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是这些工作里的好习惯,让我5年月薪翻了10倍

 狐狸拆解 2021-06-10

【我是惯例的前言】

刚刚21:30完成了首场知乎live,

心潮澎湃之余,

忽然想起来今天是公众号的更新日。

于是匆忙来写这篇文章。

其实有两个选题可以写,

第一个是关于品牌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二个是我自己这些年养成的一些好的工作习惯。

虽然明知道今日刚写完的品牌大脑图可能更加有干货。

但是还是想说说这些让我非常受益的工作习惯。

毕竟这一条其实对于大家来说,

可操作性更强,更容易学,而且更容易获益。

【我是即将开始的正文】

开始之前,

你们大概都已经熟悉了我的套路。

没错我又有一张大脑图要分享给你。

写文章前先列大纲,

也是我的一个习惯。

如果有人问我,

这些年最让你受益的工作习惯是什么?

真正让你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工具是什么?

我几乎不用动脑子就可以脱口而出是思维导图。

从2011年才开始接触思维导图,

在此之前,

我虽然有很多好的点子。

但都散落在手机的记事本,或者手写的笔记本里。

然而这些工具虽然记录了很多我的灵感,

我好像却从来没有第二次打开过。

于是这些资料也都很快的丢失在各种搬家的过程中。

直到我接触到思维导图,

然后被当时的老板逼着使用……

我的很多点子才被动的转化成了电子版,

然后有逻辑的被宣泄到脑图里。

然而最初的时候我是崩溃的。

毕竟当各种点子以一团浆糊的形状存在于脑海中时,

我会自欺欺人的觉得自己很有想法。

然而当我把这些点子一条条清晰的整理到脑图里,

然后顺便加以归类,

我就不得不面对一个自己并没有那么多想法的的真相。

毕竟只要简单几下归纳整理,我就会发现这些点子曾经的出处,

或是我对于某个点子其实挖掘的并不够深。

好在当我勇敢的面对这个悲惨的现实后。

我开始更加努力的迫切的非常着急的开始了自己的改变之路。

比如我开始强迫自己什么事都用脑图拆解一下。

也由此才有了这个公众号背后5000多的关注人数。

比如我开始经常整理自己的电脑桌面。

虽然很多人告诉我们,

说通过统计发现桌面乱的人比桌面整洁的人更具创意。

但是从我自身的体验来说,

这显然是扯淡的。

好吧也许人家说的是桌子表面,而不是桌面。

毕竟创意这件事儿,

在我来看80%依靠的是日常的积累和思考,

另外20%才是所谓的灵感。

毕竟以今天的信息爆炸情况来看,

大多数我们能想到的创意,

在地球的另一端早就有了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

所以与其依靠灵感,

不如踏实的做好资料的收集、归纳、整理。

以及对于时事保持敏感,最好一言不合就思维导图拆解一下。

然后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遇到某个问题时。

打开我们的资料库,稍加浏览,就可以静待灵感出现。

如图所示,这就是我在公众号里常年更新的营销海报文件夹截图。

所以接下来我要说的非常重要的点就是,

你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很多人喜欢印象笔记或有道云笔记。

我特别青睐Foxmail。

不仅是因为这个工具是免费的。

只要绑定QQ邮箱里的记事本功能即可。

另外还因为过去这些年。

印象笔记在我编辑时无情的打击过我,

你刚写完一个方案,突然印象笔记自动同步崩溃了……之前写的内容消失了……

简直是夜空中最重的伤。

当我开始用Foxmail时,

也是小心翼翼的边试边担心会不会同步不了。

好在这些年,经历了几家公司,

foxmail从来没有出现同步失败的问题,

这种难得的稳定性真是值得让人放心依赖。

如图所示,我攒了上百支各大品牌的优质TVC,

并按照不同的风格对其进行了归类。

有备无患是我一直依赖笃定的价值观。

如果说营销人有什么好的成长办法,

那么不二法门一定是持续学习。

具体点来说就是保持阅读习惯。

每每听到周围一些朋友说自己一看书就脑袋疼,

我一方面发自内心感谢老妈从小培养出我自己爱看书的好习惯,

一方面内心激烈恨铁不成钢但是表面还要云淡风轻的跟小伙伴说,

嗯,你不爱看书挺好的,不然岂不是很快就能超越我!

