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中风,中医名家有3张专方

 horse_mc 2021-06-09

小编导读

中风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起病急骤,影响肢体、语言、吞咽功能,极大威胁着老年群体的健康。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控制中风病情和后遗症的防治非常关键。粤西名医赵恒总结了针对不同类型的中风的系列方,在临床中疗效颇佳——

图片

中风系列方

图片
01

中风一号方


组成:半夏10g,陈皮5~10g,黄连3~5g,全蝎3~5g,地龙5~10g,茯苓10~15g,浙贝母10~15g,川芎5~10g,桃仁10g。

功效:祛风化痰通络。

主治:适用于风痰阻络之中风中经络、脑梗死。

02

中风二号方


组成:黄芪30~60g,桃仁10g,当归尾10g,川芎5~10g,赤芍10g,地龙10g,鸡血藤30g,桑枝10~15g,甘草5g。

功效:益气通络。

主治:适用于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

03

中风三号方


组成:天麻10g,钩藤15g,白芍15g,浙贝母15g,半夏10g,陈皮5g,茯苓15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牡蛎15g。

功效:平肝息风。

主治:适用于肝风上扰之中风、脑出血。

图片
图片

典型案例

图片

陈某,男,67岁。

主诉:左肢无力伴口角斜3天。

现病史:患者因左肢无力伴口角斜3天入院,伴流涎、头晕、肢麻,头颅CT检查示右基底节腔隙性梗死,查体左肢肌力4级,未引出病理征。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风痰阻络)。

西医诊断:右基底节腔隙性梗死。

治则:祛风化痰通络。

处方:中风一号方加减。

天麻10g,半夏10g,陈皮5g,僵蚕10g,全蝎3g,地龙10g,茯苓15g,浙贝母15g,川芎5g,桃仁10g,白芍15g,鸡血藤15g,防风10g,甘草5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流涎、肢麻、头晕诸症好转,仍口眼斜、右肢无力,上方加桑枝15g,葛根15g,继服3剂。

三诊:患者已无流涎、肢麻、头晕等症,口眼斜、右肢无力好转。上方继服6剂,临床病愈出院。

图片

按:《黄帝内经》虽无中风病名,但对中风的描述颇多,如卒中昏迷期有“仆击”“大厥”“薄厥”之称,半身不遂有“偏枯”“偏风”“痱风”等称谓。《金匮要略》指出:“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后世医家多认为中风主要呈现本虚标实、上盛下虚证候,本虚者或气虚,或阴虚;标实者系风、火、痰、瘀为患。

本案患者年老,突发半身肢体无力、流涎、头晕、肢麻之中风证候,但神志清晰,舌红,苔薄黄,脉弦滑,乃风痰之象,辨为中风中经络,属风痰阻络之证,治以祛风化痰通络,以中风一号方加减。方中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牵正散加减为主,其中天麻、防风、白芍柔肝息风,半夏、陈皮、浙贝母、茯苓化痰祛湿,僵蚕、全蝎、地龙息风化痰通络,川芎、桃仁、鸡血藤活血通络。诸药合用,而收奇效。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集
中医学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实践。本书系统整理了20位粤西地区名医的学术思想、用药经验、临床体会、治验病案,通过验方验药与经典案例相结合的形式,帮助我们有效学习名家临证经验干货——
图片

《粤西名医临证经验拾遗》

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