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责任

 我爱阅读图书 2021-06-09

阅读提示:谁都在意社会评价,都有对国家、社会作更大贡献的愿望,只不过常常由于个体利益处于优先级,更由于个体利益难免与公共利益存在一些冲突,就舍后者而为之。然而,对有更高道德追求的人,尤其当意识到社会价值的实现能使人生更有意义的时候,许多人就会超越狭隘的个体利益,包括能牺牲个体利益,油然而生奉献社会的责任感。所以,如孟子所言“舍生而取义”,不仅非外来强迫,完全是高度自主的理性选择。




【桐学社苑】

谈责任

——桐学社“品茗随谈”之六结语

(2021年5月16日)

在今天的讨论中,不少桐学谈到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假如像鲁滨逊那样独自活在荒岛上,那是无所谓责任的。但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必然有多重角色——面对父母是儿女,面对妻子是丈夫,面对老师是学生,面对上司是下属;种种角色又随时变换,比如当大家结婚生子,便成了他人的父母。而每个角色都连带着责任,即份内应做之事。当两个人组成新家庭,尤其是添了儿女,往往一下子成熟多了,因为即使从自然情感出发,也必须担负起养家育儿的份内之事。总之,一个人再怎么落落寡合、排斥社交,都有应当遵守的各项规则,包括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承诺。人们常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是以个人信用作背书的份内之事。

由此可见,责任是多维度的,比较刚性的是法律责任。当人们违反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之间的契约,就得承担相应的刑事或民事责任。中文“债”字即由单“人”旁加“责”构成,欠债要还,这是义务,可谓最直观、朴素的责任,也体现“债”的本质。如果说经济债的偿还是法律责任,人情债的偿还就涉及道义层面。相比法律责任,道义责任是相对柔性的,却更显示品格。

道义的“义”字,在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价值观中占据重要位置。“义”的本义是礼仪、威仪,后引申为适宜的“宜”;讲直白一些,就是合乎正义或道德、行为规范。孔子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这表明入仕为官必须遵循“义”的原则,“行义”是君子的应尽责任。大家通常称许“言必信,行必果”,其中寓含一诺千金的责任,但孟子为何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因为道义的分量远远超过片言只语的承诺,这才是君子的核心追求,“行义”于是被儒家先哲内化为“高阶责任”,真正是“人之为人”或“人之为君子”绝对不可卸载的份内之事。现在大家通常说的政治责任,应更多地从这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

当然,这些已是广义理解的责任,从中可体会责任有主动与被动、积极与消极之分。有些事,你不想做却不得不做,便凸显被动责任;但假如在社会上尽责,是基于害怕失责受惩处,那显然是消极的姿态,不可称之为责任感。责任感由内而外,主要靠自我驱动,因而体现为积极意义的主动责任。对于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既不需要大棒,以致也不需要胡罗卜,就能够激发热情投身于他所认为的应尽职责。

为何有这样一种行为取向?因为人不仅是自然人、经济人,还千真万确是社会人。谁都在意社会评价,都有对国家、社会作更大贡献的愿望,只不过常常由于个体利益处于优先级,更由于个体利益难免与公共利益存在一些冲突,就舍后者而为之。然而,对有更高道德追求的人,尤其当意识到社会价值的实现能使人生更有意义的时候,许多人就会超越狭隘的个体利益,包括能牺牲个体利益,油然而生奉献社会的责任感。所以,如孟子所言“舍生而取义”,不仅非外来强迫,完全是高度自主的理性选择。

有没有责任感,从来是衡量社会先进分子的重要标志。北宋张载有十分出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透出对家国、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儒家一开始就强调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实现人的必要性,其修齐治平的初心不是基于功利——孔子早就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修齐治平主要源于道德和价值追求,因而让人怀抱舍我其谁的使命。那么,此种责任感或使命感是否必须有相当的地位后才能生发?其实,张载终其一生只当过县令和崇文院校书,后来被贬又辞官回乡,穷得最终靠学生买棺材下葬。但这并不妨碍他道出荡气回肠的“横渠四句”,并且名副其实地加以践行。

修齐治平是多途径的,负责任就更加具体,不一定都“高、大、上”。小到三口之家吃鸡,谁吃鸡头,一般就比吃鸡腿的更有“义务”观,也在不经意间承担着不足挂齿的责任,却不失为平凡中透出的“高尚”品质。着眼于修齐治平的价值实现,儒家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赋予人生成就社会意义的庄严责任。但大众化的“三不朽”,不妨可以低门槛:留下怀念可称德,留下故事即为功,留下片语就是言。其核心仍然是尽责——尽人之为人之责任,尽生命之不可轮回之责任。

责任无疑是一种负担,但假如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无需承担责任,可以肯定,他在世上将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因为他对于谁都不起作用,在社会上自然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换一个角度不妨可以讲,人的价值将取决于自身承担的责任。我们承担的责任越多越重,就越表明在世间的用场。这自然不是指一般的法律责任、履约责任,而是广义的社会担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能够负责都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核心要素。如果纯粹就责任论责任,它确实是负担,人们因而有逃避的第一反应。但当意识到责任是一种贡献,是实现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大家会越来越多地拥抱责任。哪怕因此出点差错,只要在认真做事,仍然体现了在某时某刻的担当,也终究有一段负责任的收获。

归根到底,负责任是面向自己的——即使是对他人、对社会尽责,最终仍然是对自己尽责。大家今后不管活成怎样,都不要将责任推给别人。无论如何,自己就是当下境况的因,是生活这面镜子前的原型。别人可能使镜面变得不太平整、光洁,却不会改变镜子的实质。孔夫子讲“不怨天,不尤人”,试想怨也没有用,不过是将责任推给过去、推给别人,而拒绝对镜子前原型的革新,放弃当下的自我尽责。事实上,在一个人的晚年,后悔的往往不是自己经历了什么,而是该经历、该负责的时候却没有迈出步子。

最后引《礼记·中庸》的一段话:“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安于所处的位置,切实将自己应做的本分事做好。处于富贵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就做边远处应做的事,处于患难就做患难中应做的事,君子没有什么情况不安然自得。作为中庸的一种境界,尽到本分自然包含社会角色的承担,却是君子对自己负责的体现。一切的负责,首先源于对自己的人格、尊严和行为负责,这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基石。唤起对自我的责任,也会随之激活对社会的责任心,从而更可感知自己存在的重要,通过极大地发掘体内潜能,更充分实现生命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