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13——生姜泻心汤

 铁毛l 2021-06-09

第五十方——生姜泻心汤

太阳百二十七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四两(60克)半夏半升(65克)黄芩三两(45克)甘草三两(4克)炙,黄连一两(15克)人参三两(45克)干姜一两(15克)大枣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水谷不消,陈宿停留,浊气冲胸,而干呕食臭。胆邪克土,土虚不能制水,水郁胆部,而积于胁下。土败木贼,阴气激宕,腹中雷鸣,而病下利。生姜泻心汤,生姜、半夏,降其浊阴,黄芩、黄连,清其心胆,姜、甘、参、枣,温补中气,以转枢轴也。

附:《伤寒说意》若伤寒汗出解后,胃中气不调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此甲木克土,土虚不能制水,水郁胆部,而积于胁下,水合木邪,以贼中气,脾陷泄而胃土逆塞也。宜生姜泻心汤,姜、甘、参、夏温补中气,以转枢机,芩、连清其胆火也。

1  伤寒,汗出表解,阳气也泄,阳泄而中虚,胃中不和者,甲木克之,此土虚而木贼之理,胃为中土,胃不和则升降不利,胆木不降,则心下痞硬,水谷不消,陈宿停留,浊气冲胸,则干噫食臭。土虚而木贼,不能制水,此是不能化水义,则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也。

2心下痞硬者,胆木不降,热结心下也。干噫食臭者,是浊气上冲,嗳气噫气上气之义,并有食物酸腐馊臭味。胁下有水气者,此是胃阳之虚,内停之水气不化,脾阳之虚,不能行水,流于胁下,走于肠间之义,也就是胃阳虚不能化水,脾阳虚不能行水之义,所以土虚不能制水,水气激宕,腹中雷鸣,而病下利。

3  卷七,阳明下篇:胃主受盛,脾主消克,食谷不化者,脾家之弱。痞病开头,痞者,异日之太阴病也。胃主受盛而不和者,脾阳之虚也。生姜半夏,温胃寒以化水气,降胃气之逆,以化水气。人参干姜,温脾阳之治本虚。黄连黄芩,泻相火以消痞热。

生姜泻心汤,以生姜半夏为主药,就是小半夏汤的配伍,此更说是有是胃阳虚而不化水气之病,胃为阳腑,虚寒不化,生姜温胃寒以化水气,胃主下降,浊阴逆冲,不能下降,则半夏降之。人参干姜,治痞之本病(脾虚),黄连黄芩,清痞之标热。

  胃中不和,则水谷不化,陈宿停留,水停胃中,流于胁下,走于肠间,脾气不升,则病下利。这个水气者,是胃中不化不消之水气。不是下寒之水气。是脾气之虚加胃中不消之水。胃中之水,流于胁下,走于肠间,用生姜半夏为主药者(不用苓术),即知此所谓的胁下水气,是胃中之停水。(茯苓甘草汤,也有生姜,此生姜者,就是散胃中之停水也。温胃寒以散水气。所胃寒饮,就是胃寒之停水也。

4 《金匮》卷十,水气八:寸口脉弦而紧,弦即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阳气败没,阴水泛滥,停瘀而不沾流,故走于肠间,沥沥有声也。这个还真是水气。《金匮》卷十四,痰饮十八: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这个也是真水气。

5  本方名生姜者,温胃寒也。名泻心者,泻结热之痞也。大黄泻心汤之名者,大黄降胃也。胃为阳腑,虚寒则不降,生姜温胃寒以降逆。胃为阳腑,阳腑不降,则生瘀热,此瘀热者,即为邪热,大黄泻之,大黄泻胃,即是降胃。

附:三个泻心汤对比

1生姜:半夏半升黄芩三两黄连一两干姜一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人参三两生姜四两

2半夏:半夏半升黄芩三两黄连一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人参三两

3甘草:半夏半升黄芩三两黄连一两干姜三两甘草四两大枣十二枚

1水气痞——刘渡舟医案

潘某,女,49岁,湖北潜江人。主诉心下痞塞,噫气频作,呕吐酸苦,小便少而大便稀薄,每日三四次,肠鸣漉漉,饮食少思。望其人体质肥胖,面部浮肿,色青黄而不泽。视其心下隆起一包,按之不痛,抬手即起。舌苔带水,脉滑无力。辨为脾胃之气不和,以致升降失序,中挟水饮,而成水气之痞。气聚不散则心下隆起,然按之柔软无物,但气痞耳。遵仲景之法为疏生姜泻心汤加茯苓;

生姜12克,干姜3克,黄连6克,黄苓6克,党参9克,半夏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茯苓20克。连服八剂,则痞消大便成形而愈。

按语:本案为胃不和而水气痞塞心下。其病机在于脾胃气虚不运,水气内生波及胁下,或走于肠间。《伤寒论》概括胃中不和,厖胁下有水气,故用生姜泻心汤治疗。本方为半夏泻心汤减干姜加生姜而成,重用生姜之理,借助其辛散之力,健胃消水散饮。临床上,凡见有心下痞塞,嚎气,肠鸣便溏,胁下疼痛,或见面部、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用本方治疗,效果甚佳。如水气明显,浮肿、小便不利为甚,宜加茯苓利水为要。《临证验案精选》

2水气痞——刘渡舟医案

苏某,女,28岁。自1982年生育后得心下痞证,至今已4年。心下痞而鸣响如雷,伴腹胀,小便不利,干呕不渴,常有低热,大便正常。他医曾用苓桂剂、柴胡剂及香砂六君子汤等方药治疗皆无寸功。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此属水气凝滞于中,脾胃气机失和。

生姜12克干姜3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党参10克茯苓15克半夏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0枚五剂。服药后诸证均有明显减轻,上方加竹茹、陈皮,续服六剂,诸证皆消,数年顽疾告愈《经方临证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