们队伍中有人想起了刚学会的越南语,也挥着手大声回答道:“赵隆基!”
连长头也不回,口里却大声说道:“都快中午了,还早?早个屁!”
引起大家一阵欢笑!
顺着铁路走着走着,我们经过了一个兄弟连队的工地。约一个排的人员分散在铁路线上,正在对线路进行维修。一群带着帆布手套的战士沿铁路线站成一列,手里握着撬棍,撬棍的另一端插在铁轨下面的空当中,还有一个有经验的战士站在一边喊号子指挥大家校正钢轨。
“同志们加油干呀!”
“嗨嗨哟啊!”
随着号子大家一起用力,这段铁轨向一侧移动了难以察觉的一段距离。
“任务要完成呀!”
“嗨嗨哟啊!”大家一起用力,铁轨又移动了一点。
“修好运输线呀!”
“嗨嗨哟啊!”
“打败美国佬呀!”
“嗨嗨哟啊!”
“……”
另一边,有一部分战士手握鹤嘴锄正在枕木空隙间的道砟中乱挖一气。
我们都觉得很奇怪,问连长:
“他们在挖什么呢?”
“啊,这不是在挖什么,这是在捣固呢。”
“捣鼓!捣鼓什么?”
“不是捣鼓,是捣固,就是把枕木下面的道砟捣结实呀!”
现在大家看清了,原来战士们手中拿的不是鹤嘴锄,而是一种一头尖,一头圆,专门用于捣固的工具。
还有几位战士手里拿着长长的水平尺,检查轨道宽度和水平程度是否合格。
不知是谁发现了一件怪事:“咦,怎么这儿的铁路是三条轨?”
大家仔细一看,真的,一边是一条铁轨,另一边却是两条铁轨,这两条铁轨相隔将近半米。其实,这个秘密我们武汉新兵早就知道了,但是一些从农村来的新战士还没有听说过,所以很惊讶。

朱德华连长(前右)与武汉战友
后左起:马成坪、孙彦堂、王大坤

连长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思想准备,他望着我们得意地笑了。
“好吧,大家就地休息一下!”他看到路边正好有一片竹林,就让大家到竹林中去躲阴。然后,他打开水壶喝了一口水,卖关子地问我们:“你们有谁能回答刚才这个同志提出的问题?”
他还特地望望我。我虽然已经听一班长说过这个问题,但是也是一知半解,现在可不能班门弄斧,我只是轻轻地摇摇头。
“好吧,让我来告诉你们。”他又喝了一口水:“这个铁路的轨距,各个国家不一样。苏联的宽一米五,称为宽轨;越南的宽一米,称为米轨,或窄轨;而我们国家的轨距是一米四三五,是标准轨距。我们铁道兵称自己是1435部队,就是这个道理。那么,铁路的轨距不一样,不同国家之间的火车怎么互通呢?换轮轴。举个例子吧,我们国家的国际列车要去苏联,到了边境车站要用吊车把车厢一一吊起,把一米四三五轮距的轮轴换成一米五的车轮轴,然后才能继续前进;反过来,列车回头时,也要把一米五的轮轴换成标准车轮轴。”
“这多麻烦,不能都统一按一个标准修铁路吗?”
“当然,这很麻烦。但这也没有办法,因为当初各国修铁路时就没有统一标准,现在要统一,就要有些国家把自己的铁路拆了重修,这样做起不是更麻烦吗。另外,国家之间的铁路真的轨距统一了,友好时当然很好,万一打起仗来,另一个国家的军车可以长驱直入地侵入另一个国家,岂不是很危险?”
“连长,你刚才说越南的铁路是米轨,怎么现在却有三条铁轨呢?”
“对了,这正是我下面要对你们讲的题目。”连长对这个问题能及时提出来很高兴,于是他就向我们做了极其详细的介绍。
3年前,在我们部队入越之前,越南的铁路确实是米轨,那时候从我们国家开过来的国际列车也要在边境车站凭祥或者同登换车才能进入越南。美国对越南北方实施轰炸后,中国给与越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援助,大量的援越物质源源不断地从中国通过铁路运往越南。加上还有不少来自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援越物质和武器也要通过中国过境,中越之间的铁路运输量大大增加。但是,由于轨距不同,货物在边境转载就成了一个瓶颈,大大限制了中越边境的过境运输能力。
因此,在中越两国政府1965年达成的协议中,为越南改建铁路是一项非常迫切、非常重要的任务,具体来说,就是将越南北方的西线、中线和北线三条铁路改建成准轨、米轨车辆都能通行的混合线,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三条轨铁路。这样,在这条铁路上,既能通行米轨火车,也能通行准轨火车,我们国家的火车在边境站不用换轮轴,就可以直接从凭祥或河口开到越南来了。这将大大缓解中越边境铁路的运输压力,有力支援越南的抗美斗争。
三条轨的铁路,这是世界铁路史上绝无仅有的铁路,是我们中国铁道兵在越南战场上独创的。可惜当时没有人想到申报吉尼斯纪录,否则现在在吉尼斯大全上就会有记载了。
在外行看来,改造任务看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不就是在米轨外面的某一侧再加一条铁轨,让外面两条轨道的距离等于1.435米吗?
可是对于几百公里长的线路,工作量就相当大了,其工程并不比修一条新线简单多少。首先,几百公里的路基全部要加宽半米,并夯实压结,光是土方工程量就不小,路基旁的沟渠、涵洞、边坡还要用大量片石重砌,加宽、加长。遇到隧道、桥梁,也要增加洞宽和桥面宽,这样的工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而且很复杂。再还有重新铺道砟,换枕木,铺钢轨,都是工作量很大的事。
最复杂的是火车站的改造。两条轨的铁路,火车站就够复杂的了,一股轨道变两股,两股轨道变四股,到了站里面,全是一股股的轨道。在道岔处,更是纵横交错,叫人眼花缭乱。三条轨的铁路,车站里的道岔挨着道岔,那一簇簇几何曲线该是什么形状,智商一般的人恐怕就很难想像得出来了。


