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苏的温暖

 写作的思文 2021-06-09

近来在读林清玄的清音五弦,有一篇文章提起,人们越来越爱看议论文,而不是抒情文了。作家也正是因为到某处学校演讲发现,特别是那些还在上学的孩子,渐渐的都已经忘却如何去抒发一段感情,如何提笔给父母亲写一封信。

而作文,仿佛是为了作而做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也渐渐疏远了。

而忽而看到此,放下了书笔,渐渐的进入了沉思。

朋友本有每天清晨起来看报读新闻的习惯,可如今,渐渐的减少了对于外在的关注。诚然,信息如海,纷繁复杂,一篇篇辣评、一段段新闻,构成了一个人所了解的知识视野。

而我问他为什么,他回道,不过是看看罢了。或犀利或趣味,或刺激或不凡,就似生活,每逢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我们的心会带着评判的目光去审视它,评论它,而鲜少的用一颗心去关怀它,安慰它,或是能抱着理解、客观的心态去感受它。

原来,许多东西即使不说感受也是敏锐而相似的,而或许我对他的评价不置可否,但即便如此,从未对此丧失过希望。

你一定要相信某些东西,才能不断的把这些带到你的身边,每一种感情,诸如冷漠、温暖,都会在不同的情境下传染开来,我们是温柔的对方也会温柔,我们是冰冷的对方也会冰冷,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如何去想,如何去做。

不过或许,给予温暖的人如雪中送炭才倍感珍惜,也许正是因为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所以要耐心的等,去发现细微的改变,等待复苏的温暖与星星之火蔓延。

想起另一个朋友在遭遇困境的时候,不知道找谁倾诉时这样说,“我知道,有许多地方我做的不好,可我只想在最需要的时候,能有一份陪伴的温暖,一句鼓励的话语,好好的流泪然后擦干眼泪再去坚强。

我亦是在听到后为之动容。是啊,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那么多咬着牙坚强的时刻,一个人走过是庸常,而有人陪伴是可遇不可求的。

只是,无论他风光与否,当我们愿意去倾听、去陪伴、去感受,才会懂得,其实她也是我们,我们也是她。

无论怎样,我愿意先做一个温暖的人。为了守候内心的善意,遇见那些快乐的或是需要快乐的人,报以温暖的拥抱,或一句温暖的言语。不因恶意的存在而遭受毁损善良。

愿我们懂得世间的不易,内心仍充满慈悲。温暖其实一直都在,对粗糙的人,飞入芦花不见,而对细腻的人,如雪花片片,每一片落下来,滋润着我们的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