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邯郸涉县原曲村明朝驸马故里!

 老刚 2021-06-09

明朝驸马德彰故里涉县原曲村

原曲村全景

原曲村位于河北省涉县东12公里,是涉县具有文字可考的最古老村庄之一,史称“原村”。因其地处弯曲的漳河之畔,周围环绕有像十二属相的山,村貌呈鱼形,而称“源曲村”,世代为商贾云集之地。

2016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公布原曲村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原曲村人杰地灵,自古有“太行江南”之誉。明代为驸马秦景故里,清代出进士三位和举人两个。

原曲村保护完好的古代建筑颇多,有五道明清时期的古券,其上寺庙、券阁俱全,犹如五座城门,将原曲围成“铁桶”。村内明清老宅有150余处,寺庙中最具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的是明代龙王庙中的无梁殿,整个殿顶全部由古木锁扣层层搭建而成。村北始建于汉代的清泉寺,为涉县“古八景之一”,内有康熙写的“虎”、汉代张道临写的“龙”和慈禧写的“真如自在”、王羲之写的“白鹅飞到凤池中”等书法真迹。

原曲秦景(明弘治八年(1495年)卒)在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被招为驸马后曾居住过的一处

在原曲村秦氏家族颇大,迄今为止,自秦门始祖至今,已是二十八世族人,近500户,人口达2300人之多。

在金元年间,秦氏家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原曲(当时原曲叫原村)居住。据载,原曲村驸马秦景,字德彰,秦晟之弟,体魄魁伟,容貌俊美,廉静祥雅,黑紫脸庞,为人诚信,很有力气,人称:“黑虎龙腾大个子”!秦景自幼好学能书,被招为驸马后,与公主十分恩爱。

驸马府在原曲村驸马府共建有两处,分首建和再建,坐落于村西老君堂脚下小碾巷口和村北头马寅庙外上滩巷内。首建的驸马府在小碾巷口。小碾尤如由北向南伸展的佛掌,共有5条街巷,象征着5根手指;5条街巷的交汇处有一块300余平方米的空地,象征着佛掌心。

空地下面有一条古暗渠——寺中渠,长年引流着清漳河水,在空地的偏南部留有10余平方米开放的渠口,方便周边居住的人们洗菜、洗衣使用;在掌心的南端有一眼古井——小碾井,是村里12眼古井中最好吃的井水,如今虽然家家都通了自来水,但人们还是习惯和喜欢来古井挑水。

驸马府就座落在小碾最西端,也正是虎口处。整个府院建于高台之上,坐北朝南,东、南两面临街,府院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为“三脊两院”式,土木和青砖灰瓦混合结构,未筑院墙,由屋墙“一顶二”代替院墙,全封闭式,院内建筑均为单层、玉带脊。驸马府的府门口与“佛掌心”有两米之高的落差,建有转向台。转向台西侧是用青石条铺就的三级四步台阶,台跟儿有上马石,台墙跟儿有拴马桩。转向台东侧是砖砌的挡风影壁,砖雕已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失去原有风貌。门楼出檐宽敞高大,前后双檐砖砌门,鼓座一体的门墩石,雕有精美的鹿戏梅花,门框三边卡口都镶有细致的木雕花牙,内外上沿平方都雕刻着麒麟奔跑、猴子攀枝和梅鹿衔花。整个府门设置齐全、美观、大方、简朴,而不失庄严、大气。

再建驸马府。随着家庭人员的增加,地位、条件的变化,遂又在村北上滩巷中段一片平整宽阔的土地,新建了一处较为大方气派的驸马府。此处位于村子的第一道大门玉皇券和第二道大门真武阁之间,紧邻村口海岸池塘,有依山傍水之势,占地1500余平方米,大兴土木,其建筑面积逾首建三倍之多,建筑设计和建筑风格与首建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局部有调整,称之为“三脊两院四甩袖”,即在三脊两院的四角增建了4个四合小院。小院砖镶门窗、土木结构,各设独自的拱形院门,院院相通;院子的中房除中间过道门为单层外,两边均建为双层楼房;砖砌大门宽约7尺,上房8尺开间,两边间带甩袖,边间墙改为木雕隔扇,门开中间,门上方刻有“采福”二字,字体与首建相近;两边间墙外木质暗楼,屋内木梯上楼,更显得高雅派气。

原曲秦景(明弘治八年(1495年)卒)在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被招为驸马后曾居住过的一处(驸马共在原曲有两处居所),有三脊两院四甩袖之说。

秦氏老茔雕龙碑背面,秦氏家族谱序

秦氏祠堂院内,院落为典型的四合院结构,院子由河卵石铺就,小院看着清新、干净、整洁

驸马府之古建筑,在山区乡村实属罕见,有独无偶,且设计、工艺之精巧,以其布局建造之精巧,较为完整的体现出在封建王朝的官府及身居显位的统治阶级居舍的考究、富丽堂皇,井然有序,层次分明,整体美感的建筑独有风格,具有较高的科研和历史文化价值,堪称古建珍品,是一处文物艺术珍品宝库。

驸马府大门口左侧的石鼓

原曲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在明代出了驸马秦景,清代还出了秦国奚、秦盤箴、秦致祥三位进士和秦嘉善、杨向武两位举人。

现如今,原曲村还保留着150余处明清时期的老宅和5道古券。

5道古券犹如5座城门,皆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券上寺庙、券阁俱全,基本保存完好。村北的真武阁是五道券中最为华丽的一座,始建于大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占地130余平方米,整个券身为石砌结构,券洞宽三米有余,券上有殿,琉璃瓦顶,四面挑檐,为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泉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初名累通寺,唐代叫净化寺,梁宋叫清碧寺。后因寺前有“甘露”“玉液”二泉,故明清时改为“清泉寺”。

清泉寺

清泉寺坐北朝南,建筑古朴雄伟,是清静幽雅的名胜之地,为涉县古八景之一,名曰“青头卧云”,历代多有题咏。据明嘉靖碑文记载,该寺“前后梵室计三十余楹,古寨城垣越五十余里,僧房百五十间,居僧几百余众。”可见该寺昔日之盛景。

清泉寺建筑面积2326.23平方米,原有房屋建筑86间,四周有围墙,钟鼓楼,正院建有雷音殿、毗卢殿(罗汉殿)、大雄殿、天王殿,还有东西配殿(藏经殿、伽蓝殿)、仙境台、没梁阁、月牙井、石柱、八角莲池,前有山门。1980年12月,因一乡民用火不慎造成火灾,清泉寺大部烧毁,烧毁房屋67间,仅存现在的19间,其中藏经殿、天王殿、山门、钟鼓楼等建筑均为明清遗存。清泉寺另有宝坊、仙境台和门外石狮一对。

如今,清泉寺内还存有不少碑刻遗存,如汉代张道临写的“龙”,王羲之写的“白鹅飞到凤池中”,清康熙写的“虎”以及慈禧写的“真如自在”等。

在清泉寺后山,山崖石缝中有一株千年古柏,树龄据称至少1200年,扎根石缝,枝繁叶茂,与原曲村西街的一株有着500年树龄的古槐一起闻名遐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