铁路改建任务是我们铁道兵部队入越后的第一场战斗。
一支队一过友谊关,几个大队沿着几条铁路线一字摆开,立即投入施工。二大队的工地在谅山到克夫一带,拉开了六、七十公里的战线,九分队就驻扎在其间一个不知名的地段。以河内为零公里计算,这段铁路到河内的距离为130公里,大家就把此地简称为130地区。这一带都是山区,山高林密,部队在山坡上平整出一块块地,在上面草草搭上些帐篷,就算是驻地,然后把背包一放,就立即投入到日日夜夜的施工中去了。
当时正是盛夏,越南的太阳虽然不比中国的圆,但肯定要比中国的太阳厉害。白天,工地在烈日的照耀下,温度达到四、五十度,上面晒,下面烤,战士们要顶着烈日一干几个小时。那时刚入越,土方机械还没有过来,大量的土石方工程都是靠他们手推肩扛,靠人工运输,几百斤的枕木、钢轨更是要靠人扛。可以说,在铁路工地上战士们干的活件件都要凭力气。早晨穿出来的干净衬衣,不到十分钟就湿透了,一天下来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每个人背后都是白花花的盐迹,裤带以下的身体更是从来没有干过。身体里的水分流干了,就抱着水拼命喝。那时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只军用水壶,里面灌满了加了盐的开水,这可是大家的命根子,一刻也离不开它。不过喝干了也没事,因为炊事班不停地派人送来,保管够喝。有心人计算了一下,一个战士一天下来至少要喝干10~20壶加了盐的开水,加在一起足有一大桶。
夜间的山区,虽然温度没有白天高,但帐篷里仍有36~38℃度的高温,加上湿度大,人睡在里面一个劲地流汗。山林里蚊子、毒虫到处都是,睡在床上只觉得浑身痒痒,根本无法入睡。
更让人无法安睡的是,美国飞机不停地前来轰炸,有时一夜来几次。为了防空安全,连队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在营地周围挖防空壕,用防空壕把各班各排连接起来。
“敌机经常来轰炸吗?”
“对,主要是轰炸铁路、桥梁、车站,其次便是我们的住地。美机在轰炸的过程中,特别照顾身穿蓝衣服的中国军队,将大量重磅炸弹和钢珠弹丢在我们的工地上、营区里,使我们受到了很大损失。”
“身穿蓝衣服的中国军队?”
“对,刚入越时,我们铁道兵身上穿的是深蓝色的服装,后来才换成这种浅灰色的。虽然也不戴帽徽领章,但看起来有些像当时的海军部队服装,老美看到了就炸。”
“老美知道你们是中国军队吗?”
“怎么不知道,老美的情报机构并不是吃素的。据说当时我们一过友谊关,第二天泰国报纸上就出现了新闻,说越南北方出现了中国部队。只是老美装着不知道而已。”
“他们为什么要装着不知道?”我们觉得很奇怪。
“这是因为他们也不愿意冒和我们直接对抗的风险,也是一种政治策略。在朝鲜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公开出兵,美国公开和中国开战,他们在军事上没有占到便宜,政治上还吃了大亏。这一次,中国出兵援助越南并不对外宣布,是处于秘密状态,这是一种策略;美国明明知道中国出了兵,还假装不知道,但只要逮到了机会就打,这也是一种策略。现在的中国比起抗美援朝时期来更加强大了,如果他们真的和中国公开打起来,只会遇到更大的麻烦。”
“哦!”大家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尽管并不是很理解这些弯弯绕的道理。
“呜……”远处传来了火车汽笛的响声,一列火车由北而南向我们开过来。老远看过去,能分辨得出这列车是从我们国内开过来的,因为它的车轮是沿着外面的轨道行走的。
“这是准轨火车,这是准轨火车!”大家为能够识别出驶过来的车辆是米轨还是准轨而高兴不已。
“这是我们国家的火车吧?瞧,车头上标着'柳局凭段’!”
“哎,你们看,这车上装的都是中国大米,那不……麻袋上不是都写着'中国大米’四个大字吗!”
责任编辑:梦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