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的陪考日记/燕儿

 运河儿女 2021-06-10

引子: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2018年,陪儿高考的情形,白纸黑字地记在岁月里。
而我那曾经稚涩的小不点儿,在异乡的美丽校园,成长为自信英气的帅小伙了。
今天再翻看那曾经的文字,为一个母亲假装的淡定而嘴角含笑,愿与你,与你们共同分享那为人父母的忐忑和拳拳的爱!

2018年6月6日,考场试坐。
今天开始,包括接下来的三天,全城的高三家长乾坤大挪移。
除了省中,二中,三中在城区,一中今年不做考场,北郊高中在新北以北,田中搬到东南部,而五中则往西更西。
于是乎,家长们的心便随着这些学校的位置去转了。且不说考点一出,周边宾馆秒秒抢定完毕,就是这四天,包括考前一天试坐考场,那个家长的奔忙,就可以预见,整个常州的交通压力。我往你的学校,你往他的学校,早送午接,午送晚接,一天数趟,电瓶车,汽车,那是各种堵。
十二年磨剑,剑当出鞘。
才记得小学面试时候,那个小小的身影,在宽宽的阶梯上,那么小,那么小,自己独自一个人去面试,自己独自一个人面对一件重要的事,那时候,胆小的他竟然没有害怕,竟然没有回头,消失在楼梯转角,任父母揪着一颗心在等待。
现在,又到了那样的转折点,你依旧独自一个人要去面对,要去承担,父母又只能默默地望着你的背影,默默等待。亲爱的的佐儿,此一次,你要展翅高飞,鹰翔天际,在父母的注视下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
人生就是不断地目送!
我的儿,放心地飞!

2021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
看看考场门口。
人山人海。
都有着相似的表情的家长。多为忐忑和焦虑,夹杂着些许期待。
老师与家长的心情是一样一样的,可以说,老师盼着孩子好的程度,甚至超越家长,他们的心里,装着班级的几十个孩子,与每个孩子朝夕相处,比跟家长呆在一起的时候多得多。真心地感谢老师们的倾情付出。高三一年,舍弃了很多陪家人,陪孩子的时间,付出太多。感谢!感恩!
家长的脸上,极少有笑容,反而是孩子,还有些微的笑意,与同学一起,逛了逛他人的校园,自己的考场,虽然也紧张,但渴望早点结束,早点上场考的心态更强些。
我自扪心口,还算好,比之前的忐忑要好很多,既然是无法逃避的现实,当从容面对。一切的准备工作,早就开始了,关于志愿,在各大群流连,听了几场讲座,大致是心里有数了。关于考点,从知道考点始,每天上班时,绕路去熟悉路线,现在也是从容。关于中午休息,选择在朝阳自己的家,是最最恰当的。
一切都在安排之下。
儿子,我相信经过这长久以来反反复复的轮番训练,也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相信自己,儿子。发挥出最好水平,给自己的苦读生涯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沉着再沉着。
冷静再冷静。
必胜!必胜!必胜!必胜!必胜!

2021年6月8日,高考第二天。
在陪考的几天,除了在菜场与菜场之间奔波,除了在厨房精心准备,除了掐着时点送儿去考场,再在众多翘首以盼的父母中把儿接回。
我还有从容的时间。
那样的时间本来也可以在各家长群中看谈,猜题目的难易,大量的求各路神保佑,渲染着更加的不安与焦虑。
那,我不想。
于是独自回到旧宅,因为这离考点近,在旧宅的书架,抽出几本书来,有罗兰散文,有中国文学作品选,有名家散文。一律的,都有着发黄的扉页了。
昨天读了罗兰。今天在读名家散文。书有些旧了,但文字永远是隽永的,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驶,而少了韵味。
因为年龄长了的缘故,现在读这些散文,更读中迥异的况味了。
经历不一样,思想不一样,对世间对人生的看法不一样了。文字激起心底的涟漪,也不一样了。
台湾作家,笔端是凝重而深情的乡愁。
大陆作家,多经历了那样纷乱的战争时代,那样复杂的政治时期,他们的文字,即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我挑着读了。先是挑着写故园的,无论时事变迁,这一情感,永远是不变的至纯情感,是人性的根本,都是相通的,少时代烙印。
静心地读了半本,时间很快溜去。
等写下这些文字,又差不多要整理着,去那望眼欲穿的父母中间去了。
心很静。很好。

2018年6月9日,高考第三天。
高考到了第三天,心态应该好很多了。
其一是因为前面考了两天,各种规则都已经熟悉,对于熟悉了的东西,通常心里比较有底,也就消除了那种陌生感,也就不那么焦虑和忐忑了。
其二是,最主要的三门已经考完,一切还算正常,那心就放下一大半了。
今天的两门选修,也是非常之关键。若前面三门给了一下平台,这两门决定是否能站在那个平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所以,万万不可松懈,要保持着这种略紧张之心,沉着冷静,坚持到最后!
砥砺前行,奏凯而归。
必胜!必胜!必胜!必胜!必胜!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送考最后一门,淋了一身雨。他们说“龙行有雨”,听得进去,只要是对孩子好的,照单全收了。
 自己淋点雨,那不算事。
几日来,车来车往地接送,马不停蹄地买菜烧饭,考场外焦灼的等待。看到他的笑容,心里也开出一朵大大的花,看他脸色阴郁,心里也打个结,却还要马上调整好,去安慰,去疏导。
母亲的心啊!
生怕有一点点的闪失,老天爷已是非常眷顾,只在最后一场下了雨,免去了那在雨幕中穿梭的诸多不便。
一切都平平安安度过,那是最大的成功。如果能如愿所偿,那更是自己之刻苦与老天之眷顾。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祈愿!

2018年高考结束后。
在旧宅,又寻着一本《生命中的第一枚橄榄——恋人》,携在手边,带回来了。
扉页留名,燕儿,还加盖了私章,概是一九九八年买的,能这样亲昵地称呼自己,内心是饱含着爱意,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周遭;应该是刚刚到公司没多久,刻了私章,还有一种新奇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着憧憬的年纪。
现在,所有的署名都是连名带姓,还职业地落笔日期。时间流驶,使曾经那饱含的热情泯灭了许多了。
但今天来读这本书,还是爱不释手。
才读了四篇,周作人的《初恋》,缪崇群的《芸姊》,郁达夫的《水样的春愁》,川岛的《桥上》。每一篇都精彩着,决定一篇一篇按序细读。
巧的很,四篇全是男作家,一个男子,写着这样细腻温存的文字,内心该是怎样的缱绻温柔啊。
那最初的对少女的朦胧的情愫,那渴望相见但真见后又羞涩地回避,那无端的心跳,脉脉的相望,离别后无穷的思念。这些个,都是在那个最青春的,最无邪的年纪,才如此。只是渴望与她在一起,不带着其他杂念儿。
这些文字,却不是在情感的当初写成,而是多年以后,追忆而成。那份美丽的悸动,藏在心灵的深处,待多年之后写来,还是如此历历在目,如温情的弦,一下又一下,奏出美妙的曲来。

生活的磨砺,让太多的心变得功利,变得浮躁,那般匆匆奔忙。
我却愿时常停下脚步,读一页旧书,审一审自己的内心,是否还有着水一样的温存。

主编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