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无为之朝花夕拾 2021-06-09

大葱带你玩

02月03日09:56
关注

很多人对德令哈并不陌生,因为海子的那首:“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而德令哈也因为海子的这首诗变的浪漫而充满温情,但是真实的德令哈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陌生,遥远的,作为一个地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边缘的城市,这里曾经寸草不生,几乎不适宜人居,而如今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小城。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但海子诗歌中的浪漫却要从这里的天空说起。

说起天空,就不得不提天文馆和天文台,去年来过一次天文馆,今年随着雅丹毅行活动,带着努比亚手机一起在天文台探秘星空。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观测站位于海拔3200米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非常适合射电望远镜观测。在这里拥有着我国最大的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每天进行银河系内分子云、恒星和演化等现代天文学和天体物理的天文观测研究。

因为修路的缘故,我们从市区乘车抵达此处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观测站的周围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建筑,所以让这里显得十分突出。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我们站在观测站门口的路面,看着那条升向远方的路,就如同天上的银河串成的一条街道,通向另外一个空间一样,四周在夏日里,依旧显得苍凉而空旷,也正是因为如此,没有太多的光源污染,在这里才能看到更多干净的星河。

我们跟随国家天文台的邓李才博士一起参观了这个这个神秘的地方, 德令哈观测站是从1982年开始建立,其中,有台口径13.7米的毫米波望远镜建成于1990年,为中美合作,使用地平式机架,光学系统是经典卡塞格林系统,是中国目前毫米波段唯一的一台设备——接收天体在1到10毫米波段辐射的望远镜,叫做毫米波望远镜。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2010年底,望远镜安装了超导成像频谱仪,2011年底安装了新的天线罩,为的是开展后面紫台的“银河画卷”计划,即12CO/13CO/C18O银道面巡天。

参观完以后,邓李才博士手持努比亚手机,展示了他拍摄的银河天空,让人对夜晚的到来充满了期待。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随着月光渐渐升起,被月光照亮天文台,和白天的情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四下一片阒寂,除了天文设备之外,就是我们来回移动走动,拍摄的声音,因为空旷也转眼间消失殆尽。

目光转向北方,此时北斗七星已进入半空,闪烁在天文台上空。银河中心,真正的贴近就是如此让人欣喜的模样,而当年海子的时候,是否也会被这般美丽的银河而感动。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用超广镜头,把银河与天文台在一起,微弱亮斑是对日照现象,而地平线上继续弥漫着大量黄色和红色气辉,呈现出来一幅真实的“火星”模样,银河下的天文台,仿佛正在聆听宇宙的歌唱。

原来火星之谜,在德令哈被呈现出来是这个模样,神秘难测,令人充满了遐想。火星在中国古称“荧惑星”,这是由于火星呈红色,荧光像火,在五行中象征着火它的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至今未能踏足火星的我们,对它充满了期待,而此时的场景,宛如是火星场景的再现,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心愿的满足呢?

而类似于地球环境一般的火星,让人们预测,人类若对外星移民,由于火星的友善条件(同其他行星相比,火星最像地球),它很可能是我们的首选地点。

火星探秘,就去德令哈天文台

大半夜的时光,仿佛走过了一个世纪,在这个大西北荒野上的这个小小观测站,不仅担负了解宇宙状态,宇宙演化的任务,也让我们了解神秘的星空“再现”。

今夜,我在德令哈。或许海子也不曾有过如此神奇的境遇,但是却用诗人的想象,来诠释了我们一夜的深切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