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如水的时光里,步步静心

 写作的思文 2021-06-09

/茶几上的几件

喜静,无论是在漆黑的月夜,亦或是午后,淡淡的蔓延阴影的阳光下,或是盈满一杯茶汤,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又只剩下我们,做一个自在的沧浪客。

静时,可听见自己的心跳与呼吸,听见灵魂的睡眠,毛孔轻轻地仿佛在游走,听见邻人电波里传来的声响,可感受到闭门深山里的一处安闲,一刻静止,什么都不想的时刻,发呆,也可以是很美好的。

而静,能够让人如水祛除杂质的沉淀,剥离迷雾看见自心。

南怀瑾先生曾说,“人性本来是静,动是后天的染污。”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峨眉山顶上,冰天雪地中,夜里起来静坐,万籁俱寂,飞鸟亦无,清净境界,如身游太虚中,安心自在,就像神仙境界一般非常舒适。”

静的天地如此广阔,如此包容,像驰骋于田园,碧空中般一望无际,静的沉思又如淡淡的爱,点点滴滴的流露,一不小心,不注意,将在时间的细缝里溜走。

有一句话说,确认过眼神,遇见了对的人。

听过后,内心微笑。

我不知道在那一刻的脑海里,涌现出的是静而唯美的画面,心神合一的一瞬间是美好的。

想起在陌生的车站,仅仅是一次偶遇,她的眼神对我说,“是你吗?”

你静静的看着我,我也静静的看着你,静静地,有一股穿越人潮人海的力量,穿透黑暗的角落,穿越那些孤独,薄凉,再周身温暖起来。

“嗯,是我。”

静如同一粒尘埃,风停落花上和她一起芬芳,被鼻尖托起又浸在眼泪里忧伤,钻进书里的时候闻过书香,热烈地旋转在一张唱片上。

世间有多少迫不及待输给了静,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做“习静”。

唐人诗云:“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习于安静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

要不断的拒绝,不断的舍弃,甚至是被人遗忘在角落里,依然有所坚持…

万物静观皆自得。

让人亦想起佛系诗人王维,九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而立之年,妻子难产而死,孤独半生。当一个人过早的体验了人间冷暖,物是人非,便不会再任性了,也容易让灵魂静下来,才能观照万物,穿透黑暗,并对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光致。

静,对比着万物的韵动,要心怀温暖的游走在这个世界,要像庖丁手里那把刀,游走在牛的肌肤里十九年如新,要看见生活的真相,仍然热爱生活… 

很难吗,不,只要心怀希望…

清晨醒来,在潮湿的带着露水的小路上散步,迎着朝阳,看寥寥无几的到车水马龙的街头,繁华过后是安静,安静声中又繁华,而心感受着城市的韵律,慢一些,美一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