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京剧大师是“吃货”?

 cxag 2021-06-09

《鬓边不是海棠红》播出之后,网友对这部剧的观感迅速升温。刚开始,大家对尹正和黄晓明这两个中年男子的CP组合并不看好,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很快就被演员们的精湛演艺所折服。尤其是尹正扮演的商细蕊,台上的一颦一笑,不仅迷住了程二爷,更是迷住了不少观众的心。

图片

提起商细蕊,大家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这位角上台前的一个小习惯了,那就是“吃肘子”。刚开始,很多人对这一情节的设定很不理解,剧中的商细蕊,台上是一位梨园名家,反串的扮相妩媚动人;台下是水云班的班主,一位白衣翩翩的佳公子。这样的一个人,却偏偏喜爱吃油腻的肘子,怎么看,都与人物的设定不符。

其实,这一设定并不违背人物的形象,相反,在现实当中,我们还可以找到原型,那就是京剧四大名家之一的程砚秋先生。程先生是京剧程派的创始人,台上的他,也和商细蕊一样是反串旦角,年轻时的他长相清秀,却被人冠以了“程大肘子”的外号,这也足以见得肘子,在程先生心里的重要性了。
图片
据说,程先生对蜜汁肘子情有独钟,每每登台前后,都要吃上一口,而他吃得最快的记录,则是不到半个小时,就消灭了一个大肘子。晚年的程先生,身材发福,已经不似年轻时候的身段秀气了,这想必也离不开肘子的“功劳”吧!

梨园行里,很多位名家其实都是地道的“吃货”。就拿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梅派创始人,梅兰芳先生来说,在戏曲界,梅老先生的饮食规律,是数一数二的,他为了保护嗓子,既不抽烟也不喝酒,但却对牛肉干情有独钟。每次演出前,梅兰芳先生都喜欢先吃一些牛肉干,而这个习惯后来也被梅葆玖先生继承了下来。
图片
梅兰芳先生晚年的时候,饮食上更是讲究,据梅府家宴的厨师长回忆,梅先生晚年的时候,为了上台保持体力,还特制了一种“鸳鸯鸡粥”,用文火将老母鸡的鸡汤煲煮3小时以上,上台前喝一碗,既能增加体力,又不会吃得太饱,影响舞台上发挥。可见在饮食上,梅艳芳先生也是下了功夫的。

相对于这两位接地气的习惯而言,京剧名家谭鑫培先生的饮食就显得更加精细了,早起的人参汤,睡前的银耳粥,更不用说一年四季都要服用的珍珠粉了。这些名贵的食材,都是谭鑫培先生晚年生活中,每日的标配,由此可见,谭鑫培先生已经将普通的“吃”,上升到了享受生活的高度。

要说以上三位的小嗜好,不过是满足了自己的口腹之欲,那么下面的这一位,单凭自己的饮食喜好,居然就可以改变京城饮食文化,甚至让西来顺的一道名菜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京剧名家,马连良。而以他名字命名的那道名菜就是“马连良鸭子”。
图片
相传,当年战乱时期,马连良先生在演出后,来到了一家餐馆用餐,用餐途中,听到隔壁包厢外传出枪响和打斗声,原来是当时有两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为了争夺这个雅间而发生了争执,打斗起来,马先生出面,平息了争端,也使得这个餐馆免受殃及。事后,餐馆专门为了马先生做了一道香酥鸭,并命名为“马连良鸭子”,以此表示感谢。这道菜也流传了下来,现在人们到北京的西来顺,依旧可以品尝得到。

在老北京有一句谚语叫做:“马连良的腔,山东馆的汤”,人们将山东厨师做的菜和马连良先生的唱腔联系到一起,并且,马连良先生喜欢吃的酥鲫鱼,还成为了两益轩菜馆的“奉送菜”被掌柜的用来招揽生意, 这也足见了马连良先生在京城“吃货”界的地位。

看到了这些位京剧名家在饮食上的小嗜好,大家是否会对《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商细蕊吃肘子这一情节有所改观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