看的书多了,也就慢慢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了知识体系再看书也好,看碎片化的文章也罢,

总归都可以化为己用。

何况我还是个爱整理的主儿,

于是慢慢在知识体系里,慢慢孵化出一整个图书馆的感觉。

收获到什么知识,忍不住打开脑袋里某个知识树,

把东西搁在对应的盒子里,真是安心不少。

另外很多人都爱读纸质书,

但我个人却特别爱读电子书。

根本原因是这些年来大多数的书都是地铁里看完的。

实话说公交车里看书真是不如地铁里体验好。

所以这些年即使租房离公司远点儿,

路上能看书,总归不算是浪费时间,也不觉得多辛苦。

而地铁里想要打开一本纸质书,就变得困难不少。

在这个阅读碎片化的年代里,

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

可能效果事半功倍。

下图就是我最近各种推荐的营销人书单,你是不是已经开始买书了!?

第三部分其实想说是重点是,我们都应该坚持勤于思考。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无论是做整理、总结也好,

还是看书做脑图也罢。

总归都是他人的知识,他人的见解。

只有当我们戴着别人的眼镜,

不断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待每天日常发生的事儿,

然后这些知识就慢慢变成自己的知识,

变成灵感的来源,变成独特的理解。

关于日常思考,

我自己的习惯是,

要多多表达。

表达的过程就是捋顺思路的过程。

所以与其说这个公众号是用于分享知识的平台,

不如说是我自己整理自己知识结构的工具合适。

多多表达也意味着很多朋友会对你的话不完全认同,

那么不同知识的碰撞,也是这个过程里彼此促进的一个方式。

我还有个特别的习惯,

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整理一下自己的简历。

有时候觉得是大摩羯骨子里的不自信。

也许是自恋。

总归是整理一下自己各个阶段的案例,以及对事物的理解,对有些工具的熟练……

这个过程里会觉得,嗯,自己做成了一些事。

所以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偶尔“自信走失”,

我建议你也可以试试这样一个方法。

比如我最新的一份简历是今年3月从小牛离职时用Axure做的一份简历。

最近已经又开始筹备着,可以考虑后续再用PPT以案例优先再做一份。

不是因为想跳槽,而是需要不断的寻找自己的卖点。

作为一个营销人来说,

最值得推广的品牌就是自己这个品牌。

如果自己这个公司和品牌都没被经营起来,

又何谈自己是个好的营销人呢!

最后一点算是我自己特别爱干的一件事儿,叫做打提前量。

因为做运营岗时间比较久,

所以凡事就爱提前做准备。

因为运营岗一般会是公司的核心驱动岗位。

产品等着你提需求,技术等着你找bug,客服等着你给解决方案,老板等你挣钱……

所以你要么自己提前用休息时间做准备,

要么就可能面临各个部门催债的悲惨境地。

其实换个角度来说,

被各部门催债意味着各部门都很主动,

从公司角度来说是好事。

怕就怕各个部门一点儿不着急,你自己干着急,那就更可怕一点。

也是这些年被品牌方和自己的老板逼得比较紧,

而打提前量如果打得好,就可以在老板开口前你自己就提前想好解决方案。

换句话说,何尝不是职场里获得夸奖和认可的小技巧!

所以如果你也是运营岗,

无论从价值观角度,还是从实际工作技巧的角度,

我都建议你养成提前做规划的好习惯。

这些天都在想,

对一个营销人来说,“有条不紊”实在是个非常高的评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