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与裘慧英:从假夫妻到伴侣,相守仅有十年

 佳易博览 2021-06-10
作者:山佳
 
古今将帅带兵打仗,《孙子兵法》绝对是案头必读。其作者孙武,还专门开辟一章,写了《用间篇》。决胜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之中,关键就在于情报的真实性与时效性,而取得情报的人,就是间谍。
 
情报到手后,这是第一步,同时还要传递出去,方能发挥效用,否则传递不出去,无功而返,只能徒呼奈何?
 
而今天的男主李白,正是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是他奉命战斗在“上海—延安”的空中通信线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今天,让我们走近他的世界,听听他与裘慧英如何从假夫妻,到革命伴侣,为何又相守仅有十年?
 


01

李白,原名李华初,后来有许多化名,李霞,李静安都是他本尊。
 
1910年5月,李白出生在湖南浏阳张坊区白石乡的一个偏僻村庄。从白石乡这个地名,想到了李白之所以要选择这个与唐代诗仙重名的大号,也许就是思乡情节吧。
 
小时,李白家中贫困,但还是在本乡公祠小学读了几年书。13岁那年,因条件所困,他被迫辍学,到一家染坊做了学徒。
 
人小鬼大的李白,革命觉悟很高,15岁就入党,后来的他,参加了秋收起义,并成为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在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委。
 
1937年,受上级委派,政治上绝对过硬的李白,来到上海组建秘密电台。由于上海的形势很复杂,建立一个电台不易,保持一个电台更不易。因此,组织交给李白的当下任务,就是适应上海的环境,学习商人的言行举止,并且一定要将延安老干部的那种味道去掉。李白,坚决地接受了自己的新角色。
 
1938年10月,电台终于筹建完成,李白开始着手工作。通过电波与延安的联系,只延续了一段时间,老革命就遇到了新问题。
 
大功率电台一旦开始工作,电波感应就会引起左邻右舍的电灯,忽明忽暗。明眼人一看,就能了悟:附近有电台在工作。这样,就很容易暴露电台的位置,同时也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凶险当中。
 
为了解决这些隐患,李白先是将电台功率由75降到了30,但功率太小,电波也就弱,从上海到延安,这么遥远的距离,传输情报,未免有误。为了这个问题,李白与他的战友反复琢磨,终于在时间、波长、天线三者间,摸索出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规律。
 
李白用收音机的天线作掩护,选择在凌晨到四点之间发报,只因这个时段空中干扰、与敌人侦察较少。为了避免漏光,每次李白都会在灯泡外侧,蒙上一块黑布。
 
可以说,李白的电台,是上海与延安的空中桥梁,一是向敌战区传递中央的指示与政策,再者收集日、蒋以及美、英、法等各方面的情况。
 
为此,那一时期,延安方面对李白的电台,设有专机、专房与专人。
可以说,李白的电台,是直属最高领导层的绝密级别,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足见其重要性。
 


02
 
1939年,李白已是29岁的大龄青年了,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组织上决定为他选派一名姑娘,两人假扮夫妻,以便更好的工作。这位眉清目秀的姑娘,就是裘慧英。
 
裘慧英,1917年出生在浙江嵊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不到12岁的她,就来到上海一家绸厂做女工。在进步力量的影响下,慧英参加了上海工人救国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9年,上级通知慧英,要她执行一项秘密任务,即与延安来的李白假扮夫妻,协助他掩护秘密电台的工作。
 
上级领导特地指示慧英,要去置办一些行头,即服装鞋帽,更好地适应太太的角色,而不能再以女工的装扮露面了。
 
从此,李白与慧英就以夫妻的身份,同进同出,俨然一对相亲相爱的伴侣。可时间一长,裘慧英就深觉,这个太太的角色,与自己的本性大不和谐,可以说简直与她昔日女工的身份,千差万别。当左邻右舍称她一声李太太时,慧英姑娘总觉这是个巨大挑战,手足无措。
 
一天,慧英终于沉不住气了,她坚持要回到绸厂,继续做她的女工。此时的李白,当机立断,很严肃地告诉慧英:“你是党员,没有经过组织同意,擅自离开自己的革命岗位,这是任性的表现,也是会犯错误的!电台工作看着不起眼,但它是传递情报的生命线,没有它,党的事业就会遭受重创……”
 
李白的话,让慧英如梦初醒,是啊,李白都能从延安来到上海,进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自己为何就不能学着适应呢?
 
