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屈原的品格(随笔)

 bjptsg 2021-06-09

说到屈原,我们自然会想到《楚辞》,因为,流传几千年的《楚辞》,由于语言优美和蓄意幽深,今天,依然会让不少人吟诵时为之心动,而屈原的作品就有许多篇,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就引用他的作品《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此时此刻的屈原因不得志而备受压抑,一片拳拳报国之心因无一回应则伤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告诉人们“: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也就是说,屈原的名字叫屈平,其家族为楚国贵族,同时,也是楚国皇族中的一支,春秋初期,楚武王熊通的一个儿子被封在“屈地”,取名号为“屈瑕”,以后他的后代也都改姓屈,与屈氏家族相同的还有昭氏和景氏,均是当时楚国王族的三大姓氏,屈原曾任怀王时期的左徒,实际上就是管理这三大家王族内部事务的三闾大夫,那时,他经常和怀王一起商议国事,而且,还负责外交,喜欢作辞,深受出怀王的信任。

上官大夫与屈原职务相同,他为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而处处妒忌屈原,有一次,楚怀王令屈原起草一个法令,快要完稿时,上官大夫要与屈原联名,屈原不同意,于是,他就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渐渐的导致楚怀王失去了对屈原的信任,屈原对怀王的是非不分和受非君子之人蛊惑,非常痛心,写成了名传千古的佳作《离骚》。《离骚》一辞中不仅说明了他本人的身世,也充分表达了他充满忧愁的心情,但是,他对楚国走向的担忧并没有引起楚怀王的重视,以致他后来被贬。后来,秦国想进攻齐国,秦王非常清楚楚国和齐国的密切关系,于是,派出使者张仪到楚国,许以六百里土地换取楚国与齐国断交,楚怀王相信了张仪的许诺,撕毁了与齐国的盟约,之后,也派使者到秦国协商秦国许诺割让土地问题,张仪即刻否认告诉楚使者说“:与楚王相约割让给楚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里。”听到使臣回奏,楚怀王大怒,即刻兴兵伐秦,秦国也迅即发兵反击,并且,大破楚军于今日南阳淅川境内,斩首八万有余,俘虏了楚将屈匄,随即攻入楚国汉中地界。楚怀王集中全国的兵力与秦军大战于今陕西蓝田,魏国得到情报,也出兵楚国并攻入今天的南阳邓州,楚怀王当心后院难保,即退兵,齐国国王非常不满楚怀王的背信弃义行为,不出兵援楚,导致楚国陷入困局。

第二年,秦王又想与楚国议和,怀王说:“不要土地要张仪”。张仪听说后对秦王说“:愿用自己换取汉中地”。张仪到达楚国通过贿赂靳尚,让靳尚设计说服怀王的宠姬郑袖,怀王竟然听从郑袖劝说释放了张仪,这时,出使齐国的屈原回到楚国,立即进言楚怀王“:为何不杀了张仪?”怀王如梦初醒,即刻派人追赶,可张仪已经逃出楚国。此后,秦昭王又与楚王室结亲,并想与屈原会面,屈原听说后,极力劝说楚怀王不要前去,屈原说“:秦是虎狼之国,不能轻信,故不能去。”但楚怀王则听从其小儿子子兰的劝说执意要去,谁知刚入武关,便被秦国埋伏的军队截住,要求其割地,楚怀王大怒,又前往赵国,赵国人不敢留楚怀王,把他再送回秦国,且在秦国去世。屈原听说后,非常痛心。再后来,楚国倾襄王即位,屈原虽然被流放,但他仍然心系楚国,日久思国,他在一篇文中,多次表达每时每刻都想回到楚国朝内,时常想到楚怀王在世时的方方面面,说楚怀王不该听信奸佞小人的话忠奸不分,还不该听从郑袖的话放走张仪,更不该听小儿子子兰的话到秦国去,最后,还是上了秦国的当。令尹子兰知道后,便唆使上官等在倾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随之迁怒于屈原,屈原又被流放。他来到汩罗江边,似乎看破红尘,《史记》中引用了他和渔夫的一段对话,对话中,显示了他拒绝随波逐流和赤诚爱国的情怀,他的清高在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的顾虑,在多年后得到应验,楚负刍五年,秦将王翦等率军攻破楚国最后的首都呈,秦灭楚为郡,而这时的屈原已经投江有大约半个多世纪了。

屈原的品格,在今天看来,是他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秉性直爽,他的爱国情怀与忠诚,成了人们世代传颂的佳话,他所留下的辞篇,记录了他当时所处的时代,他的情感也融入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爱憎分明,让屈原活的灵魂在一代又一代人之心目中永驻。

吕兆航 网名四月的风,燕思语林主人,爱好文学创作,愿与文友们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