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随感:我的期待

 欧珠的远方 2021-06-09

历史中的人性呈现情状,总是泥沙俱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性的恶已经发展到更高级的形式了。如果说以前人们自相残杀,相互交恶还没有危害到自然环境的话,现在我们的空气、土壤、水源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坏。

人性,怎么去治理呢?

一些革命者取得胜利,坐拥江山,是因为站在了大多数的一面,代表着他们的利益。事实上,他们在代表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们重新分蛋糕,也不见得就能分得均匀,让人人都满意。他们上位之后,也并不见得比过去在位的人好多少。

反过来,他们又站到了大多数人的对立面。

而让他们站到多数人对立面的,除了自身的原因以为,还因为那多数人亲自把他们捧到了高高在上的位置。由此看来,那些阿谀奉承,攀龙附凤,世故油滑的人是可恶的——然而他们又被视为识时务者,然而确乎他们也自知不可能以一己之力荡进人间不平事,生活在一个政治清明,人们安乐的朗朗乾坤下面。

尽管如此,这并不是说那些人就是无辜的了,他们做出了所谓明知的选择,也必然成为他们灵魂的污点。

不少相信“成王败寇”理论的人会认为,有污点算什么,只要生活得比别人强,比别人生活得体面!

我是越来越发现,称不上珍贵,甚至是可恶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自古以来各种起义没有合法的——多数是被逼无奈,山穷水尽,不得不造反。然而造反或革命都是要流血的,必然会伤及一些无辜。古今中外,凡是为了造反事业的成功者,必然也会牺牲许多人的性命。正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多少帝王将相,都是杀要的魔王,而他们是要有党羽,有听命者,有顺从者的,因此为了承职,为了讨好主子,他们也要成为打手,杀手,迫害别人的人。

杀人者也会被杀的,有幸活下来的,他们的后代子逊大约也难逃劫数,也会成为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只要世间还有一个恶人,一个装成好人的坏种,那是迟早的事。即使逃过劫数,也照样是生活在一个相互交恶,相互欺骗,相互虚伪的世界里。

所有的流血牺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不人道的,带有欺骗性的,是反人类的,尽管牺牲有着一道高尚的,伟大的光环——是为了他人谋取幸福的生活,美好的将来。不必全然否认牺牲的意义,倒是应该反思,是什么让一个好端端的人送了性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到今天还会有各种人祸频频发生?

就如一个人的利益被损害要抗议,要反对拖加损害的一方,以求得公平合理的局面一样,所有的反对也要求得这样的一个结果,如果反对的方式太温文尔雅,那被反对者不仅不会听命,反而会加以讥讽,甚至快速地把你消灭。

正基于对这种现实的残酷认识,并不是人人都会选择托尔斯泰所提出的“勿以暴力抗恶”——像甘地那样,不顺从,不合作,最终达成目的。

大凡个人的成功,尤其是在中国,大约也如造反或革命者的成功一样。而他们的成功,也如取得江山的当权派一样,不知何时已然变得洋洋得意,高高在上了。鲁迅先生刻画的阿Q,就是他们的一面镜子。

Q是可恶的,他们也是可恶的,而众多的不得势的阿Q,则会把得势的阿Q捧到天上去——到头来不过是想看他们摔得更惨而己。然而他们也不怎么在意的,他们认为人生不过是一个过程,自己得到了,享受了,经历了已经满足了。

这就是没有灵魂,缺少信仰的可恶。

小人多,中庸无为的人多,挥水摸鱼的人多,君子少,而且君子也有一个个小小的圈子,多数人也在牢骚过后,自寻其乐而了。

像鲁迅先生那样的,敢于去批判的,确实是可敬的人!

小说家们从来没有放弃对人性的批判,这是小说家们可贵的人地方。但是也有很多小说家,几乎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小说家,他们的思想情感,他们的三观,他们的为人处世,也不是那么纯粹,甚至也不能称为珍贵的了。

作家发表作品的平台,各种评奖,一些评论家,也不是没有问题。我们允许有问题,不允许也没更好的办法——人家站在那个位置上,换成你你会做得比别人更好吗?

可敬爱的编辑,评论家,媒体也是有的,但与整个文化环境中的人相比,也是像大熊猫一样稀少的。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而批评者时常也得捞不到什么好处,反而会被乌泱泱的一片人说:傻啊,真傻!

文化大革命像是场大型试验,结果已经证明了人性的恶的可怖——有没有好转的可能呢?显然是有的,然而也绝不容乐观。

现在人类的文明程度,尤其是在中国还是不够高,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有了合理的社会架构,个人有了合理的上向的通道,可能会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避免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发生吧?

但那样的一天似乎还有些遥远,似乎还要牺牲掉几代人,十几代人才有可能有一个更为理想的社会,人们才能过上更为舒心的生活。

我期待着那一天早些到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