在无数个深夜,慧英亲眼目睹了李白的呕心沥血,为了发报,一天天
熬至深夜,以至于头发大把大把地往下掉。
 
朝夕相处,慧英渐渐对这位延安来的同志,大生敬佩,一股莫名的情愫,也在两人中间弥漫开来。经组织批准,1940年,两人结为夫妻。从此,慧英就从假太太,变成真的李太太了。
 


03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上海租界,秘密电台都需报备。而李白的电台,其生存前景,也日趋危险。
 
1942年,在三辆日本监测车的导引下,李白的电台被发现了。夫妻两人,双双被关押在日本宪兵司令部。
 
那天深夜,李白正在发报,慧英听到外面有杂乱的脚步声,就掀开窗帘一角,向外张望,发觉几十个特务正在翻越围墙。意识到危险,慧英快步上到阁楼,告之李白。李白向远方的战友,连发三个“再见”,暗示危险来了。
 
做完这一切,李白迅速将发报机拆散,藏入早已设置好的活动地板中。说时迟,那时快,敌人破门而入。他们到处搜查,翻箱倒柜,突然,“咔嚓”一声,活动地板被踩蹋了……
 
李白受到了严刑拷打,他被绑在老虎凳上,受电刑;指甲还被敌人用老虎钳一个个拔下来,血肉模糊。但李白始终未吐出一个字,敌人始终不知,他到底是重庆方面,还是延安方面的人。这样,李白的真实身份始终没有暴露。
 
当敌人再次审问时,李白有了一套说法:有个重庆朋友,做黄金买卖,他出钱,我用电台帮他了解黄金行情……
 
的确,当时的上海,有很多商人都在利用私人电台获取信息,买卖黄金。李白的话,令敌人半信半疑。
 
最终,李白被释放了,其中的缘由就是在他家里,始终未能发现收报机。而那台收音机,就是收报机,只是奥妙在于那个线圈。李白发报时,把线圈接到收音机上,它就成了收报机;拆下来,就是一台普通的收音机。
 
那天,敌人到来时,李白早已将线圈取下了……
 


04
 
1945年,抗战胜利,组织上又派经验丰富的李白来到上海,继续从事秘密电台工作。而慧英,依旧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许多绝密的情报,接连不断地到达李白的手中。
 
发报量巨大,这也意味着李白随时会有暴露的危险。但即使这样,李白坚信,越是黎明,越是黑暗,我们越要坚持工作。
 
1948年12月30日,李白正在发一份重要情报。此时头上的灯,已灭了一下,一会儿又亮了。此时的他,已意识到敌人正在分区停电,但他丝毫没有停止自己手上的发报。此时的他,并不知道敌人已锁定他的住所。
 
慧英听到了外面的动静,立即告诉夫君。两人很快拆除了发报机,藏至壁柜中。当敌人破门而入,四处搜查时,还未消散热气的发报机,还是被发现了。
 
李白被关进了警备司令部稽查大队,他被打得遍体鳞伤,昏死过好几回,但他始终坚贞不屈,硬如磐石。
 


李白被捕后,慧英并没有被悲伤压倒,她通过帮别人洗衣服、织毛衣,来维持自己与儿子的生活。
 
当1949年3月,慧英带着他们4岁的儿子李恒胜探监时,此时的李白,双腿已经断了,靠着狱友的帮助,才能拖着沉重的镣铐勉强移动。
 
看着夫君被折磨成这个样子,慧英泪如雨下,说不出一句话来。儿子大声地叫着:爸爸,爸爸!李白只是怜爱地摸了摸儿子的头:“乖孩子,爸爸会抱你的……”
 
后来,李白托出狱的同志,带话给妻子,要她站在监狱对面老百姓家的阳台上,对着监狱的窗子,两人就可以相见。其实,慧英带着儿子偷偷看了李白好几次,那时的他,早已没了人形……
 
李白牺牲时,年仅39岁,距离上海解放只有20天。
 
1949年5月27日上海一解放,李克农就急电上海市长陈毅,速查李白下落。那时的他,已向中央政府推荐李白,担任新中国第一任邮电部部长。
 
最终,找到的是李白的遗体。当时挖出来的时候,12个烈士都是五花大绑,身上都是弹孔,但是,在挖出来的那一刻,慧英还是认出了自己的夫君李白。因为他的裤子补丁,都是慧英亲手缝的。
 
从假夫妻到革命伴侣,李白与慧英的相守,仅仅只有十年。
 


但儿子李恒胜始终记得,父亲最后的话——
天快亮了,我所希望的也等于看到了。今后我回来当然最好,万一不能回来,你们和全国人民一样,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痛苦不是为了让你憎恨活着,而是让你明白如何更好地活着。不要总是把目光聚集在那些失去与痛苦中,要学习放宽心态,去看那些幸福的事情。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